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保安张俊成的逆袭人生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ter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大保安队在过去20多年上演了群体逆袭,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从而改变命运。其中,被媒体称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的张俊成,更是上演了“扫地僧”式的传奇。
  1995年,张俊成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专科)。26年过去,曾经的“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如今是山西长治市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

在北大当保安的日子闪亮而难忘


  张俊成是山西长治人,因为家里贫困,他初中毕业后就没有上学,跟着父母务农,又去汽修厂打工。1995年,19岁的他来到北京大学,成为一名保安。
  他身穿深绿色的保安制服,扎着黑色的武装带,戴着大盖帽和一副白手套,身姿笔挺地站在中国顶级大学的门口,心里以为,“这就是自己的人生巅峰了”。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在《晏子春秋》里读到一个故事:车夫替晏子驾车,坐在车上的大伞盖下,挥鞭赶着高头大马,神气活现,十分得意。张俊成惭愧不已,“那个时候非常无知、愚昧”。
  另一次特别经历,更是深深触动了张俊成。当时,他正在西门站岗,远远看见一个老人骑车而来,临到门岗前时,老人下车,推车而行。经过门岗,老人点头向他说:“你辛苦了。”这让张俊成受宠若惊,后来他才知道,这位老人是北大校长。
  在保安岗位上,张俊成也曾遭受打击。有一次,几个外国年轻人想要进北大,因为他们没有证件,张俊成没有让他们进入。双方语言不通,僵持了一会儿后,几个外国年轻人只能离开,离开前,他们齐齐地给张俊成比画了一个大拇指朝下的手势。
  张俊成很气恼,但回头细想,是自己不懂英语,没法与外国人交流,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决定开始自学英语。当时,北大西门有两个保安岗位,一个是站岗,一个是坐岗。坐岗时相对宽松,张俊成利用这段时间捧着一本英语书学习。
  让张俊成没想到的是,他勤奋学习英语的样子,被很多过路的师生看在眼里。北京大学英语系曹燕教授路过时,就给他纠正过好几次发音。一天,曹教授给了他两张免费的听课证,一张是英语强化培训,另一张是成人高考考前培训班,她说:“你那么勤奋,那么好学,阿姨帮帮你。”
  北大西语系的张玉书教授则喜欢拉着这个“脑袋瓜灵光”的保安小伙子散步,一边散步,一边给他讲马克思、黑格尔,并推荐一些书单。
  北大东语系教授章学诚有一次骑车经过西门时,载的东西掉了下来,张俊成帮他把东西捡起来,重新放好。以后,每次经过北大西门时,见到张俊成坐岗,章教授都会问问他的情况,还鼓励他多看书,“要有人生规划”。
  教授们的关怀和帮助,成了张俊成回忆中最美好的部分。在他们的建议下,他开始读更多的书了。文学、哲学、历史类的书籍,他都爱读。下了班,他就读书,抄书,写日记。当时,保安队有规定,宿舍晚上10点熄灯,熄灯之后,张俊成就只能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看书。北大保安队大队长王桂明获知后,特批会议室可延长熄灯时间,于是张俊成和几个爱看书的保安晚上10点以后也可以正大光明地学习了。

考上北大,一夜之间成了名人


  从此,张俊成的人生也有了新的目标:参加成人高考。他每天在保安岗和教室之间穿梭,有时候上班和上课时间会重叠,他就想办法解决。比如晚上上夜班,第二天早上就是8点下班,8点同时又是上课时间,张俊成便和同事商量,让对方提前10分钟接班,他匆忙换下保安服,然后跑步趕到教室上课。
  那时候他有些自卑,觉得不能穿保安服去上课,“太扎眼了”。每次培训,他都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坐在那里,规规矩矩的,感觉老师在给我一个人上课。”
  1995年秋天,张俊成参加了成人高考。考试前一天,他决定犒劳下自己,平常五六块钱的伙食费,那天他花了20元钱,还喝了瓶可乐。进了考场,他一点也不紧张,“比站岗轻松多了”。不久,成绩公布,413分,超过录取线两分,他被北京大学法律系(专科)录取了。
  考上北大,张俊一夜之间成了“名人”。他甚至被邀请去给北大学生讲课。北大政治系一位大学生专访了他,写了一篇几千字的报告文学,讲述了他如何从农村出来当保安,最终自学考上北大的过程。文章发表在学校的学生刊物上,张俊成因此收获不少粉丝。一位女记者则在一篇介绍北京自学成才榜样的文章中,写到了张俊成:“19岁的小张,汉语普通话说不标准,英语却说得字正腔圆。”
  从此,张俊成成了北大保安队的一张名片,他勤奋好学的事迹被广泛报道,他的照片还被印到了北大的地图册上,很多人来到北大都特意请他签名留念。
  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张俊成的经历激励了不少人。从他之后,北大保安自学成才的例子如雨后春笋,齐齐冒了出来。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保安队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先后有500余名保安通过成人高考进入大学深造,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

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大学毕业后,张俊成回到老家长治,在一所中专担任老师。他说,教书育人是一个值得坚持的行业。他很认同一句话——“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0多年来,从一线教师,到政教处主任,到副校长,再到创办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他始终都没离开过教育这个行业。
  在北大养成的两个习惯,张俊成也坚持了下来。一是写日记,不管多忙,他都会坚持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已经40多岁了,他还像个学生一般,坚持做读书笔记。另一个习惯就是早起。只要是工作日,他几乎每天都会在早上5点50分左右赶到学校操场,因为6点是学校的出操时间。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一样,遵守学校的规定,“校长没有特权”。
  张俊成喜欢讲课,在他的课堂上,他不避讳自己当保安的经历。他说,一个人在社会上处于什么地位,不是别人给的,决定权在于自己。保安的社会地位确实不高,但只要你努力把这份工作做好,人们的看法就会改变,“那个时候,人生从保安开始,反倒是一种荣耀”。
  每当这个时候,教室里都是掌声一片。那些没能考上高中的孩子,因为成绩差,平日不被重视,但在张俊成身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
  对张俊成而言,高考并不是实现人生跨越的唯一方式,却是“必经之路”。有时他会想,如果当时自己做保安时没有被分到北大,也许人生就大不一样了。但他不愿意把自己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幸运者”,他认为自己是“实干阶层”中的“努力者”。
  张俊成相信“天道酬勤”,他是这四个字极致的践行者。为此,他可以熬夜工作,甚至连手表都拨快了10分钟。在他之后,有许多人复制他的“成功模式”,包括他在职校的学生。在他带过的职校生中,能够“出人头地”的大概占30%,他认为这个社会是公平的,“从来没有人会阻拦你努力”。
  张俊成早就习惯了一直往前冲。他曾经骑着自行车冲出村庄,又坐着大巴冲出县城;在北大做保安的时候,他冲过成人高考的关卡;如今,他领着1000多名师生冲出被大山围抱的家乡,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说明了基于Unity3D的暖通空调综合实验平台虚拟仿真设计思路与要求,然后论述了基于U-nity3D的暖通空调综合实验平台虚拟仿真设计流程与实例,最后阐述了基于Unity3D的
练武的人们应该都听过一句俗语,叫“練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关于“一场空”的谚语,在我们的民间还流传一句“竹篮打水一场空”。俗语、谚语,有时候也是警句,它在提醒人们,要规避一些结果,重视一些事实。“练功”“下功夫”中的“功夫”,中国人一向是十分看重的,“功夫”一般是看不见的,区别于能看见的“架子”,提到“架子”,人们很容易联想起一个词:花架子。一般我们对那些虚头巴脑的人或事,会说成是“摆花架子”,
期刊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有重要收获.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期刊
为了提升大学物理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策略,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调查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满意度,文章在概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以HK大学管理类专业在校本科生、往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从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就业前景4个维度入手设计了本科生专业满意度评价量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专业总体满意度属于中等满意度水平,并就如何提高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满意度提出了相应对策。
文章首先分析了会计专业素养的层次,然后对基于专业素养角度的会计专业校内实习进行了探究,包括递进式校内专业实习体系的分析、实习项目分解与实习进程的分析、丰富的实习手段与方式三个方面。
文章首先阐述了学生助理参与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学生助理参与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成效,最后论述了学生助理参与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应遵守的原则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作用,然后论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难点,最后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途径。
文章首先阐述了产学合作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整体思路,然后论述了产学合作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框架,最后提出了产学合作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机制,包括校企联合监督机制、校企联合评价机制。
文章以伊犁师范大学为例,针对因子分析法在实践中的不足,对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的高校学生评教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的高校学生评教提高了评价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