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H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表演性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把情感更加直观地融入课文中,刺激学生的感官,达到加强其记忆的效果。文章主要针对表演性朗读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關键词:表演性朗读;语文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49-01
  一、传统语文课堂上朗读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朗读的时间较少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讲课上,不重视学生的朗读需求,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众所周知,朗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少有教师会在课堂上安排朗读,所以朗读的任务被放在了课堂之外。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运用感情去朗读课文,不能建立完善的朗读意识,对语文的理解能力也无法提高。
  (二)朗读形式的单一化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基础知识,而朗读一般被作为检验的方法。但是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朗诵对象局限于课本,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固定的几篇文章。这种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这种流于表面的教学手段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课堂,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激发情感,产生和课本的共鸣。
  二、表演性朗读的内涵
  表演性朗诵,从字面上意思理解,是在朗读的过程中运用表演,也就是把非语言的表达形式运用到朗读中,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和心理感受进行课文朗诵。表演性朗读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直观性。学生会把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感音调融入朗读中,听众除了能欣赏到声音以外,还能感受到朗读的可视性。第二是动态性。表演性朗读需要声音、表演形态兼具,将“二维”的声音进行“三维”的展示。第三是综合性。把表演和朗读组合到一起就是表演性朗读,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展现出来,并且运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充分表达文章的内容。与传统语文教学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表演性朗读需要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施展自身优势,增加课堂参与度。利用表演性朗读能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一篇适合的文章能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朗读技巧和表现能力,小学生尚未具备选取文章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取朗读材料。朗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少年闰土》,看似是一篇轻松愉悦的文章,但其背后蕴含着当时的社会形态。等到学生能够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时,就能带有主观意识,有深度地朗读其他文章。
  (二)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讲解,而是要以读书为主,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找到讲解和朗读的制衡点。教师在教学生进行朗读时,可以根据文章的情感变化分段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朗读。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游戏来朗读,比如《丑小鸭》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用演情景剧的形式分组选取角色来朗读,让学生在玩乐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另外教师也需要注意,朗读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文章,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朗读环境
  科学在不断进步,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把表演性朗读和多媒体设备结合起来,可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例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地震,对地震没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灾难来临时的心情。在这种情境下,再配上一首悲凉的音乐,学生就能够表演得更加丰富。这种情景再现式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感情,提高朗读的能力。
  综上所述,朗读是学生加深对文章情感理解最好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文章题材和内容情感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还语文课堂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全身心地与文章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安宝红.语文课堂中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8(3):59.
  [2]阮 玲.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方式的有效性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73-74.
其他文献
公共选择学派主要现点有:强调个人自由,鼓吹市场经济,推崇古典学派经济思想,坚持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的经济角色主要有五种,即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加强师生互动、促进生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文章从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引入的时机和作用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9-0079-01  一、在课始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
近年来,在高层建筑物施工中裂缝问题屡见不鲜,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摘 要:镜像神经元位于恒河猴腹侧前运动皮层,在观察与执行指向目标的动作时皆被激活。在人类身上存在着和恒河猴具有同样功能的镜像神经系统,使人类不但能模仿他人动作,还能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理解他人动作的意图、情绪,从而产生共情。当前师范生在教学技能训练中不够重视课程价值与目的,缺乏榜样示范与实践感性经验,导致在微格教学训练中无法与中小学生产生共情从而使角色扮演失真,难以实现应对真实复杂的教学环境的训练目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其听、说、读、写、译、用的英语综合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探索追求的目标,也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切实要求。文章阐述了将英语戏剧表演运
据东京消息:日本千叶大学教授小室一成发现通过闻薰衣草香味进行芳香疗法可以改善心肌功能,不依靠药物也能使狭心症患者减轻病情。
摘 要: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在以女性教师为主体的幼儿园中,男性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显得尤为突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幼儿园中,男性教师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重视。因此,探究男性教师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作用对我国幼儿教育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男性教师;幼教;英语教育  一、引言  当今,随着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人文素养是人才全面发展中最核心的素质。人文素质培养在职业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文章作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融合情况进行调研,以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多途径开展调研。调研结果:学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对国学知识掌握有限;中国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