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观其大较”:人文研究中的数字:弗兰科·莫雷蒂访谈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511526198209172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我们6月初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合作,召开了一次题为“清华大学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的学术会议。这个会议邀请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文本实验室(Text Lab)的核心成员,包括我们第一期专栏的作者——霍伊特·朗(Hoyt Long)教授与苏真(Richard Jean So)教授,以及国内一些在学术研究中使用数字人文方法的年轻学者(主要来自于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以量化的方法研究文学(而不是历史学或者图书馆学)的会议。
其他文献
《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现代主义文学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小说在塑造托马斯·萨德本这个中心人物形象的过程中采用了多角度叙事手法,使人物形象呈现出恶魔、英雄、天真汉、种族主义者等多侧面性特征。作者采用这种写作手法,其目的在于颠覆自维多利亚时期以来美国南方社会按照道德二元论建立起来的区域文化认同--"骑士神话",揭露这一神话背后所隐藏的种族罪恶,并以萨德本王朝的败落揭示出南方社会奴隶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必然性。
期刊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的发展既继承历史又面向未来,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承担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使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古城的保护和更新,不仅是维系城市的灵魂,也意味着不断改善城市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提升古城住民的生活品质,同时还意味着满足管理者、市民、游客、专家学者等多方主体对古城空
疾病是人类生命中必然要经历的一种磨难。“疾病无法拒绝,就像生命无法拒绝一样。”(卢梭语)对于疾病的探索,人类从古至今从未停息。张玉龙博士的《疾病的价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从文化的视角对疾病的本质、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予以重新审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经济高速发展、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特殊时期,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对高等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标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学质量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实现质量提升的有力武器,构建与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相契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魏可媛、赵勇近著《普通高
近代以来,自由主义之风甚嚣尘上,不知遮蔽和误导了多少人的视界。施蒂纳的超前性在于.他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对自由主义所设置的陷阱和迷障展开清算,从人的“唯一性”和“独自性”的角度.揭示出自由主义承袭了对生命个体的“基督教式的轻蔑”,不过是中世纪考察人的神学方式的另一变种,是基督教宗教最后的变形;自由主义所倡导和彰显的平等观念,实际上也无助于对人的深刻认识,同样是一种一无所获的努力;所谓“自由国家”、“人的社会”、道德楷模甚至和睦家庭实质上是要把具体、现实的人约束、塑造和提升为一种理念和范畴。施蒂纳在“人”的大
“和同之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理论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智慧。从“和”与“同”的辩证关系看待审美教育,会给当下的审美教育带来许多重要启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要保证其主体的自由得到最大程度的伸展,还要形成对国家意志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大程度的认同。作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两个维度,“和”与“同”分别代表了这两种审美教育指向,二者形成特有的张力结构,辩证统一于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为审美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仇雨临,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系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料《社会保障制度》编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刊《社会保障评论》副主编、障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拉克劳对齐泽克的批评绝非概念辨析,而是直指当下的激进政治运动。思想家擅长于将辨析概念的范畴层面的二律背反:民粹主义、阶级斗争、物化,但绝非陷于语言游戏。拉克劳对齐泽克的批判首先直接指向了齐泽克的方法:拉康-精神分析、马克思-阶级斗争分析、黑格尔-辩证法,当今极左分子的暧昧的主张是源于怎样的世界政治的当下?在世纪之交的种种革命、政治运动、宗教运动的背后是相同的权力逻辑——民粹主义,而在当今资本主义的微观权力的背景下,异质性的缺失正是对激进政治的否定。如何实现激进政治的理念?如何超越资本权力?拉克劳呼唤革命的
萨米尔·阿明的资本主义批判一直富有浓厚的依附理论色彩,在“中心”与“外围”的概念层面中,基于对帝国主义和第三世界在经济体系中的关系,依次展开诸如全球化、民主等范畴在现实的全球政治问题中的问题域。然而,随着当前第三世界人民运动的激进化,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极端的帝国主义军事镇压:冲突撕裂着旧的秩序,在萨米尔·阿明看来,资本主义已然日薄西山。而这恰恰更深重的资本主义治理的结果,作为全球化的细胞的消费逻辑所制造的不仅是经济的贫困,更是直指人性的政治生活的贫困。理论在曲张的现实面前从宏观转向微观,阿明呼唤已然“逝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