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自主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创新学习方法,可以归结为在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中摆脱不合理的种种束缚,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今天的学生即是未来的缔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作为计算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养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为他们以后发展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新的意义
  我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着重指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4条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由此看来,知识经济最主要的动力资源是创新。人才资源优化的资本是创新,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创新。创新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一个人将永远无法辉映其生命力最美丽的亮色;没有创新,一个人就很难说是开发和实践了生命的价值。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第三次全教会“决定”指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而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缤纷四季》一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深化创新的教育观念
  在我国,教育将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际竞争的依靠者,教育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创新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不只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更是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甚至是教材、学习目标、社会环境等等因素的多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原则始终是课堂教学卓有成效的前提。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是调动学生情绪的媒介,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计算机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化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 "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 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五、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继而促进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既要灵活合理运用各类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又要注重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把接受性、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和认知与情感和谐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计算机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感觉一直激励他们,期间有着许多环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处理课堂教学时,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而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其他文献
政府公信的一般概述  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是指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政府公信力是指能否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具体涉及两个方面:政府行为的客观效果;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主观感知。政府公信力,是评价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和公众是否认同的基本标准。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本论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对基于B/S模式下的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方式和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成立于1959年,是一所以铀矿地质研究为主,集放射性测量、地学、航空遥感、放射性物理和化学分析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军工科研单位,是我国从事放射性基础理论及
一位中年男人和一位青年才俊在一起,说到了保健品的广告,两人轻蔑一笑,不是笑这类广告和保健品,倒是在笑真有老人会相信这种东西。倏忽间,中年男人对青年才俊说,如果有一天我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试点”逐渐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抓手,寻求工作突破的手段。“试点”从经济领域扩散到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就中央层面而言
当下,我国高校从“做大”转型“做强”,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国家教育部“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与211工程之后的第三项教育系统国家工程。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提升是这个计划的
去年有两条与保姆相关的新闻受到关注.一个是国家层面,17个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一个是社会层面,杭州保姆纵火案遇难者家属林生斌宣布,联合好友发起设
期刊
组织公民行为(OCB)方面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末企业组织管理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并迅速得到学界和实业界的高度重视,相关理论渐成体系,研究成果颇丰。总体看来,研究成果主要停留在私人管理领域。至于涉及组织公民行为在公共部门中价值和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笔者尝试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组织公民行为的效应及其实现途径。  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  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Organ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