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图三维重建中的预处理与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来源 :计算机应用研究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基于边界表示B-rep方法的工程图三维重建中对于二维工程图纸进行预处理和信息提取的一系列实用算法,涉及到工程图读入、实体过滤、视图分离、视图坐标规格化以及视图数据处理等流程。不但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二维工程视图中完备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而且处理对象并不局限于标准的工程三视图,对于工程一视图、二视图同样可以处理。这些算法已经应用于一个CAD原型系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续的三维重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基于YCbCr色彩采统,提出了一种稳健的DCT域彩色图像隐藏方法,可以将一幅彩色图像隐藏在另一幅公开的彩色载体图像中,并与JPEG压缩标准相兼容。在嵌入过程中,通过对彩色图像各分量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发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从以往服务组合序列中发现高频率出现的组合序列集,然后利用该序列集进行服务推荐。给出了服务推荐系统框架;对序列模式算法进行了改进,以适应连续序列挖掘的需求,并描述了服务推荐的匹配算法;最后通过在一个原型系统的性能测试证明服务推荐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竞争聚类的离线签名验证算法。在注册阶段,通过样本特征的相关系数检查样本的一致性;在验证阶段,利用样本与待验签名的竞争聚类结果判断待验签名的真伪。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需用阈值来进行控制,能有效地降低误纳率。
为了提高活动形状模型算法在图像配准中的鲁棒性,设计了两种基于Fisher变换的局部外观模型,并基于改进的模型提出了一种人脸图像配准算法。新算法结合了改进的模型和传统外观模型,可以较好地抵抗噪声干扰。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场合拓扑结构复杂,针对煤矿井下工作环境中的无线传输数据需求,提出了基于距离有效性的层次路由协议。协议以节点间的距离为建立路由的依据,作为各个节点建立层次关系,节点间的数据以最优路径向汇聚节点传输。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协议可按照节点间的层次关系在较短时间内重建路由。仿真结果表明,协议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并缩短了重建局部路由的时间,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矿井环境提供了一种方案。
提出了一个新型系统,致力于解决目前汉语教材编著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系统中使用一种基于字符串匹配与隐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的算法提高了自动拼音标注的正确率。为了解决课文生词词汇量过多以及复现率低的问题,系统采用了跨文本搜索和统计的方法;例子举证不合理也是导致教材质量降低的一个原因,系统采用语料库检索算法解决了该问题。实验证明,采用该系统编著的教材更加符合科学规范。
探讨了无线传感网中的入侵检测技术,提出了设计传感网入侵检测系统时应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利用同一邻居关系节点间的分工协作和信息交流可以使网络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重点解决如何依据局部信息,通过分布式方案来实现对传感网的入侵行为的检测;通过定义简单的规则实现了对黑洞攻击和选择性转发攻击的检测。最后通过实验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通过对组织的一般要素及其关系的分析,建立了角色网络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描述,阐述了角色网络开发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支撑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的建设。
在移动IP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Anycast通信模型,此通信模型不仅解决了Anycast扩展局限性问题,同时也实现了Anycast组成员的动态加入与注销,以及Anycast成员信息的分布式维护与处理,从而实现了均衡负载功能。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在IPv6模拟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论证此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研究了单元制造系统(CMS)设计中单元间布局设计问题,从单元制造系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割树(Slicing-tree)的单元间布局设计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单元形状约束、单元I/O点位置优化等诸因素对布局结果的影响。针对基于割树的描述形式,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提出了一种新的割树编码方案,克服了以往编码方案易产生非法子串、不能覆盖整个解空间以及实现困难等缺点。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