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策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并对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改善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关键词】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对策高职的学生学习外语的困难不仅是英语语言本身,还包括很多的心理因素。据调查,很多高职的学生有着 “外语学习焦虑症”,而这种焦虑的状态会影响到学生的外语学习。为了解决情感因素在高职学生外语学习中的负面影响,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方式缓解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出现的焦虑状态。1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1.1学生的自尊
焦虑的产生与人们感受到对自我及自尊的威胁有关。Krashen认为学习者对自己的评价与语言焦虑密切相关。自我评价低的学生总是担心同学们怎么看待自己,怕受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否定评价。反之,自尊心强的学生在学习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水平而不是害怕被否定等负面情绪上[1]。1.2学生的个性特征
通常来说,性格越内向的学生,越容易在英语学习中出现高度焦虑,反之,性格越外向的学生,出现高度焦虑情绪的可能性就越小。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那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英语学得不错,课堂上表现的焦虑度较低;而那些上课时总是沉默寡言,不愿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英语比较糟糕,焦虑度明显高于外向型学生[2]。1.3课堂活动形式及教师评价方式
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导致焦虑产生的外部因素还来自于不良的学习环境。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大部分英语学习是在课堂上完成,有研究表明,外语课堂学习焦虑与课堂氛围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课堂氛围越好,学生焦虑度越低,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与学习效率就越高。在采访调查中,受访学生希望老师纠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语言错误,但最好是采取私下一对一的方式,因为老师公开纠正他们的错误,会使这些成年的学生觉得没面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有些排斥英语学习。同时,相对于较严厉的老师,他们更愿意在较温和、友好而又严格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1.4英语学习本身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求学习者要对语言学习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学好外语靠的是语言天赋,这种想法会使学习者认为自己语言能力低且无法改变,因而产生焦虑感、放弃学习。事实上,不同的语言学习者会在学习语言的不同方面产生困难,如词汇,语音,语法规则、拼写等。如果对外语学习持有错误看法,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就会影响学习者学习时的情绪和状态,容易引起焦虑和不安现象的发生[3]。2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改善对策2.1选择适合的学习评价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几乎无处不在,它既是教师用以调控教学活动过程的条件和手段,也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在传统的社会结构型二语课堂,学生被期待立刻对语言刺激和指令作出反应,其语言行为受到细察详审,产生的错误成为评议的焦点,这样的调控极易诱导抑制和焦虑。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客观的评估是必要的,但教师要留意反馈的方式和学习者的反应。以下评价策略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效果: ①延迟评价。即教师不要过早地去打断学生的发言和回答,适当地等待,多给学生一点自我调整的时间,也可以采取不立即更正,将个别问题留在课后直接指出的方法。②多值评价。不仅指出 “对”与 “错”,更要指出 “好”与 “更好”、是否有创新的精神等,比如不苛求学生的准确度和流畅性,但肯定其积极的思维过程,肯定其思路的正确性,并鼓励其大胆的、有创意的表达方式。③多元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潜能、学业成就。2.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感知和评价,形成于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验以及对体验的理解和判断。研究人员发现,外语学习焦虑程度较高的学习者往往自我概念低,认为自己不具备外语学习天赋,缺乏自信以及对于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课堂焦虑时,可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以一种肯定、乐观的心态去感知和评价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多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减少他们在课堂里的不安全感,使学生形成积肯定的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心理上消除外语学习的焦虑感。2.3让中差生经常获得成功的机会
中差生比优生更渴望成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保护中差生的这种内在欲望。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课题的难易度,让中差生能看得懂、用得着,每次都能学有所得。批改作业时多鼓励,同时控制测验及考试难度。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不吝惜表扬,久而久之有利于克服差生的 “失败”思维定势。2.4 教学内容安排和训练要求应循序渐进
适宜的安排和要求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学习处于主动状态; 反之,则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知所措,增加焦虑。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降低学生的焦虑,使其以良好的学习心态接受知识。2.5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调味品。失去了兴趣,任何学习都会变得索然无味。教材的趣味性、授课的生动性,可以降低学生焦虑的程度,提高学习效果。3结论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2 个专业水平相当的教师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这与教师能否较好地处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特别是焦虑现象不无关系。因此,深刻认识并能娴熟地调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状态也是合格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参考文献[1]陈晓莉,张梅. 外语课堂焦虑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J].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10).[2]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李炯英. 外语学习焦虑的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分析[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7).
焦虑的产生与人们感受到对自我及自尊的威胁有关。Krashen认为学习者对自己的评价与语言焦虑密切相关。自我评价低的学生总是担心同学们怎么看待自己,怕受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否定评价。反之,自尊心强的学生在学习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水平而不是害怕被否定等负面情绪上[1]。1.2学生的个性特征
通常来说,性格越内向的学生,越容易在英语学习中出现高度焦虑,反之,性格越外向的学生,出现高度焦虑情绪的可能性就越小。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那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英语学得不错,课堂上表现的焦虑度较低;而那些上课时总是沉默寡言,不愿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英语比较糟糕,焦虑度明显高于外向型学生[2]。1.3课堂活动形式及教师评价方式
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导致焦虑产生的外部因素还来自于不良的学习环境。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大部分英语学习是在课堂上完成,有研究表明,外语课堂学习焦虑与课堂氛围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课堂氛围越好,学生焦虑度越低,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与学习效率就越高。在采访调查中,受访学生希望老师纠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语言错误,但最好是采取私下一对一的方式,因为老师公开纠正他们的错误,会使这些成年的学生觉得没面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有些排斥英语学习。同时,相对于较严厉的老师,他们更愿意在较温和、友好而又严格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1.4英语学习本身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求学习者要对语言学习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学好外语靠的是语言天赋,这种想法会使学习者认为自己语言能力低且无法改变,因而产生焦虑感、放弃学习。事实上,不同的语言学习者会在学习语言的不同方面产生困难,如词汇,语音,语法规则、拼写等。如果对外语学习持有错误看法,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就会影响学习者学习时的情绪和状态,容易引起焦虑和不安现象的发生[3]。2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改善对策2.1选择适合的学习评价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几乎无处不在,它既是教师用以调控教学活动过程的条件和手段,也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在传统的社会结构型二语课堂,学生被期待立刻对语言刺激和指令作出反应,其语言行为受到细察详审,产生的错误成为评议的焦点,这样的调控极易诱导抑制和焦虑。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客观的评估是必要的,但教师要留意反馈的方式和学习者的反应。以下评价策略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效果: ①延迟评价。即教师不要过早地去打断学生的发言和回答,适当地等待,多给学生一点自我调整的时间,也可以采取不立即更正,将个别问题留在课后直接指出的方法。②多值评价。不仅指出 “对”与 “错”,更要指出 “好”与 “更好”、是否有创新的精神等,比如不苛求学生的准确度和流畅性,但肯定其积极的思维过程,肯定其思路的正确性,并鼓励其大胆的、有创意的表达方式。③多元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潜能、学业成就。2.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感知和评价,形成于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验以及对体验的理解和判断。研究人员发现,外语学习焦虑程度较高的学习者往往自我概念低,认为自己不具备外语学习天赋,缺乏自信以及对于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课堂焦虑时,可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以一种肯定、乐观的心态去感知和评价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多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减少他们在课堂里的不安全感,使学生形成积肯定的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心理上消除外语学习的焦虑感。2.3让中差生经常获得成功的机会
中差生比优生更渴望成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保护中差生的这种内在欲望。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课题的难易度,让中差生能看得懂、用得着,每次都能学有所得。批改作业时多鼓励,同时控制测验及考试难度。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不吝惜表扬,久而久之有利于克服差生的 “失败”思维定势。2.4 教学内容安排和训练要求应循序渐进
适宜的安排和要求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学习处于主动状态; 反之,则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知所措,增加焦虑。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降低学生的焦虑,使其以良好的学习心态接受知识。2.5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调味品。失去了兴趣,任何学习都会变得索然无味。教材的趣味性、授课的生动性,可以降低学生焦虑的程度,提高学习效果。3结论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2 个专业水平相当的教师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这与教师能否较好地处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特别是焦虑现象不无关系。因此,深刻认识并能娴熟地调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状态也是合格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参考文献[1]陈晓莉,张梅. 外语课堂焦虑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J].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10).[2]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李炯英. 外语学习焦虑的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分析[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