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给予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a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1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对观察组进行强化健康教育,设定6个月为一个观察期,6个月后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糖脂代谢情况进行综合测量。
  结果:教育6个月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75.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教育后两组患者的生活状况均较教育前有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各项生活状况指数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以及改善糖脂代谢状况均具有显著影响,显示出巨大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糖脂代谢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99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13-01
  本文研究了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实际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就诊时均进行糖脂代谢各项指标检查,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中男性97例,女性63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7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61.8±12.7)岁。所有入选患者均无精神方面疾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入院就诊期间的临床路径教育以及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患者出院前发放糖尿病患者服药及血糖控制注意事项。观察组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在常规健康基础上对出院后患者进行定期健康讲座、心理干预及生活指导。主要内容为:健康知识宣讲,包括降糖药物服用、胰岛素注射、并发症诊治和护理、血糖定期检测注意事项;运动辅导,教育患者注意运动的重要意义,并引导患者运用合理的运动方式促进体质恢复,并根据患者个人喜好和体质状况、实际条件制定完善的运动计划,督促患者家属做好配合工作;生活指导,主要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告知患者控制热量和糖脂的摄取,对有吸烟喝酒以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要注意劝诫,加强患者家属及朋友在治疗期间的干预;心理辅导,主要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恐慌、失落等心理症状进行干预,使患者充分融合社会,建立起积极的心态。
  1.3效果评定。本次研究选定3项内容作为观察对象,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运用试卷调查和健康问答进行评价;生活状况,主要包括社会关系、心理影响、生理影响和治疗依从性4个指标,运用5分制计数法进行测量;代谢指标,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空腹血糖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生活状况以及代谢情况见表1、2、3。
  3结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世界范围内有糖尿病患者1.67亿[1],并且随着当前人们生活质量提升以及工作、运动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3]。糖尿病是一种能够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的慢性疾病,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感受,增强恢复信心。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对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威胁,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研究证实了加强健康教育对于支持药物治疗的实际作用,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大力普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永乐.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5):79-80
  [2]姚菁,赵新平,沈伟珍等.社区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6):1864-1866
  [3]何筱莹,李梅忠,阮佩珊等.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50-145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对开展肾移植手术后出现肺结核并发症的患者开展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后的效果。  方法:诸多需开展肾移植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肾移植手术后出现肺结核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合理护理措施,并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以及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经过护理之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绝大多数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且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结论:需要开展肾移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精神疾病伴发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营养治疗以及营养宣教干预等情况展开分析讨论。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伴发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营养治疗以及营养宣教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以及血压值进行比较。  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值以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对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我院重症医学科近两年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8例患者经综合护理后,49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均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均得到纠正并成功脱机,6例患者因病情加重行有创机械通气,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病情。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护理  Do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曲唑酮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曲唑酮和氯丙咪嗪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曲唑酮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氯丙咪嗪组。  结论:曲唑酮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小,可作为治疗强迫症的一种新型药物。  关键词:曲唑酮氯丙咪嗪强迫症  Doi:10.3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症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于2011年0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采取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关的护理干预,观察本组选取对象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心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30例患者采取该方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H
期刊
摘要:急诊科是一个风险极高的科室,由于留观室中所接待的患者多,流动性比较大,同时病种较为繁杂,这使得在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当怎样处理好护理工作,降低甚至是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确保患者的安全,是医护人员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鉴于此,文章将对急诊科留观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急诊留观病人的护理管理。  关键词:急诊留观护理安全隐患  Doi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4月接诊的60位老年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60位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观察临床疗效,通过分析得出结果。  结果:经过围手术治疗后,60位患者均顺利康复,并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对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期患者合并症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成功度过围手术期。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查以及乳腺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疑似乳腺癌的乳腺超声与X线影像显示,其中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的共84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分别以及联合使用的诊断价值。  结果:X线检查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84.9%、78.6%,超声检查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83.6%、76.5%,二者联合检查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92.3%、94.5%。超声以及乳腺X线能够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和试验论证来总结和研究早期进行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使用对比分析的实验方法,将病情和身体状况较为一致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而实验组则使用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康复护理的治疗方式,将一段时间之后两组的治疗结果同治疗前进行对比。  结果:对采集的三组数据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处理,并经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结论:早期康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政策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人口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优化,然而随着城乡经济水平的不均衡发展,农村人口优生优育优教上明显落后于城市。因此,本文结合农村地区实际,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深入探索优化措施,为提高我国平均人口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优生优育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