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师生互动中,教与学的交流中,各种教学因素:个人情感因素,教学因素,社会与文化因素等直接制动着教与学的效果。也有各种英语语言学习的理论元素: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循序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或情景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和功能法等。笔者这里希望将两者集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与调查分析结果来论述影响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因素并相应地提出改进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方法。【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学习影响因素截至目前已有很多理论论述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因素,如:个人情感因素,教学因素,社会与文化因素等;而论述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理论也很多,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循序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或情景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和功能法等。笔者这里希望将两者集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与调查分析结果来论述影响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因素并相应地提出改进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一到两年的大学综合英语教育,为学生培养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用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目标,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是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材教学内容及授课时间的安排等也是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学校与教师应选择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并包含介绍和训练基本语言知识与技能内容的适当教材,避免过难或者过易的内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课时安排上应注意语言学习的连续性,英语学习最好能持续到学生大学毕业,而且让学生明白语言技能的学习掌握与提高是一个连续的永远不可间断的过程。
三、 教学主体与客体
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主要指教师与学生。教师应精通语言与教学的双重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拥有尽可能丰富的知识与阅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应该是一位语言的学者,又是一位教学的艺术家。而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客体的学习者,学生应该首先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词汇量积累,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具备这样条件的大学英语学习者才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目标。
四、课堂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也叫自然法,口语法),循序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或情景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和功能法(又叫交流法,交际法)等等(《英语教学法》 李庭芗主编,1983)。现在一般认为教师应采用一种综合的方法,以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实践为中心,做到生动有趣,因材施教,精讲多练。
五、课外自学与实践
英语的教与学绝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辅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学习设施与资源对语言学习也相当重要。因为学生在课外有大量的时间完全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继续进行语言自学与实践,以巩固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总之,语言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课内外的长期实践运用过程。
六、 教学测评
教学测评主要指针对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实现与否所进行的测量与评估活动,既针对教师也针对学生。对教师的测评可促进教师个人与教学水平的双重提高,对学生的测评可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并改进自己的学习,也可促使教师改进自己对这些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结语
大学英语学习者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一般在一到两年内接受一定课时的英语语言综合教育,但要求达到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用能力的水平。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学英语的动机不是很强,目标不是很明确,性格不是很外向,情感也不是很外露,而且中学英语基础也不是很好,容易产生对英语教与学的忧虑,灰心,以致放弃英语学习。另外在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状况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对于某些具体的大学英语学习内容,学习者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如: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缺少说与写的语言输出实践(output),害怕语法知识和词汇记忆等。
因此除了针对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普遍因素采取措施之外还要针对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特有因素采取特殊的相应对策。针对以上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特有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因材施教,要在较短时间内帮助他们强化其英语学习动机,明确其英语学习目标,巩固其英语基础,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并最终能让他们喜欢上英语,并能实现其相应的英语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因素既有影响语言学习的普遍因素又有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特有因素。教师应利用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除了针对影响他们大学英语学习的普遍因素采取措施之外还要针对影响他们大学英语学习特有因素采取特殊的相应对策,以改进自己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并最终提高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成效。参考文献[1]《英语教学法》, 李庭芗主编,[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H. Douglas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1980 (First Edition)[3]Hu Zhuanglin, Liu Runqing, Li Yanfu, 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 [M] Beijin, P.R.China: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88[4]Crandall, J.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A].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C].
2000: 20-21. [5]许国嶂:论语言,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6]李明: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国语 2005 [7]刘润清.外语教学和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P321[8]BrownH.Douglas. Principles of LanguageLearn2ingAndTeaching(3rd)[M]:北京:外语教学和探究社,2002年5月,P226-7
一、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一到两年的大学综合英语教育,为学生培养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用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目标,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是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材教学内容及授课时间的安排等也是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学校与教师应选择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并包含介绍和训练基本语言知识与技能内容的适当教材,避免过难或者过易的内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课时安排上应注意语言学习的连续性,英语学习最好能持续到学生大学毕业,而且让学生明白语言技能的学习掌握与提高是一个连续的永远不可间断的过程。
三、 教学主体与客体
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主要指教师与学生。教师应精通语言与教学的双重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拥有尽可能丰富的知识与阅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应该是一位语言的学者,又是一位教学的艺术家。而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客体的学习者,学生应该首先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词汇量积累,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具备这样条件的大学英语学习者才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目标。
四、课堂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也叫自然法,口语法),循序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或情景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和功能法(又叫交流法,交际法)等等(《英语教学法》 李庭芗主编,1983)。现在一般认为教师应采用一种综合的方法,以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实践为中心,做到生动有趣,因材施教,精讲多练。
五、课外自学与实践
英语的教与学绝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辅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学习设施与资源对语言学习也相当重要。因为学生在课外有大量的时间完全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继续进行语言自学与实践,以巩固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总之,语言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课内外的长期实践运用过程。
六、 教学测评
教学测评主要指针对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实现与否所进行的测量与评估活动,既针对教师也针对学生。对教师的测评可促进教师个人与教学水平的双重提高,对学生的测评可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并改进自己的学习,也可促使教师改进自己对这些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结语
大学英语学习者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一般在一到两年内接受一定课时的英语语言综合教育,但要求达到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用能力的水平。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学英语的动机不是很强,目标不是很明确,性格不是很外向,情感也不是很外露,而且中学英语基础也不是很好,容易产生对英语教与学的忧虑,灰心,以致放弃英语学习。另外在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状况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对于某些具体的大学英语学习内容,学习者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如: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缺少说与写的语言输出实践(output),害怕语法知识和词汇记忆等。
因此除了针对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普遍因素采取措施之外还要针对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特有因素采取特殊的相应对策。针对以上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特有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因材施教,要在较短时间内帮助他们强化其英语学习动机,明确其英语学习目标,巩固其英语基础,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并最终能让他们喜欢上英语,并能实现其相应的英语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因素既有影响语言学习的普遍因素又有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特有因素。教师应利用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除了针对影响他们大学英语学习的普遍因素采取措施之外还要针对影响他们大学英语学习特有因素采取特殊的相应对策,以改进自己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并最终提高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成效。参考文献[1]《英语教学法》, 李庭芗主编,[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H. Douglas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1980 (First Edition)[3]Hu Zhuanglin, Liu Runqing, Li Yanfu, 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 [M] Beijin, P.R.China: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88[4]Crandall, J.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A].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C].
2000: 20-21. [5]许国嶂:论语言,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6]李明: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国语 2005 [7]刘润清.外语教学和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P321[8]BrownH.Douglas. Principles of LanguageLearn2ingAndTeaching(3rd)[M]:北京:外语教学和探究社,2002年5月,P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