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八法拳de锻炼和修养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意六合八法拳”近代由吴公翼翚宗师所传播而广为人知。吴公至化之拳学艺术,震撼武坛,响应纷纷。
  心意六合八法拳历代因传承指教比较严谨,故此,能得到传授的人也比较少。但是,也正因此种情况,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就避免出现谬误,也就保存着比较古朴和纯真的内容。这也突显出“心意六合八法拳”的明显旗帜。
  所以,有必要认真地去探讨心意六合八法的锻炼和修养,使教导者明白如何去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使学习者明白所学的是一种什么学问;使锻炼者知道应该如何去锻炼。以免让有识之士将其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套套。
  “心意六合八法拳”分为有阳刚之锻炼的阴柔之修养。阳刚之锻炼炼的是外五行皮、肉、筋、骨、力。阴柔之修养修的是内五形神、魂、魄、精、志。
  
  阳刚之锻炼——形
  
  “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套路架式共编有66个名称,每个名称里头又各有若干招式。姿势上大部分采取弧线形,圆环形,螺旋形和波浪形,缠丝等等圆形活动方式。外形如果做到松圆,更有助于内部的清虚。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式子名称以极之寓意优雅的名词特显示其意无穷的以意象形,形随意变。更促使形之活动有意至形生的出尘和洒脱。在形势上,整个套路架式既活泼又高雅,既敏捷又稳重。式式相连,招招相扣。因此,在学习上极之容易记忆和掌握式子的活动目的。深受学习者的喜爱。
  形产生的招式,它具有武力的攻防作用,这作用是相对的。这里面包括有距离,角度,时间,缓急等等要求,而人的身体通过有效的训练和锻炼来配合。
  
  (一)动诸关节,舒筋活络
  有道筑基之功,说的是根基的椿步功夫。拳学所喻根;是在无形之中,意在场势,是虚无之法。底盘功夫的扎实,实是长年久月的锻炼而得。拳学将人体割据称谓五总九节,指的是两手,两脚,一躯干。又各分三节;腰为根节,胸为中节,头为梢节。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脚掌为梢节。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掌为梢节。九节的活动产生各式各样的姿势,九节的各种各样的姿势组合成为招式。任何一个姿势,九节为主动的关键。当然,或许某个姿势以根节之动为始,或者以中节之动为始,或者以梢节之动为始,全在于姿势活动的要固所决定。在锻炼之时,手脚、身躯的进退,高低、俯仰、都会即时影响椿步的稳固。站立好的椿步式有后跟离隙,或有前脚掌翘指,诸如此类的情况,皆因动中之滞所为。在心意六合八法拳的起势,双手徐徐延伸升起。根节为始动,若中节不松开令其不受束缚,中节必然不能滑动,因而产生僵,僵必滞。其形势上手虽然抬起了,却犹如木棍般似的。要使拳架灵活,凡一举动,九节必定要活动。一举手投足并非动手动脚;而是诸关节都动,也就是动诸关节。若一举手,诸关节俱动,以协调配合手的形态。若一投足,诸关节俱动,以协调配合步的场势。
  这种伸展是基于骨的活动,或自然为之,形的动作也自然伸展大方,因此称呼为舒展。骨的活动,筋的舒展的同时,肌肉必须呈松放之状。在中医学里,将人体固定有诸多的经络位置等等。经络犹如道道关卡,必须要以松通,才不会出现牵制的情况。但是,在拳道学中,经络的理解是人体任何的一点点。点点的僵硬都破坏了“整”的概念,使锻炼者走顶,不能走顺。人体的任何一点点都有可能成为受制的关键。同样,人体的点点都可成为反应的来源。拳道学中的活络是松放开全身肌肉,实并不等同中医学里的有限的诸多经络之说,筋如果在紧缩的状态下,在局曲的状态下,在崩直的状态下,此时的肌肉也就得不道松放。肌肉得不道松放,经络也就紧张,闭合。这也就是舒筋活络的要义。
  
  (二)活血脉,展骨骼
  人体内的血在血管里是自然的正常的流动,血液流畅,五脏六腑的机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养而强化它的能动量。达至身心的健康,延年益寿。血脉在紧、硬、僵的情况下,血脉的血必受阻隔或是卡隔。在这种情况下,劲就不能体现出来。断劲这名词也正是形容气在催动血的流动时,因为血受到阻隔或卡隔而催不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堵气、憋气。体现的也就是断劲。使血液流动不畅顺。反之,也说明因为血脉紧缩、血液流动不畅顺,必产生硬滞。
  形的锻炼自然有招式的出现,在“心意六合八法拳中,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起点和终点。之中还有运行和最后的变换,可称为到位,过后称出“出尖”,不到位又成为“不及”。过和不及统称为“出尖”。有道:过而不及。每一姿势,招式,都是五总九节的战士。这种战士呈现成为格。五总九节俱展,在这里“展”又有另一番含意,是一种阔大,雄伟的意义。全身四肢百骸俱有伸开。与伸手、劈腿、仰头截然不同而喻。拳道的锻炼过程分有:形、色、神、气,用五个阶段的修为。展骨骼是“色”的阶段。色的含义是每一个动作、姿势,无论是运行之中,或者是势之中,都必须符合式子的要求。达到锻炼中所要起到的作用和辅助和继续。展骨骼,它具有相关作用的辅助和继续是促进四梢俱伸。
  
  (三)起伏纵横,清灵活泼
  心意六合八法拳招式上也不例外地有应有的起伏纵横诸如此类。但它不相对地有别以其它。心意六合八法拳它是在绵绵不断之中,柔缓地运动者象江海一样的起伏纵横的汹涌波滔。它又象山岳一样静止的,似乎是静止绝对不是死亡的,起伏纵横的雄伟叠峻。起:起如三十九式“丹凤朝阳”,起是扬其身,若有增长之意。有言道“丹凤朝阳势占强。它不是站立之高,乃是俯盖的气势。因此,起有起之形,而绝非止于动词之起。“伏”则是沉。有钻掀之势,非仰其身之状。例如第六式“摘星换斗”等,形势上有下蹲之势,但不能蹲出锐角。不可出现弯腰曲背,或低头哈腰的形态。在这里“伏”势是全凭沉气,意指挥。“伏”又有别以“降”。其中分别之细微,产生的效果大有异样。但凡招式都有“纵”之势。心意六合八法拳在“纵”的意义上又有其更深层次的要求,它有放其势之要。其势之放则需有前方和后方的同时异向的显观。而且,是以后方之纵为前方之纵,与“横”之顾裹相依,松柔圆活的十面支撑的凶勇之姿。
  演练中成熟的掌握起伏纵横的要义,架势上方能达到不偏不倚,不仰不俯。心意六合八法拳有诸多式子是以动物形意为名称。例如:临崖勒马,伏虎听风,鸿雁双飞,灵猿摘果,狸猫扑蝶等等。在诸如此类的式子演练时,并不是以动物的形象而加以模仿。而且要以体现动物的灵性为锻炼。这种锻炼在于意的神似。另外,翻江倒海,风卷残云,拨云见日,风动浮萍,气升昆仑等等,更是要由心意的理解和感觉来演练这些式子的气概。总之,整套心意六合八法拳是以精、气、神的培养来作为锻炼的原则。使锻炼者在走架子的时候更加神似。
  因此,知晓每个式子动作的含义极为重要。举例:临崖勒马这式子,他的含义是:前手如附泰山,后手如抱婴孩。鸿雁双飞这式子的含义是:神态清灵劲内蓄,束翅盘旋惊鸿姿。伏虎听风这式子的含义是:意气心神须宁静,凝意沉气重静寂。 式子有了这些含义的指导;走起架子就不会轻举妄动。才能做到:手无定向非乱动,身无形势不是停。也正是清灵活泼的原意。
  
  (四)曲伸有节,出入有法
  拳经有日:“三弯,不弯体不成。”三弯指的是手弯、腿弯、腰弯。对这“三弯”的理解,高者喻高,低者喻低。心意六合八法拳以五总九节概括人体主要骨节的分别。在行拳走架,以要推手,搏击,又当以全身百骸来谈论曲节。之所以曲要全曲,伸要全伸。局部的曲产生憋和懈。局部的伸形成支和顶。故拳经有言:一动全身无所不动。总而言之,凡一举动,百骸之节俱动。这也更呈现清灵活泼之态意。五字诀中曰:“松紧要自主,策应宜守默。两手轻轻起,曲伸无断续。转移有曲折,形似游龙戏”。这些所造成的后果在实用的技击上不能做到得势得力的根本原因。通过心意六合八法拳的锻炼后,一般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和调节。对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对消化系统起到推动和按摩的作用。使用运动系统的筋骨舒畅,关节灵活,肌肉收缩力和舒张力的加强。从而增强了体质。特别是对中老年的人来说,有着减少疾病,增长素质,延迟衰老,精神愉快,延年益寿等显著功效”。先师张——特别指出:“切勿超过了体力负荷去硬练蛮练。”
  曲伸有节,说是谁始谁终却也是不由自主。然而也如五字歌所言:“心意本无法,有法是虚无,虚无得自然,无法不容恕。”心意六合八法拳在整个理论和实践只中强调“三盘十二势。”他内以养心性益气。外必修形体健身。运动时不偏不倚,如实如虚,动作连贯,圆活轻灵,柔和沉稳,神意放松,不尚拙力。
  
  (五)势势相当,节节相应
  拳势分为形势和气势。他们是同一样中华拳道的不等同层次的分别。吴公翼晕在“心意六合八法拳释义”一文说道:“拳贵柔绵,而忌硬滞”。又说:“诸势之中,有拦有提,有击有发,有虚有实,有缓有急,有松有紧,有化柔用刚,有化刚为柔,松紧有则,刚柔有律”。“如翔鱼戏水,其势韧而矫;似鹤舞长空,气若江河海川,蜿蜒万里相接。在锻炼过程中必须明白和掌握步眼,身形,手势这拳学三大要点。任何一个式子或者小动作的演变过程都不能失却这原则。形势上势势都在转变之中,在转变的过程,也固然出现曲折之状。处处有曲折表现的不是折断或者逃避。处处的曲折是曲中有直,长期不懈的锻炼就是求这“直”。他无形的存有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拳术之术。
  常言有道:拳打两不知。互相不折短对方是如何出手和如何应招。势无常势。应变也无一是的规范。在形势演练的时候,可以模拟对抗的情况进行演义。之中包括有距离,角度,时间,速度等等的问题。然而,这并不等于实战。吴公翼翚告诚:“应变之方,无定法可寻。纵观现代中外武坛搏击之中,相互拳击的命中率都很高。却甚少有一击而将对方击倒。若以专业的击技运动员的本身的力量,其实一击而倒的实力是绝对有的。双方虽然有如何强壮的体格。严格来说,彼此都承受不起对方一击的实力。可是,往往出现互击多拳,双方仍然没有重创的情况。这原因是双方并不能有效地将本身的能量充分发挥在一拳击之中。出击之时往往最多只能发挥本身一半甚至不足一半的能量。因为在一击之中有多半甚至多一半是推出去的效果。所以,把对方击退了,可是这退是因为推出去,故无法造成重创的效果。从拳道学的理论来解释这种观象为:暴之力,而非武之力。先师张长——在“平分秋色”这式子中说:“开合有节,蓄发如弹簧,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崩而不散,勒而不滞。”实战的效果都是靠平时的锻炼累积状大的能量。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节节相应的效果,在八法之中提到“静定守虚”。“勒”字,就是要镇定不躁,心无旁鹜,随机观变,心定神凝,虚无自在,虚以引真,乘隙进取。”
  
  (六)阴柔之修养——气气
  气气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于人体之内的东西,是一种质状,也称为元气。自古以来,拳学家将气的培养视为拳学锻炼的另一高层次的目标。
  气的培养状大之后,更有效地达到养身保健的效果,此为其二。通过气的感觉去体悟宇宙的自然哲学,此为其三。在气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经过听劲的知觉运动。因此,古拳道圣哲言道:“听用耳听不用耳,用心听。听用心听不用心,用气听。”
  吴公翼翚在心意六合八法拳释义中道:“阴阳水火,为天地之大经,主人身之大本,明乎阴阳,即知水火,水火氧也,阴阳理也,流行天地生生不息,皆一氧之流行也。
  (1)虚以引真
  先哲李东风在“心意六合八法歌诀”有道:“欲知有象原无象,固守虚无过坎离”。道家学说认为“有”的观象必定是“无”为先存。人之“有”形体观象,之先是“无”的气先有。气是一种虚无的质,因此必需要有一个虚无的境况来修养。拳道学将这种修养的境地称之为“松”。松是一个总概念。常言:一分功,一分松,松到一无所有是真功。在锻炼的过程中,经过沉、重、轻、灵、虚、无……等等,都是在松这概念里头的一个又一个的阶层。拳道学要求有五松,一是骨骼松,一是肌肉松,一是脏腑松,一是气松,一是精神松。五松的要求在锻炼时没有谁始谁随。身体处在松开的状态中,体内的气就自然而然的活动起来,以“有意求,无意守”为原则。活动起来的气就得以培养壮大。人的体形如何才能松开的状态呢,如何能在松开的状态中营造出一个虚的境地来引动元气呢。人体在“紧”的状态中是无法松开的,在这里“紧”是一广义词。肌肉用力收紧,使人体憋气,气无法活动产生了胸闷甚至面红耳赤。全身放软,惰懈,使人体气郁,气受到压抑令人萎靡不振。意识上的求进使人体气胜,产生不舒服,意气不能放开。人体是在极其自然,毫无造作,不得逞以耀武扬威之态,以舒适以至中和来体现松开这概念。气的活动不依靠肌肉或骨骼或脏腑来促使的。拳道尚精神。气依靠意来促使其加强活动,人体的意是气的制御者。吴公翼翠说“心意六合八法拳以意行气,气沉体固,固守虚无,动以侧静,虚以引真,化形转换,依据于神,集神养心,心意俱合,元气自生,调息养气,以运行姿势为筑基之本,精神自然焕发,体魄自然坚固”。虚是松的总概念的一个解释。这种虚是感觉体现在神的状况。严格来说,要彻底明白这问题必需有懂的和理解并掌握他的导师言传身授而悟道。
  (2)抱神以静
  气是一种虚无的质,摸不着,看不见。在人体内,充实的气质透过人体而表现出来,因此,气又可称为“人神”。
  气是修养分为二种功法,一是动中求静,一是静中求动。
  心意六合八法拳它的走架子是动中求静之修养,而其桩法则是静中求动之修养。内气这种活动的方式拳道学称之为“运”。因此气的活动又称为内运。气的内运绝对不能用外形姿势来故意指导的,但却需要正确的外形活动来相配合。用外形来相配合以达到内气有效地静动的方式称为动中求静之术。桩功则是以不动之状态让内气不受外形的影响而有效地运行。使看不见,摸不着的静式运动促使内气鼓荡壮大。这种静式的内 运称为静中求动之术。
  质言之,在运的内部静动的“因”,继而成立外部形动的“果”。外部形动的“果”也因此让我们感觉到了内部积极的静运。这种静动的运,不断地变化、发展,继而产生外部的动,称之为运动。(拳道要略——论拳道运动)。
  气分五龙。五龙也称无藏之气。中医学认为五藏之气存留于心、肝、脾、肺、肾。然而,拳道学则认为五气存留于整个人体之内。而且这五气通过修养壮大之后,能冲出体外,与宇宙间的元气相为而合。五气之中,神气居首。它是人的灵魂的表现,它能接受外间的诸多事物并将其化合。古圣哲在这化合的过程中认知神气包含有:神、德、志、思四种虚无的质。修养其质之时,必须努力去达至中和。老子所言:“僻谷”。谷是欲之古字。在拳道学里欲的解释有:出尖,呆滞,逆,胜,轻举妄动……等等诸多此类。先师张长文在谈到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六合之一“动合于空”:“这里的空是指道家称谓虚无或无为”的意思,也就是静默的外界无干扰的意思。又道:“心与意为主,神与形相辅,锻炼者重气,功到自然通。”在神形相辅这一解说中,外形上必须掌握架式的总原则的步眼,身形,手势。行之以意,存气固神,气固神凝,运行而后神意清灵,神意清灵而后奇正相生,奇正相生而后变化不竭者,其动之时,其静也是,乃能制胜于无形。
  (3)泰定出俗
  内气固修养出息而不断壮大。常人的内气修养生息主要是依赖睡眠。然而,睡的多又伤神。所以,拳道锻炼者除了依靠睡眠之外,更利用“意”来促进内气的休养生息。在修养的过程中,以意导外,努力使体内的气壮大。但是,外壮并不能因此而内壮,而内壮反能促进外壮。因此内气的修炼培养才能有效地令躯体更富坚韧,精神更加充沛,“一口气”的目的是修养全身。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需要这气。当内气充分地润遍全身,润满全身,充沛全身。内气不可以凝聚于一点。内气在修养生息的过程中始终要以“意气放大”为原则,一念代可念也如同内气凝聚于一点,是制造迷信的意想而已。先哲在诠释“意”,“无意是真意“。
  心意六合八法拳的架式。其动静之理在气的修养生息的锻炼中则是属于阴之动静,无论在虚实转化中须以轻灵圆活,中正安舒为要则。架式上的要则。近代,五行的相生相克广为人们所承受,虽然这一理论和实践都验证了其正确性。但是,在阴阳理和相对主义要认真分别认识。内与外、虚无与形体等等,这是属于阴阳学。而快与慢,正与侧,高与低,长与短等等则属于相对主义。又言:“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五行也不仅在于相生相克。“炼与悟”一书第五章:“……这种情况并不受意识左右,只受神意指示。它也并非‘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了,一切恍如假象,自然假象,更不是相生相克,应是相异相生。”第四章:“达致化的过程,有许多相互的关系,这种关系有相生相克,还有相异相生的奥妙”。
  拳道在于性灵,不拘泥于套。内气的运用采用开合的方式。开与合都是意气放大。如果形势上动作例如:双手的距离拉大为开,双手的距离缩小为合,将这类的相对视为开合的话,这种开合也无甚意义可言了。在阴柔,内气的修养过程中,开合是属于阴阳理学。开是意气松放的开,开向空阔。合是意气回拢的合,合回深渊。因此,开也不尽为开,合也不尽为合。意气的使用令方向产生了变化,吴公翼翚在“心意六合八法拳释义写到:“体乎阴阳之理,合乎运行之数,开户谓之火,闭户谓之水,一开一闭,谓之变”。内气在以意导气的开合运动中产生强大的静式动势。这动势绝对不能用形体来促动,任何形体的促动反而使内气僵硬。有言: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久而久之的以意导气的修养,开之中自然有合的圆整。合之中自然也有开的松放。调整到周身一家,完整一气。古圣哲将此状况谓之为“阴阳载复”,继而再产生气的鼓荡。
  传自后唐、北宋之间道家隐士陈抟的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是一优秀的拳学。是丰富的中华文化智慧的其中一门学问。在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养身保健,祛病延年的功效。对它的研究和探索能促进智慧和精神素质精义入神。先师张长信说道:“六合八法是别具风格的一种拳学,不是集成各种拳法的混合体。
其他文献
有“蚩尤故里”之称的千年古县新化,系梅山中心地区,人杰地灵,文风鼎盛,民风骠悍。一江资水绕城悠悠而过,世世代代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不朽传奇!沧海桑田,时事变迁,不少梅山儿女、仁人志士胸怀大志,心忧天下而青史留名,如革命先驱谭人风;并称“新化三才子”的陈天华、成仿吾、谢冰莹:“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当今,又有一位被文坛泰斗文怀沙老先生称赞为:“文人没有他的气魄,武者没有他的文采,并世所鲜见之人材”
期刊
2007年11月30日-12月1日,“纪念中国著名武市教育家、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一代宗师吴翼翚先生诞辰12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在中国安徽省淮南市隆重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巴西、新加坡、澳大利亚、丹麦、瑞士、法国、俄罗斯、比利时等国家以及中国合湾、香港、安徽、广东、河北等各省市代表500余人参加,吴英华、卢桂耀、周树生(新)、郭瑞祥、帛光华、刘晓波(美)、杨维等海内外武术名家出席了这次盛会。 
期刊
李东风先哲心意六合八法歌诀和吴翼翚宗师拳学“五字诀”,历来为学习六合八法拳的指导性拳法理论,但练习者对此六合八法拳歌诀及五字诀的理解各有千秋。为了正确理解和传承六合八法拳,笔者从赞陈抟祖师鼾睡像,并对李东风先哲心意六合八法歌诀和吴翼翚宗师拳学“五字诀”,作以浅析。    一、理法象    先生无乐亦无忧,憩睡能将万事休,七窍得非混沌死,一生真已逍遥游。  百年易尽露和电,千载上希聃与周,高隐华山绝
期刊
周树生,生于1940年,广东南海人。历任广西省武术队教练、总教练兼领队之职;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委员,广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国家级武术裁判员,高级武术教练员。现任国际武道联盟总会名誉主席,吴翼翚六合八法拳国际联盟总部名誉会长。他潜心研练中华武术五十余年,通晓南北内外功法,涉及武术拳种颇为庞杂,尤精少林鹰爪翻子门拳技及心意门的六合八法。  13岁时,启蒙于精武门第三代传人刘
期刊
  
期刊
笔者热爱传统武术,经常参加各类武术比赛,所见所闻,令人感动,令人感慨,并带着一丝困惑甚至忧伤。  先说说感动:每年的全国武术比赛多如牛毛,参赛者激情四射,锲而不舍,难能可贵的是大部分参赛者的吃穿件行全部由个人承担,这对于其它项目是无法想象的。笔者在2010年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比赛上,碰到武汉体院武术系的几个学生。他们先是问了几个武术发腱及技法的问题,紧接着话题一转:“请问老师,这次比赛一枚金牌能发
期刊
WKC争霸赛全新升级  12月7日,WKC世界功夫王者争霸赛组委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WKG世界功夫王争霸赛将于2013年12月31日在吉林警察学院体育馆举行。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比赛是吉林乃至全国首次跨国界中外顶级功夫选手对抗赛。世界功夫王者争霸赛(The world kung-fu Championship简称WKC)成立于2010年,赛事组委会设立在中国长春,是一个世界性的武术搏击赛事,囊括了自
期刊
2013年9月29日,中航工业制造所太极协会成功举办人数近500人(12支36人表演方队)的“十五式办公室太极拳”团体比赛活动(编者:“十五式办公室太极拳”,本刊今年4、5两期曾予以介绍)。十二支队伍依次上场,各呈技能,变换花样,异彩纷呈。最后,由制造所太极协会会长张大辉先生表演十五式办公室太极拳的变拳。张大辉先生是中国武术十大名师孙剑云老先生的嫡传弟子,深得孙式太极的精髓。孙式太极拳由形意、八卦
期刊
一、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创立与发展    中华武术种类繁多,能独立发展,迄今巍然屹立,流传于后世,实有其存在之价值。  据传,“心意六合八法”拳术创始人系陈抟老祖,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所谓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抟之不得名曰微,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自幼聪明过人,及年长,好读《易》,手不释卷。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广游名山胜水为乐,隐居于武当山
期刊
六合八法拳以六合为体,以八法为用。其套路攻防含义鲜明,技击内容丰富,战术原则有序。  定静守虚,胆大心细;以静制动,沉着冷静:  行气集神,劲力充沛;从容对敌,制胜之本;  瞻前顾后,左呼后应;圆通策应,闪电雷霆;  隐现藏机,定神守一;声东击西,出其制胜;  步灵手活,身眼敏捷;轻灵对敌,智谋多变:  眼观七路,耳闻八方;上下兼顾,先声夺人;  守中用中,志敏神清;随机应变,招法通灵;  劲从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