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8F-FDG PET代谢参数及临床参数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价值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基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代谢参数及临床参数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3例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79例,年龄19~93(47.3±14.9)岁。按照7∶3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68例)和验证组(n=115例)。勾画并计算患者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总生存(OS)期进行预后分析并构建生存预测模型。通过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

结果

训练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行为状态(ECOG PS)评分、Ann Abor分期、大包块、TMTV及TLG为预测PFS期的危险影响因素(HR=1.670~3.277,均P

其他文献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CDI)是社区和医院较常见的病原菌感染之一,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腹泻、假膜性肠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CDI现有诊断依赖于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ile,CD)相关毒素或毒素编码基因的鉴定,这些传统的细菌学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延误疾病诊疗。研究发现CD有一种特殊的"马粪样"臭味,这种特殊气味来自CD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近年来,越来越多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已成为部分国家、地区常见的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巨大冠状动脉瘤是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严重类型,后期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较小,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进入成年期后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而且儿童期巨大动脉瘤与青壮年心源性猝死及成年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患儿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该文就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作一综述。
川崎病是一种累及冠状动脉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川崎病的病因仍不明确,但国内外普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由感染和遗传易感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炎症级联反应。调节性T细胞通常指CD4 CD25 Foxp3 T细胞,是一种具有炎症抑制功能的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川崎病的病理生理、治疗和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致病机制,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该文就近些年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调节性T细胞参与川崎病发生和修复的作用机制,对靶向调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系统性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常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病变。目前认为川崎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免疫应答紊乱、炎症损伤等。近十年,单细胞RNA测序技术通过解析组织中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可识别新的或罕见的细胞亚群,构建细胞轨迹,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该文将回顾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对其在川崎病动物模型和急性期川崎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表观遗传修饰基因是一类其产物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或染色质重塑修饰表观基因组的基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基因突变是心脏发育异常相关罕见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此类疾病因表观遗传的组成成分改变,常累及包括心脏在内的多个器官系统。由于有效药物的缺乏、心血管畸形的复杂性,患儿的生命健康往往受到威胁。该文回顾了Tatton-Brown-Rahman综合征、歌舞伎综合征、Rubinstein-Taybi综合征、CHARGE综合征和Sifrim-Hitz-Weiss综合征这五种心脏发育异常相关罕见病的分子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spasticparaplegia,HSP)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等。目前认为,HSP的病理机制为双侧皮质脊髓束轴突变性。迄今为止,已报道有80多种致病基因和HSP发病相关,其中以SPAST基因突变所致的痉挛性截瘫4型(spasticparaplegiatype4,SPG4)最常见。基因检测对疾病确诊和分型至关重要。HSP发病率低,虽不是一种短期致死性疾病,但随着病程的进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phosphoinositide3-kinase-deltasyndrome,APD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根据基因突变类型的不同分为APDS1型和APDS2型。APDS1患者较易发生支气管扩张、鼻窦炎、肝脾肿大、哮喘、自身免疫性或自身炎症性疾病,更频繁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APDS2患者较易发生肺炎、眼部感染、淋巴结病、恶性肿瘤和神经/生长迟缓。免疫学特征中APDS1的T细胞计数显著降低,APDS2更易出现IgM水平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传染病菌,可引起胃肠炎、肠热症、血液感染及肠外局灶性感染等多种沙门菌病,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抗生素对沙门菌病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治疗沙门菌病传统一线药物耐药的发生,阿奇霉素已成为常用抗菌药物之一。但已有研究报道耐阿奇霉素沙门菌菌株,且沙门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日益普遍并逐年呈上升趋势。主动外排泵活性增强、内酯环结构被破坏、核糖体甲基化、携带ICE_erm42基因可能是耐药相关机制。沙门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的发现、监测及深入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延缓其耐药趋势有重要作用。该文将沙
目的总结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jiroveciipneumonia,PJ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HSPN合并PJP患儿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肺部影像学特征、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4例HSPN合并PJP患儿中,男2例,女2例,年龄5~13岁,发病前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3.5~5个月)。4
目的探讨利尿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延迟显像对前列腺癌(PCa)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最佳延迟显像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显示前列腺病变的235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77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158例,年龄50~87(69.6±13.6)岁。所有患者均行利尿前及利尿后延迟显像(1、2、3、4h),获得利尿前、后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利尿后SUV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