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里的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提问后学生不予回应或者回应低效化。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其实已经暴露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具体地说是由于教师的执教方法不合理而导致学生表现出过激反应。从专业角度来说,通常用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来指代这一现象,本文以实际教学案例对此进行剖析,希望广大教师能从中获得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课堂沉默;课堂表达
  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是学生课堂行为中的一部分,教师不能用简单的对或错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概括,只能借助整个教学过程来判断学生给予沉默与表达的动机,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从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的沉默与表达情况来看,大都偏向于负面,因此需要教师给予重视。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半截蜡烛》一课为例,通过重现教学情境来全面呈现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的前因后果。
  一、 教学过程还原
  常见的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来自于教師与学生一问一答式的互动教学,比如:
  教师说到:“这不是一只普通的蜡烛,这是一只——”
  学生抢着回应:“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
  教师问到:“蜡烛里藏有什么秘密?”
  学生回答:“关系国家安危。”
  教师继续说:“这篇文章以二战时代为背景,讲述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军官几经周旋,誓死守护蜡烛里的秘密。”
  当学完文章后,教师又问到:“在德国人眼中,这半截蜡烛有多重要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证据吗?”
  学生陷入集体沉默。
  二、 教师反思总结
  以上一个教学情境片段是教师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部分,既有课堂表达、又有课堂沉默。在讲课起始阶段,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紧跟教师的思维进行抢答,当教师提出常规性问题时学生基本上也能给出准确回答,而当教师提出一个指向性不明确或答案不明显的问题时,学生就难以表达。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快速进行表达回应主要是因为问题简单或答案很明显,而当面临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学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顾虑,特别是需要找寻证据以支撑观点时,学生就陷入迷茫或抵触的情绪,自然表现出沉默。
  基于这一反思,可以基本上对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事实上,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大多都呈现出沉默状态多于表达状态。而在低年级课堂上,学生们一个个踊跃发言,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示意,抢着回答教师提问。到了中年级课堂,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锐减,直到高年级,课堂表达大体上就是教师与个别优等生或者善于发言的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之所以呈现出这种结果,主要归因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势,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并且通过有效控制和意识内化等手段干扰学生的表达意愿。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只有在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有足够信心与足够能力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才能给出最佳的表达反馈。而当自己的话语权受到控制或者感受到来自教师过大的压力时就只能沉默地服从。更有甚者,教师被动地赋予学生话语权会造成学生表达自由性的严重缺失,进一步导致学生为了“迎合”教师而“表达失真”这样的不合理现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明白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进行控制和学生进行反控制的舞台,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双向努力、相互之间给予正面影响,才能呈现出良好的课堂表达局面。
  三、 对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的再认识
  首先,课堂沉默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表现包括两种类型:第一,学生积极的沉默。学生在认真听讲或者积极思考时必然会陷入沉默,这种沉默是健康且被允许的。第二,消极的沉默。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课内容都不给予反映,这种沉默可能源自于教师的控制力过强或者规矩限制太多,或者是由于学生担心回答错误而被教师惩罚、被同学嘲笑等心理因素导致的反应。
  其次,课堂表达是与课堂沉默相对的概念,它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应等行为。从学生的表达意愿来看,大体上可将课堂表达分为六种类型:配合型、表现型、进取型、随意型、畏惧型和好胜型。让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表达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和沉默权,不要给予过多的压力,以人性化的方式逐渐吸引学生做出反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再者,教师在正确理解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的基础上,应思考有效的平衡措施,即课堂激励。考虑到小学语文就是一个通过讲解课文来教导学生学习说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在尊重沉默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表达,这就需要教师以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手段来唤起学生的表达激情。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规则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为学生进行自我检视提供参考指导,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激励学生勇于表达且有效表达。
  最后,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某些学生擅长书面表达、某些学生擅长口头表达,教师应肯定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的劣势,准确找出学生课堂沉默的真正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四、 总结
  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是每一个教学课堂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普遍习惯沉默而拒绝表达,教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学生沉默的原因,从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入手进行改进,引导学生转向积极正面的表达。
  参考文献:
  [1]于治津.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沉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好家长,2015(37).
  [2]孙荷花.如何打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沉默[J].新校园(阅读),2016(11).
  作者简介:
  杨月惠,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备课,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时,我们往往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接受性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提高。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质疑能力;质疑方法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
摘 要:当前,初中语文阅读“程式化”严重,师生互动交流不足,学生阅读主体得不到重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互动的阅读课堂,强化学生阅读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质量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动模式  阅读和语文,永远都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离不开语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强化阅读,有利于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全面提
在我们的服务当中,我们常常说,旅客有需求,我们有服务;想到旅客前面,做到旅客心里;包括开展的两满意活动等等,都在围绕着如何让旅客满意在努力做着我们的服务工作,也就是说,铁路工作者
最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及股市投资几乎进入白热化,短期内投资者已获得了相当高的利润.
摘 要:语文教学开展实施,最重要的知识获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的详细全面的教学开展,另外一种就是学生深入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非常的重要,但是阅读效果的提升需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作为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阅读的指导策略,以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开展,提升学生自我阅读开展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开展,是
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特殊现象,由于其本身生活现状的复杂性,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广西偏远农村地区特别是百色乐业县周边留守儿童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认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waterborne copper(Cu) and cadmium(Cd) on survival, anti-oxidative response, lipid peroxidation and metal acc
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幼儿的性格、习惯、思维等多方面的形成和发展非常重要。幼儿的保育工作可以给予幼儿健康、愉快、安全的成长环境,使家长放心。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幼儿保育的
摘 要:本文主要是在阐述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思维导图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这四大类文体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文体  一、 引言  随着新课改对当代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师便不得不寻求更加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便受到了众多语文教师的关注。而随着近几年来文体淡化现象的频发,语文教师也必须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