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问题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将之付诸实践。但不管哪种课程改革,具体落实到教育实践情境中,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因为所有的改革涉及者,如课程改革的设计者、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会将个人的经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带到这个情境中来,彼此交互作用。其中,教师的作用最为关键。但是,课程改革不是新课程模式的简单移植,不是由研究者到开发者再到教师的线性的、直接的、强制的过程,而是协商和转化的过程。课程改革,如果在这一环节落实得不好,教师还是用旧的思维、旧的方式去实施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材,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内容,就会出现“穿旧鞋,走新路”现象,从而背离课程改革所设想的目标。
  
  一、旧的教学观点的内容和表现
  
  请看下面两个教例:
  例一:一堂初中物理课上,老师花了很长时间讲“惯性”的概念,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来,然后要求默诵。几分钟后,他开始提问:“什么叫惯性?”这时,一个平时颇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却高举起手,老师叫他“说说看”,不料这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道:“老师,我想问问,如果地球突然停住不转,地球上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位老师一时语塞,脸上颇为尴尬,便板着脸高声呵斥:“谁问你这个了?我叫你背诵‘惯性’,上课时为啥不专心听讲……”[1]
  例二:一位教师在教秦牧的散文《土地》时,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一个学生问道:“老师,野马怎么还会有缰绳?”这一下毫无思想准备的老师张口结舌,支吾半天,不耐烦地说:“你如果少钻牛角尖,你的学习成绩还会好些吧!”[2]
  很显然,这两个教例中教师的做法与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是不相符合的。这是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极具普遍性的教学方式,是旧的教学观念在支配着他们的行为。
  1.没有处理好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这两个教例中的教师可能认为,课程和教学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它规定了“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了“怎么教”。教师无权更改课程,也无须考虑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课程是“专制”的一方,而教学则成为被控制的一方,两者只是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因而,当出现与预先设计的课程目标相异的情况时,教师不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引导、启发,而是简单粗暴地制止。这样,课程就走向了孤立、封闭,而教学也就变得死板、沉闷。在这种课堂气氛中,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2.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价值,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没有高低、强弱之分。而教例中的老师可能是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思想的影响,将自己的地位高置于学生之上,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扼杀在萌芽之中。
  3.在教学上只重结论、轻过程
  这是传统课程认定的教学方式,也是新的课程理念力图改变的方式。这种方式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从而“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3]
  4.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例中的两位教师只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者,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样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抑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二、新课程理念的内容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用“授之以渔”的方式去教授新教材,但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效仿。如果教师不从观念、素质和方法等各个层面上做出战略性调整,那么课程设计得再完美,也不可能达到改革所要求的目的。我们不妨再看一例新的课程观念下的课例:
  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分马》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分马》这个标题不恰当。”宁老师问他“为什么”,学生说:“你想啊!白大嫂子分的不是马,是骡子;老初头分的也不是马,是牛;李毛驴分的也不是马,他拉走了两头毛驴。明明牛马驴骡全有,题目却叫《分马》,不恰当。”宁老师请他重新给这篇课文拟个标题,这个学生说:“分牲口。”宁老师鼓励并表扬了这个学生,说:“《分马》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作品,你敢于向名家挑战,值得表扬。”话音刚落,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您错了!课文注解1写着呢,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他不是向作者周立波挑战,而是向编者挑战。”这个学生指出了老师的失误,宁老师不仅欣然接受,而且表扬了这个学生说:“很好!我一时疏忽说错了,你马上给我指出来,非常好!从这一段时间看,你们一不迷信名家,二不迷信编者,三不迷信老师,这是值得称赞的。”[4]
  很显然,此案例中的教师是用新的课程理念在指导教学,因而使课堂充满了活力。简单来说,教师必须具有以下4种教育新理念:
  1.教师和学生同为课程的主体
  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同样,学生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改变师生关系,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只有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在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和关爱的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就教师而言,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使课堂变得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活力,抑制了学生的好奇心,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而新课程则强调开放。从内容角度讲,意味着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十分重要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2][4] 高培权.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www. huanggao.net/hgweb/teacherc/jyjl/03190005.htm.
  [3]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71.
其他文献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遵循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我园紧邻岳屏公园,空气新鲜,户外活动场地宽敞,拥有一个300多平方米的风雨操场,可容纳全园幼儿同时开展体育活动。根
示范性绘画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手段。它是教会学生作画从有法走向无法的重要过程,是带领学生走入艺术殿堂道路上的扶手和拐□。它既为学生作画起到技巧上的模
一、说题内涵 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要求解题者暴露面对题目时的思维过程,即“说数学思维”。教师说题,可以把题目的来源,解
本文通过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汉语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更快的掌握英语、使用英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更好的使用英语。
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这一届奥运会艺术体操项目的比赛设有集体全能与个人全能两块金牌。规则规定,艺术体操的集体项目由5-6名运动员完成两套动作的比赛,每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学校班级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小学高年级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和初入学校不同,此时他们的身心正发生着巨大
随着新的医疗改革的深入,患者对基层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探讨了基层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达到用药的合理化、科学化。
服务外包是目前国外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总值将达1.2万亿美元,市场容量巨大,而作为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软件外包产
摘 要:动作协调、灵活,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户外体育活动是最让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但在户外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关键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教育  幼儿园是众多幼儿集体活动的生活场所,而且越是幼儿频繁使用的游戏设施或游戏场地,发生的事故就越多。以往教师刻意把“保”放在首位,片面理解
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运用情景教学法,还能让学生获得“可理解的输入”,并通过身临其境地模仿,实现“可理解的输出”,从而达到语言交际的日常运用。笔者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创设有效教学情景进行了探索,本文抛砖引玉,以期同行赐教。  一、情景教学法的定义  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把枯燥的语言现象在情景环境中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