书法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初探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书法与汉语教学同宗同源,二者的外在组织形式略有不同,但是内涵文化相辅相成。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与书法不可分割,书法文化必然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关键词:书法文化;中小学语文教学;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40-02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书法以其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而熠熠生辉,它总是与其他学科交叉关联、相互渗透,尤其是语文学习相辅相成、全面融合。书法文化绝不会孤立存在于语文教学之外。长此以往,好多教育工作者片面地将书法归结为美术教育,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因為中国书法除了审美因素,还有更多的人文内涵。书法文化渗入语文教学,对少年儿童的素质培养和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将书法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书法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渗透路径。
  一、书法文化的书写结体规则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的渗透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利用楷书的相关结体规则如:“均衡重心平稳线、主次相生、避同求异”等因素,包括“平正、对齐、避让、穿插、匀空、俯仰、左小齐上、右小齐下、上盖下、下托上”等技法。加强学生对于“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独体字”等多种结构的汉字识记和掌握,能使学生在形象记忆中获得更大的认字量,并将这些字层次化、结构化地储存,便于学生提取。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先自主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再集中运用楷书结体规则写字,双管齐下,不仅提高了课堂识字效率,而且学生的书写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汉字书写更工整、美观了。
  二、书法文化全面渗透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
  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把握,即: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书法练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毅力、恒心、意志、韧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具体而系统的训练。
  在反复练习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会更加真切;而书法作品的具体内容往往是一些优秀的古诗词或者耳熟能详的名言、吉语。通过字形变幻来展现书法内容所包含的意境和志趣,是书法作品的内涵追求,其中书写者的语言理解能力是基本功。如:用隶书书写“厚德载物”四个字,书写者只有深刻体会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这一词语意义,才能用笔墨展现出敦厚方正、包容博大的书法精神内蕴。
  在书法练习中必须掌握书法文化专有词汇,即什么场合用什么词、写什么内容都有固定的传统约束。如:为一个少年题字就不能用“境由心造”这样老成的词语,应该用“闻鸡起舞”之类的励志吉语。而书法的落款也大有讲究,比如“斧正”和“雅正”就是有区别的。长期练习书法,必然会自觉地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尤其是文言文的能力,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书法练习势必要关注“正与奇、大与小、对立与统一、传承与创新等”一系列矛盾关系,这一点正好与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的培养相融合。实践证明,练习书法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加严密,并且能顾全大局。这正好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典型诠释。
  三、书法文化渗透于学生终身文化涵养的形成
  从2016年起,书法逐渐进入了各省市的中、高考语文试卷,并占有相当的分值,书法文化正式纳入中小学语文考试系统。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而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写字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现实证明,书法文化必将渗透中小学生终身文化涵养的形成过程。
  事实上,学习书法、提高书法文化素养,不光在语文考试中可以获得好成绩,其对于一个人终身的语文学习、文化涵养都非常有益。“写一手好字”不仅是一个人对外展示自己才华的“门面”,更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科学手段。郭沫若说:“你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要懂得欣赏汉字,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最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一种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社会性等特点,这正好是我们要通过中小学语文教学来实现的“唤醒终身文化涵养意识”的学科教育目标。
  四、结语
  总之,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语文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其二者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书法文化渗透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文化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辉.浅谈书法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5(36).
  作者简介:杜雅颖(1979.12-),女,汉族,甘肃白银市平川区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书法、语文教学。
  (责编 杨菲)
其他文献
物理是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难的一门科目.初中阶段的物理是学生开启物理知识的一扇门,因此学生必须用心学好它,并在此打好基础.但是目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逐步进行转变,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特别是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30-02  新时期,随着新
摘要:核心素养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会保证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性,会指引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堂中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不断强化总体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在核心素养思想的基础上完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核心素养思想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进行创新和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更注重于以学生为本,将学习决定权回归于学生本身,更好地调整了学生课堂内外的时间,而教师则减少了在课上给学生讲授新课程的时间,这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上负担。初中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通过在物理实验中的观察和探索,可以更好地接收和学习物理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实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是常讲的热词,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培养的对象是学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策略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利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31-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将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推理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这项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关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课题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推理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又有助于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认识.运用科学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
摘要:传统汉字文化作为专门的一门课程,设置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等各层级的教育序列中,对于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对小学教育阶段语文科目识字教学中传统汉字文化的应用价值进行阐释,然后对小学教育阶段识字教学中传统汉字文化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目的:通过对“肛门坠痛方保留灌肠”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同时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探讨中医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理论在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窦炎上的作用,旨在多提供一种安全
微课是一种主要借助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它是教学信息中声、光、电的有效集合,对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体验、突出教学重点都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