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跑出来的教育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hens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校的晨练跑操总是存在一些消极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让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动力呢?作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实践,总结出一些方法把思想教育与运动实践不露痕迹地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跑步排头理论 共振效应 落后心理 糖果效应
  一、排头理论
  通过学校的晨练,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跑在最前面的学生队伍始终都很整齐,大个子学生跑在后面,时间长了,后面的学生就懒散了,跟不上或跑不齐。这种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最终的结论是:后面的学生缺乏监督机制和竞争意识、危机感和进取精神。前排的学生认为自己总是处在老师的视线之内,老师关注的目光更多,为了得到肯定,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而跑在后面的学生正好相反。由此,联系到学习和工作,发现这的确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平时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一旦进入前几名,总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因而产生危机感。接近前几名的学生也看到了希望,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油然而生。为了在老师和学生的眼睛里找到自己的形象和地位,他们把这看成是对自己的监督和鼓励,于是好的更好,往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不败的英雄。而后面的学生由于老师关注的目光相对偏少,没有危机感,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慢慢消散,形成恶性循环。我在班会上让大家对照自己和别人探讨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如何对待、如何纠正。这以后,在跑操中,我经常变换所处位置,让每一排的学生都感到我的注视。在班级管理中,我也经常调换学生的座次,既不贴标签又不排名次,经常改变学生的工作职务,更换干部人选,目的是消除学生的落后心理,把学生推到前场,推到排头,推向成功,让不服输、危机感、进取心内化为学生永远的品质。
  二、共振效应
  我还把集体主义教育融入跑步之中,先让大家思考为什么解放军战士的队伍整齐,即使路途再远,他也显得很轻松。然后,让全班保持步调一致,跑一里多路感受一下。当学生怀着新奇的念头、踏着整齐的步伐前进的时候,当其他班的学生还有晨练的人们投以欣赏的目光报以啧啧赞叹时,学生们精神焕发,斗志昂扬,跑得更起劲了。
  事后我告诉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这种效果叫做“共振”。共振现象产生后,人们的身体机能随之改变,全身器官自动协调运动,因为不需要人为地加力和过多释放储存的能量,能量就不会消耗太多,所以不会很快感到疲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讲,当人们积极主动地求取共振的产生时,神经系统开始发挥作用,激发各运动器官的活力,释放能量供应躯体运动,这时身体各部分容易协调,能量消耗少,人不会感到疲劳。还因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兴奋的情绪互相感染,消极的影响几乎等于零,所以做事容易成功,这就是集体主义的力量。
  当我说完后,学生不禁点头称是。接着我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
  把思想教育与运动实践不露痕迹地结合,学生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落后心理
  又有一天,几个学生掉队了,我有意放慢脚步按他们的速度前进。结果,我们和大队的距离越拉越大,这时我说:“人家都在跑,咱们也在跑,可是距离越来越大,什么原因呢?”
  有一个学生回答:“他们跑得快。”
  我说:“只是这一个原因吗?人家跑得快,那我们呢?我们还在任自己的性子、还按原来的速度跑,当然要落后了。学习也是一样,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没有进取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与别人一道前进,别人在努力前进,而我们还在原地踏步,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要事事落后,越来越落后。你们说是吗?还有一点,我们就真得比他们差,跑不过他们吗?千万不要自欺欺人,说什么我要跑起来,肯定比他们快,肯定能赶上他们。”
  终于,两个平时我行我素的学生意识到我是在暗示他们,从而一言不发,脚底加劲,往前赶去。
  四、糖果效应
  在短短的十几分钟跑操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中途会找借口下队偷一下懒;有的精神萎靡不振,像打败的士兵。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正确面对跑操,精神抖擞地跑完全程呢?我想起了萨勒通过实验得出的“糖果效应”。在班会课上我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萨勒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我先让学生思考:如果是你们,你们将如何选择?接着告诉学生实验结果:2/3的孩子选择等20分钟得2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为了熬过20分钟,不少孩子想到了一些方法:有的把眼睛闭起来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有的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有的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1/3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但是——经过12年的追踪,凡熬过20分钟的孩子,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块糖的孩子,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神经质,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等等。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糖果效应”。在“糖果效应”中,4岁的孩子虽然经过了煎熬,但他们不仅收获了糖果,还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品质与能力。品质与能力的锻炼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优秀的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只要稍微坚持一下,稍微改变一下心态,收获往往是付出的无穷大。讲完之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之后,在跑操前,我会时不时地问学生:“今天我们能吃到几块糖果。”当听到学生充满肯定地回答“两块”时,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
  这几次教育,是我的得意之作。
其他文献
摘 要: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教英语。但是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给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摸索、探究出一套适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愉快地学习英语,是每个小学英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高效英语
紧缩场(Compact Antenna Test Range,CATR)技术是天线与目标特性测量领域的重要课题,是解决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等高频天线测试困难的一个有效方法。三反射镜紧缩场技术则是对
近年来,碳纳米管(CNTs)在生物医学和工业生产中均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已有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对环境和生物系统都可产生不利影响,而我们对环境相关剂量下碳纳米管对环境生物的不利
摘要: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的策略:(1)问题提出的背景;(2)解决问题的方法;(3)关于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小学英语兴趣教学 教学策略 学习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笔者曾对在校的183名三年级新生作了一次学习态度和情感评价,发现目前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心音能够反映心脏的跳动情况,与人体心脏的健康息息相关。作为一种极有价值的生物信号,现已广泛引起中外研究者的注意。而深度学习算法因其在复杂自然环境下,处理大数据时所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高中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重视高中学生的口语能力的提高,把口语教学运用于各种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用英语表达,获得足够的口语提升的机会。因此,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方法的分析。  一、口语表达与听力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教师仅仅是放录音,没有任何教学创新,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做题状态之中
摘 要: 德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中,在职高体育教学中也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提出几点措施,以增强职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  关键词: 职高体育 德育 角色定位  职高与普通高中的区别是职高生更快面临就业,因此职高阶段是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工作根本性角色转化的“预热期”。在这个时期,职高体育老师不但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生动
摘要: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参考了相关健身理论与排球学习理论,对排球练习方法,特别是基层群体性排球锻炼方法及其具有的健身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与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群体性排球健身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排球 练习方法 锻炼价值  排球运动自1905年传入我国以来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80年代女排夺取的五连冠更是激励了一代人拼搏进取,虽然在上世纪末经历了发展的低潮期,但通过
将耐酸、抗热的微生物植酸酶基因(phytase gene)转入禾谷类作物中,可望使禾谷类作物中的磷素及含有该作物的配合饲料中的其它原料的磷素从植酸中释放出来,从而可大大提高其磷
摘要: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方法进行探究,提出了三个方面:基本技术运用的意识培养与训练,战术配合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以及整体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以期为我国高校教练员带队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篮球运动员 篮球意识 培养与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的对抗性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条件、技术水平,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