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6075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备受关注的中国的领土——钓鱼岛的问题,对于日本的公然侵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掀起了举国上下的爱国热潮,各种爱国行动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但是也有一些行为:打、砸、抢、烧与爱国行动极其不协调,令人感到万分痛惜。这样的行为值得每个人深思,作为一名高级中学的一线体育教师,我认为使学生理性爱国要从当下开始,而不仅仅对大学生才进行爱国教育。我认为爱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绝对不能头脑发昏,疯狂不理智,否则就不是爱国,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亲者痛仇者快。
  在体育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何让学生理智爱国呢?理性爱国是一种习惯,一种思维习惯,而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因简单的呼吁而实现。
  一、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爱国主义
  所谓爱国主义就是:第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就是以伟大的民族而光荣和自豪的精神。民族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的民族必胜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第二,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外敌入侵使山河破碎、人民遭难,在外地入侵的时候奋起抗敌、保卫祖国、宁死不让寸土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打击侵略者,创造了英勇豪迈的伟大史诗般的悲壮事迹,写下了爱国主义的光辉诗篇。
  第三,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是祖国的力量所在,是祖国兴旺的标志,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国的历史上,虽然出现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雄相争,三国鼎立,南北朝对峙,五代十国并存,宋金对立和近代的军阀混战,但是中国的统一是长期的,民族的团结是悠久的。这些事实表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第四,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一切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腐朽的社会制度都是对祖国进步发展的阻碍,危害着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同它们进行斗争,推动祖国前进,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贫穷就要挨打,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艰险,世代相承,开发自然资源,改造山山水水,发展科学文化,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勤劳创造、推动祖国富强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二、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理性
  理性源于思辨精神,思辨包括反思、辩论、对质等几个方面的思维方法。理性与感性相对,而非理性就是受个人性格等因素影响,根据单一的感性认识片面地处理事件和总结事件。
  东汉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如体育课上器材的收、放、管理,帮助老师摆放、收拾、爱惜器材,自觉地帮助同学进行动作练习和错误动作的纠正,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都能锻炼自觉的良好习惯,将来走上社会能自觉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点点滴滴的贡献。
  三、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理性爱国
  在体育实践课中总有一些学生怕累,吃不了苦,就要告诉学生保家卫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艰苦的学习中去,将来才能胜任繁杂的工作,才能为国效力。战争年代,金戈铁马、血战沙场固然是爱国,而在和平年代,认真学习、严谨工作、团结合作、凝聚力量,就是对国家的最好的回报。
  爱国首先要爱身边的人,爱亲人、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在体育课上同学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的摩擦,当矛盾出现的时候,教师要教育学生怎样合理地处理这样的小冲突,如何冷静地对待这样的突发事件,告诉学生当情绪不稳的时候不要说也不要做,要克制,冷静后再处理,以很好地控制事态向不好的方向发展,避免矛盾的激化、升级。处理完了后还要反思,反思为什么会出现摩擦,反思在这个矛盾的处理过程中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妥当,以后怎么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情,培养自己理性思考的习惯。理性思考过后,反省自己能给别人多少关心,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多少。
  利用体育课上的小型比赛告诉学生如何更好地体现自觉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高于个人,将来才有可能有国家荣誉感。有的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因为自己同伴表现不好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或者对对方殴打,以至于出现打群架的混乱状态,他认为这是为了集体能够出好成绩,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对这种极端行为应严厉批评教育,告诉学生怎样才是真正的集体荣誉感,应该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和指责,更不能出现不理智的打架斗殴的现象。
  教育学生要关心他人、关爱集体、艰苦锻炼、健康成长,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传播到社会上,感召其他更多的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理性对待问题,不盲从,不冲动;一切从我做起,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努力从小事做起;凡事从多方面考虑,多为别人考虑,从大局出发,个人服从集体,小家服从大家。总之,教师应该在体育课上抓住一切可以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德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中,在职高体育教学中也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提出几点措施,以增强职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  关键词: 职高体育 德育 角色定位  职高与普通高中的区别是职高生更快面临就业,因此职高阶段是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工作根本性角色转化的“预热期”。在这个时期,职高体育老师不但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生动
摘要: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参考了相关健身理论与排球学习理论,对排球练习方法,特别是基层群体性排球锻炼方法及其具有的健身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与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群体性排球健身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排球 练习方法 锻炼价值  排球运动自1905年传入我国以来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80年代女排夺取的五连冠更是激励了一代人拼搏进取,虽然在上世纪末经历了发展的低潮期,但通过
将耐酸、抗热的微生物植酸酶基因(phytase gene)转入禾谷类作物中,可望使禾谷类作物中的磷素及含有该作物的配合饲料中的其它原料的磷素从植酸中释放出来,从而可大大提高其磷
摘要: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方法进行探究,提出了三个方面:基本技术运用的意识培养与训练,战术配合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以及整体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以期为我国高校教练员带队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篮球运动员 篮球意识 培养与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的对抗性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条件、技术水平,而且
摘要: 学校的晨练跑操总是存在一些消极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让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动力呢?作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实践,总结出一些方法把思想教育与运动实践不露痕迹地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跑步排头理论 共振效应 落后心理 糖果效应  一、排头理论  通过学校的晨练,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跑在最前面的学生队伍始终都很整齐,大个子学生跑在后面,时间长了,后面的学生就懒散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和谐教育”的解释——人的活动有两种职能: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是人的自我表现,个人的世界观、信念、意志力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和谐教育”就是把学生的这两种职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二者都得到均衡的发展。现实的外语课堂教学恰恰忽略了上文提到的第二种职能,尤其忽略了“人的自我表现”“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实质上
摘 要: 当前,体育课堂教学新方法正不断被发现和应用,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体育教学,仍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作者认为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采取多种创新形式,对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应用。  关键词: 初中体育课堂 教学方法 选择 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历经教育改革之后,在体育教师的不断努力研究与创新下,涌现出很多适合课堂教学的体育教学
摘 要: 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全国28个省、直辖市共90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关于休闲体育项目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所有休闲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情况均不超过20%,有了发生、发展的趋势,但还未形成主流;排在前五位的项目依次为:三人篮球、棋牌类、五人足球、台球、户外运动;棋牌、台球、垂钓等项目纳入高校体育的内容值得商榷;攀岩、高尔夫、保龄球等项目资金投入过大,舍本逐末,并提出相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