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在动力是提高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学习效率的关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rong1988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11-01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这一学科的教学担负着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怎样才能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呢?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一、导入激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上品德课时,最忌讳每节课都是千篇一律、平淡乏味的开场白。那么,怎样才能講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对教材应该有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如:可通過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社会新闻和身边发生的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直观引趣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把书中的一些知识、事例或者故事等绘制成漫画、图片、图表,并在课堂上用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将其展出,尔后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这样能很快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在讲授“学会拒绝”时,我出示了一组相关的图片,先让学生分析其含义,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本人是否参与过类似的不健康的活动及其对自己造成的危害。最后再将其与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相联系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趣味横生中,真正懂得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开启智力、不断进取、陶冶高雅情趣的金钥匙,是学业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由此可见,运用漫画、图片、电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使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故事激趣
  鲜活的事例往往胜过长时间空洞的说教。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电台、报刊等媒体上的鲜活案例,对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老师,一是平时要多注意搜集整理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事例,把他们运用于课堂。此外,在课堂进行中,可以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堂适度开展“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如: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我利用教学挂图给学生讲林则徐与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故事。再如讲:“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时,给学生讲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万五千里长征、艰苦卓绝的二十八年等故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深深地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感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进取,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四、情感激趣
  情感教学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积极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可亲、可敬、要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学生如果钦佩、叹服教师的才华,那么他就会身心投入,积极配合,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只有教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的吸引学生,才能强有力的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爱结情,以情诱学,这便是“亲其师,信其道”的亲师效应。
  总之,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主要靠老师平时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及课堂上能敏锐捕捉到一切可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适时引导。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究激趣方式,创设趣味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变革的需求,口语交际能力在人們的日常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我国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里,阅读课占有的比重是最大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陈述了在语文阅读课上进行口语交际练习的重要性,并且对口语交际训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广大的语文教育从业者要在平时的阅读课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对初中英语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共同成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推崇初中生素质教育方针。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从三点入手,讨论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 小组合作 ; 团队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研究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主要是一项十分具有着意义的教学改革,必须要采取有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则是需要积极的去探索人文素养的本质。所以在本文之中,主要是针对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素养培养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下文之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 教学 ; 人文素养
【摘要】现阶段,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对于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普遍知识水平较低,特殊人群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在课堂教育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加上中国特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资金短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短缺等等,呈现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政策,残疾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因此,人们要从小学教育开始进行转变,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帮助社会上的特
【摘要】在全面提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分享与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課堂教学效果,对高中物理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累积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中物理课堂中分享与合作学习方法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研究,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认识能力,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以更好地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关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变化的生活实践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的实效性,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会有一个好的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青少年 ; 影响  【中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医学人才教学培养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愈发突出,学生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就现代医学专业而言,诊断学实验是培养、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也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重要桥梁。面对新的教育环境和要求,相关教师需要积极改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引入
对CMMS体系中功能层的建模技术加以研究,提出了功能层分析的一系列方法.该方法采用了CIMOSA体系结构和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一些复杂系统分析技术.该方法在华中网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将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 ; 思想品德教育 ; 渗透策略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
【摘要】在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要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在首位,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 ; 德育教育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12-02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而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中心便是爱国主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