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诗与题画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人看来,谈艺术和说“理”好像是不搭界的。那“似与不似”“无声之声”,何“理”可言?然而就诗和画而言,它们别有一种理趣在焉。这个“理”,不是实事求是的分析,解剖,按规律去进行的逻辑推理之理,而是艺术之理。艺术之理,可以是捕风捉影,通过感觉,甚至是一刹那的错觉进行思考,在一般规律中表现出一种特殊规律。这个特殊规律可以超出常理之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从假定的一方领会出其中的无“理”之理。
  宋以后,理学之风的盛行,影响到各个学术领域。诗与画也从一个侧面把“理”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诗人,借这个“理”,从微观到宏观,从物质到精神,别开天地。
  有人觉得宋人作品不及唐人,其实这是不好比的。宋词的特色就不须说了,就诗来说,也在唐诗基础上又有所新意,作品意味不同。我从画画的角度看,略举两首杨万里的诗: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又: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杨万里的诗,有“不笑,不足以为诚斋之诗”之誉,他的诗常在看似轻松玩笑中藏着理趣。这里像说一幅活动的山水画,我们登过大山的人都有这个体会,而作成画,再题上这样的诗,便觉得可爱。山怎么会与人争豪而逐渐长高呢?这样的画面似活的,令人神与物游,境随心迂。就像一个电影镜头,随着感觉逐步地展开,画的时空感便增加了。这种理趣在敦煌曲子中也曾有过:“……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虽然一个是登高,一个是远行,但都使人从视觉形象之外又多出感觉上的思考,使固定的画面与画面以外的东西得到了延伸。我们知道,文学艺术的发展到了成熟的时候,吸收民间艺术应是一个突破口。再看人们都熟悉的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的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看山看水的方法,从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得来的不同感受,说出了一个由于受观察角度的限制而未能明白的哲理,从中引出一个认识方法的问题。也可说这是中国画的特殊方法“散点透视”它告诉我们画画的,山水画不要执著于一个位置观景,特别是出去写生,要目识心记,不要因眼前景而自缚。另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虽已不大像诗,却是随手拈来,也别有一番情趣。重视个体的心灵感受,下笔便自由了。苏东坡是诗人也是画家,因有了他,文人画才得以发扬光大。
  将诗直接题在画上,是文人画的创举,画就显得多了一层寓教于乐的意义。且不管它近于谜语还是融入了文学,将形象与语言相得益彰,我们的画不就更有意思了吗?
  明清以后,画中题诗曰益盛行,直至齐白石。他本是民间画家,正是他在诗文方面的重视,而成就了他的位置。如他题《青蛙》,借青蛙之口说出了“在公为公,在私为私”之理。他画过好几幅《不倒翁》,每题不同,其一题:“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一个泥玩具有什么理好说呢?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感性的笔墨容易让人看,加上理性的思考会让人看了以后更多一层回味。我们说齐白石的画好,有趣,其实他在画外下过许多即物思考的功夫和理趣的切入,这往往是后来学他的人所忽视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艺术之“理”。我们常说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其实“自己的艺术语言”也有深浅,厚薄之分。感情在形式上的冲动只是一个表面,而在感情的背后,加以更多的理性思考才显得作品的厚度。否则尽管“水墨淋漓”,或“花样翻新”,画面终会显得浅薄。当然不是说每幅画都要题诗,都要有理趣,而是说我们在落笔落墨的同时不要忘了诗境和理趣的思考,笔墨之外更需要画中有诗意。画中的题跋虽只是辅助,题得好,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借前人现成的句子作画也是一种,就看你用什么样的画面来配合了。含有理趣的诗句很多,随便抄录几句: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表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相对辄忘言,久别又相忆。”
  丰子恺先生有许多旧诗新画,也给我们以启示。前人的句子只是引子,最好能举一反三,翻出新意,所谓的“理”趣,就是将形象的东西激活,将感觉上升到思维。可以从大处说,也可以从小处说,可以寄托物外,也可以发自眼前。无论事理,情理,哲理,物理,都要与艺术化的笔墨形象互为表里,使人感到画中有话,方有看头。不过若题得不好,也会帮倒忙,不如不题。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关系,题所当题,包括字体,位置,应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
其他文献
进入期末,师生们都在为期末考试做准备.如何组织上好复习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有效地学习,直接影响着考试的结果. 大教育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复习的重要
摘 要:做好体育课堂教学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责任。如何在新形势下将体育健康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呢?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探索,教好每一堂体育课,真正地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根据所从事的体育教学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效率;实施策略;教法研究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体育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教科研中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语言的基本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位心理学家也曾经说过:“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 要尽量创设情境,利用实物、图片、动画、视频等工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诸方面均已“脱胎换骨”,呈现出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融合各科优势的崭新之貌。然而,语文教学中的“矫枉过正”现象也随之而来:课堂上的各种“非语文”现象屡见不鲜,语文教学逐渐地空泛和虚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实践者,笔者深有感触。通过反思和探索,现提出如下一隅之见,仅为抛砖引玉。  语文教学的的“简约化”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体现
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康人格和优良个性重要的奠基时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性以及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及可教育性进行的价
期刊
摘 要:生物是一门直观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且关键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效率十分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有些是伴随着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老師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类、规划、使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独立思考,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效率,提高生物课的效率。根据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认为提高生物课的效率是现如今教育改革过程中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教学效率  
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开发机械设计基础课程CAI数字化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实践,分析了机械设计基础采用CAI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及在数字化教学中的
学位
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赖于思想观念的更新。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认为为了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必须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 初中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如下:     一、重视体育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快速变化着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急剧变化。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身体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