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针对吞咽器官进行强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79例急性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强化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训练方法,强化组在传统训练基础上,增加对受损的吞咽器官进行强化训练。观察训练前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和Barthel生活指数了解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

结果

强化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强化组Barthel生活指数为(66.15±14.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5±14.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化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心理资本与关爱能力状况,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问卷(PCQ)和关爱能力评价表(CAI)对26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护士心理资本与关爱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护士PCQ总分为(81.44±14.13)分,CAI总分为(191.21±20.48)分,心理资本与关爱能力呈正相关(r值为0.295~0.438,P<0.01)。结论临床护士心理资本水平和关爱能力较低,护理管理
期刊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小组连续维护对综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相关问题的影响。方法综合ICU成立科室静脉治疗小组,负责培训和督导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情况,统计实施12个月与实施前12个月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问题发生率,运用SPSS 19.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包括如意外脱管,堵管,穿刺部位局部红肿、渗血、肝素帽回血、透明贴卷边没及时更换、导管回血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问题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5.12%降
目的通过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创新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正确评价护理管理人员的创新行为,为绩效分配、人才甄选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理管理人员创新行为评价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50名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评价调查。结果创新行为评价的21个条目中有15个条目的得分在4分以上,其中,"对护理事业忠诚,积极进取"条目得分最高,为(4.64±0.60)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条目得分最低,为(3.
目的探讨将银离子抗菌敷料应用于危重患者临时性血透导管置管穿刺部位,对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延长重症患者临时性血透导管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血液净化治疗放置临时性血透导管的危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对照组使用普通透明敷料,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管部位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导管保留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
目的对喉癌喉垂直部分切除成形术患者及照顾者实施全程同期护理干预,探讨该模式对患者及照顾者负性情绪、患者术后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3例喉癌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成形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以患者为中心实施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照顾者进行同期护理干预,于出院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心理测评,并在术后4周门诊复诊时记录吞咽功能恢复时间
目的调查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科护士与化疗患者中的认知现状及使用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自编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例化疗患者和60名肿瘤科护士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作为一种新型静脉给药途径,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在患者中知晓率较低,不了解的患者占46.67%;了解途径单一,护理人员中有80.00%通过培训了解,患者中有66.67%通过住院后宣教了解;植入输液港后,80.00%患者和65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36个护理单元实施护士分级岗位培训。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情况,护理缺陷、投诉和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护士理论考试合格率由87.35%上升到94.13%,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由89.71%上升到96.13%,严重护理缺陷由0.04%下降至0.01%,护理意外事件由0.06%下降至0.03%,护
目的探讨网络外勤配送预约平台的实施对护理外勤的影响。方法以网络外勤配送预约平台的实施后6个月与实施前6个月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护理外勤工作量(陪检人次、接送患者人次、送急查标本人次以及送营养液人次)、护理外勤工作效率、护理外勤成本、满意度(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外勤安全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月平均陪检人次、接送患者人次、送急查标本人次以及送营养液人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