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满怀信心。我是那么喜欢与学生相处,喜欢他们可爱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享受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与温馨。可是,渐渐地,我对他们烦了、倦了,我觉得他们不再天真不再可爱。甚至有时真想让他们从我眼前消失。我发现我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我抱怨他们的调皮,抱怨他们的贪玩。我感叹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就在这每一天都重复的故事中离我远去,感叹自己牺牲了许许多多。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篇学生作文,我才有所醒悟。作文是这样写的:“老师我想对您说说心里话。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感到您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就像我们的大姐姐,关怀我们教导我们,您从来不对我们发脾气。每当下课的时候我们总是围着您说这说那,那时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现在的班主任有多么好。可是您现在完全变了样,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动不动就发脾气。就拿今天上课来说,我前排的同学只不过做了一个小动作,您就大发雷霆。以前您可不是这样的,对有违规的同学,您总是用手势或眼神示意,或是微微一笑,而现在却那么严厉,犯一点错误就不依不饶……因此,每天上您的课我们总是提心吊胆,生怕惹您生气。老师您为什么变得这么凶?让我们对您产生如此的恐惧。我们多希望您能变回原来的您。”
看完这篇作文,我为之震惊,我在不经意中已经把学生得罪了,怪不得最近上课有点不对劲。我也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的妈妈每次在逛街时都兴高采烈的走着,而她的小女儿却很不情愿跟着妈妈。后来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次绘画作业上道明了原因:她的画纸上除了成年人的小腿和穿着鞋子的脚外,就是灰色的马路。妈妈非常不解,孩子说,每次上街不就是这些东西吗?妈妈才明白以孩子的身高、视野,在大街上只能看到这些东西。
我开始反省自己。我觉得学生调皮、贪玩、不肯认真学习,我抱怨他们、不理解他们,这都是因为我没有和学生站在一个角度,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前不久我不也是一名学生?在班里我是否能样样第一?我上课不也常忘记带东西,不也有过违规行为吗?这样的想法使我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我把自己当作学生,当做学生的朋友,弯下腰去看他们,了解他们,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每次的青年教师培训上,领导都会说一句话:“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学会备学生。”要非常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兴趣、特长、基础。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总之,通过换位思考,弯下腰去看学生,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知己,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莫大的影响。课上一句微不足道的鼓励,课下一句亲切自然的关怀,和他们一起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就在这些点点滴滴的交流中,我逐渐地了解他们、融入他们,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成了他们的朋友。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篇学生作文,我才有所醒悟。作文是这样写的:“老师我想对您说说心里话。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感到您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就像我们的大姐姐,关怀我们教导我们,您从来不对我们发脾气。每当下课的时候我们总是围着您说这说那,那时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现在的班主任有多么好。可是您现在完全变了样,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动不动就发脾气。就拿今天上课来说,我前排的同学只不过做了一个小动作,您就大发雷霆。以前您可不是这样的,对有违规的同学,您总是用手势或眼神示意,或是微微一笑,而现在却那么严厉,犯一点错误就不依不饶……因此,每天上您的课我们总是提心吊胆,生怕惹您生气。老师您为什么变得这么凶?让我们对您产生如此的恐惧。我们多希望您能变回原来的您。”
看完这篇作文,我为之震惊,我在不经意中已经把学生得罪了,怪不得最近上课有点不对劲。我也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的妈妈每次在逛街时都兴高采烈的走着,而她的小女儿却很不情愿跟着妈妈。后来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次绘画作业上道明了原因:她的画纸上除了成年人的小腿和穿着鞋子的脚外,就是灰色的马路。妈妈非常不解,孩子说,每次上街不就是这些东西吗?妈妈才明白以孩子的身高、视野,在大街上只能看到这些东西。
我开始反省自己。我觉得学生调皮、贪玩、不肯认真学习,我抱怨他们、不理解他们,这都是因为我没有和学生站在一个角度,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前不久我不也是一名学生?在班里我是否能样样第一?我上课不也常忘记带东西,不也有过违规行为吗?这样的想法使我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我把自己当作学生,当做学生的朋友,弯下腰去看他们,了解他们,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每次的青年教师培训上,领导都会说一句话:“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学会备学生。”要非常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兴趣、特长、基础。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总之,通过换位思考,弯下腰去看学生,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知己,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莫大的影响。课上一句微不足道的鼓励,课下一句亲切自然的关怀,和他们一起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就在这些点点滴滴的交流中,我逐渐地了解他们、融入他们,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成了他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