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我国近代的学校教育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之洞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奠基人。他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培育立国强国的新式人才为目的,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的近代学校制度,改变了中国的学校教育形式。他的办学思想和实践,从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张之洞;近代;学校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张之洞无疑是近代教育的先驱。他从创建书院、改造书院,到兴办各类新式学堂,积极策动留学生出国留学,以后发展到制订新教育制度,直到最后倡议废除科举制,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在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一、教育目的:以立国强国为人才培养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朝政腐败,外侮日盛。清政府中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练兵方法。张之洞继林则徐、魏源等人之后,扛起“洋务运动”的大旗。他历任湖北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要积。他在创办我国一系列新式工业的同时,非常注意人才的培育。1867年出任湖北学政,即捐资创办湖北经心学院。1882年—1884年期间,张之洞任山西巡抚。为培育人才,他设令得堂,“选通省高材生肆业其中,专治经史古学”,为山西培养了大批“通省人才”。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他深感国弱民贫,仅靠八股文科举取士,不足致国家于富强,必须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教育内容。次年,他创办两湖书院。两湖书院于1891年3月开学,学生名额200人,另因汉口茶商捐款兴学,商籍40人。学科分经、史、文、理四科,偏重经史。以梁鼎芬为监督,老师亦多一时精英,如杨锐、汪康年等人。学生食宿衣着,全由官费供给。1893年创办自强学堂,4年后改为方言学堂,这是湖北设立的第一个独立的专业学堂,是今天武汉大学的前身,较之北京的京师大学堂还早5年。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科,有专课英、法、俄、德四国语言。1898年,他设开办将武备学堂—弁学堂,考选文武生员,對下级军官进行轮训。1901年,为培养农业、工业科技人才,张之洞办了农务学堂,设有动物、植物、物理、化学、生物、国文、日文、养蚕等课;还创办了工艺学堂,分汽车、车床、绘图、翻砂、打铁等门类工艺。
  1902年,张之洞推行新学制,成立学务处,任梁鼎芬为总提调,主管学政,实施全面改革。对原来的书院和学堂一个个加以改造,又新办了许多中学、师范和小学。首先改偏重经史的两湖书院为文高学堂,除原课程外,增加地理、算学、理化、法律、财政、兵事等科,学生120名,共5年毕业。同年,张之洞在南京创办三江师范学堂。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所官办的新式学堂,是今天南京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1904年冬正式开学,当时课程设置分中学与西学两部分。中学即中国经史之学,包括伦理、历史、文学、修身等;西学指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在三江师范学堂得以贯彻实施。1904年,他又在武昌开办东西南北中五路高等小学堂。其课程略同于现代小学。1906年,张之洞经过一段办学实践,深感要发展中小学教育,必须先有大量的优秀师资。于是他力排众议,将文高学堂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学生学习5年毕业,还附设小学1所,供教学实习。这已是一个现代师范大学的雏形了。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因当时是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张之洞是癸卯学制的主要策划人,《奏定学堂章程》又由他主持制订。癸卯学制包括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学制,改变了中国长期封建式的官学、私学、书院等各自独立的学校形式,使散落在各地的学堂统一为一个整体,为中国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开始。可以说,张之洞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当之无愧的先驱。
  
  二、教育思想: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根本导向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对其教育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纲领。在这篇著作中,他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他所理解的西政,并非西方政治,而是一些具体的政治设施,如学校制度、武备制度等等。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观点,在当时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对我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张之洞非常重视学习西方文化。他说:“自强之道,贵能取人所长,若非通晓洋文,即不能自读西书,即无从会能博采。”在《劝学篇.设学》中,他说:“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对西学,他强调说:“政艺兼学: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观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他主张政艺兼学,“大抵救时之计,谋国之方,政尤急于艺。然讲西政亦宜略考西艺之功用,始知西政之用意”。
  张之洞对学校教育制订的人才培养标准是内宗儒学、外施西法的洋务人才。为此,他提出“尚公、尚武、尚实”的要求。所谓“尚公”,就是“务使人人皆能视人犹己,爱国如家,尽道德教育莫切于此矣”;所谓“尚武”,就是“教育为挽回风气之具,凡中小学堂各种教科书,必寓军国主义,俾儿童熟见而习闻之”,“次励其百折不回视死如归之志,以造成完全之人格”;所谓“尚实”,就是教育须“勖之以实际,课之以实用”,“以期发达实科学派”,“必人人有可农可工可商之才”,而求“下益民生,上禅国计”。
  但是,由于张之洞一生笃守封建纲常,即使建立了近代的教育系统,对女子教育也是持反对态度。即使在师范教育中,也认为“惟中西社俗不同,不便设立女学及女师范学堂”。直至1907年3月,他才奏定《女子学堂章程》,规定设立女子小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1908年,才设女子师范学堂于京师,其后又令各省设立女子师范学堂。至此,女子才有受教育的合法地位。
  
  三、教育结果: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张之洞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在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通过弃旧图新,学习西方之学和大办教育的实践,引进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培养了一代具有新文化和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其本意,是想通过大办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维护和巩固大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结果与他的愿望正好相反,反而是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1911年,就在张之洞坐镇近20年的湖北省会举行的武昌起义,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10年后的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出席“一大”的13名代表中,湖北、湖南籍的就有九位,占与会代表的70%。这与任湖广总督17年之久、热心近代教育的张之洞大办新式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张之洞的教育主张在理论上对我国的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进行了创造,在实践上促进了我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与改变。他的不少创新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学习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等:《张之洞全集》,[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冯天瑜:《张之洞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陈峰:《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卢晶,(1970.9--),女,江苏省泰州人,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思想史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短周期拉弧螺柱焊的原理、特点和工艺过程,结合拉弧螺柱焊在车身焊接中的特点,对车身焊接过程中的螺柱焊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生产
21世纪中国的发展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存在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事业的环境,以及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等方面。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新的发展思路,统筹规划,明确开发目标,围绕经济增长、结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从时空两方面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文章简要阐述了针对C-NCAP侧撞要求中对于改进乘员保护所需的工作,基于侧面碰撞试验结果,分析了侧面气囊对乘员姿态控制和身体各部位的保护机理,提出了侧面气囊的设计思路。并结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现实选择,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
施工建设组织设计直接影响着公路桥梁建设的质量,具体来讲就是承建单位通过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前期资源的状况,并与具体的施工方案相结合,然后对整个工程进行具体的筹
【摘要】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的语言。然而,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中国英语教学一直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形成一种典型的“dumb English”或“chinghlish”。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紧迫性,并在不断探索训练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笔者在此向大家提
以乍得Bongor盆地Baobab North油田P组为例,探讨重力流水道砂体的沉积机理及构型特征。结合岩心测井等资料,确定了P组的沉积背景,明确了单一水道的类型及其形态结构,探讨了单
【摘要】通过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特殊作用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利用体育教学和有利条件挖掘在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潜在效能及培养的具体内容和各种方法。  【关键词】个性;心理素质;终身体育;体育意识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
【摘要】在分析篮运动特点与大学生心理需求关系的基础上,从情绪调整、意志磨练、个性发展、人格完善、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等方面论证了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篮球运动;心理健康;大学生    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倾向严重,意志力比较薄弱、抗挫折能力比较低下、缺乏竞争意识、不善于与人共事合作。当面对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