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屑粒径对黑木耳栽培的影响试验

来源 :中国食用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选用纯柞树木屑,单一粒径、混合粒径相结合,共设计11个试验处理方案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对比不同木屑粒径处理装袋后,培养基重量对黑木耳生长和出耳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粒径随着木屑粒径的增大培养基重量变小,黑木耳长势增强、生长速度加快.复合粒径随着细木屑添加量的增加培养基重量逐渐增大,黑木耳长势变弱、生长速度变慢.复合粒径木屑粗细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
其他文献
目的 以某型汽车自然曝露试验过程中通风盖板老化发白现象为例,研究建立影响汽车零部件自然老化的主要环境因素综合作用计算模型.方法 以试验大数据库为基础,利用互信息理论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汽车通风盖板发白的主要环境因素,并推导主要环境因素综合作用计算模型.结果 基于不同地区试验过程中每5 min记录1次的汽车通风盖板表面太阳辐照量和温度数据,精确计算了通风盖板出现发白现象的环境综合作用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光热等效辐照值大于1882.8 J/cm2时,该通风盖板就会出现发白现象.结论 依据汽车外饰塑料件在典型地区
黑木耳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综述了黑木耳主要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为了研究X80、EH36和45#钢在东海海域42个站位的初期腐蚀速率.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法获取出海实测的X80、45#和EH36钢2019年9月在东海42个站位的初期腐蚀速率数据,并以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区内3种钢材初期腐蚀速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异特征,绘制初期腐蚀速率预测图.对于每一种钢材初期腐蚀速率的空间分布,45#钢在西南部高,东北部低;EH36钢在东北部高,西南部低;而X80钢靠近长江口海域低,其他海域高.X80、45#、EH36钢在东海的平均初期腐蚀速率分别为0.42、0.49、0
在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1600余株,通过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284种,隶属于2门、7纲、17目、66科、142属;其中优势科包括6科,主要有蘑菇科(Agaricaceae)、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及丝盖伞科(Inocybaceae)等;优势属有13个,主要有丝盖伞属(Inocybe)、蘑菇属(Agaricus)和杯伞属(Clitocybe)等.该保护区食(药)用菌资源丰富(食用菌46种,药用菌42种),但还有大量物种的食毒性尚不明确(153种),
为了解贵州生态茶园节肢动物的基本情况,采用白、黄、蓝3种颜色的色盆诱集法,于2019年5~10月对贵州两个重要茶叶产区核心地带的生态茶园开展了调查.在都匀毛尖产区的龙里茶园共诱集到6537头节肢动物,分别属于15个目、104科、204种;在湄潭翠芽产区的湄潭茶园诱集到2855头节肢动物,分别属于14个目、89科、146种.两个生态茶园的节肢动物物种均以昆虫纲的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主,其中龙里茶园诱集到膜翅目昆虫27种,双翅目昆虫24种;在湄潭茶园诱集到膜翅目昆虫25种,双翅目昆虫23种.大多数时候不同色盆诱集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作为一种珍稀名贵生物资源,具有营养、保健和医疗等功效,一直受到国内外重点关注.近年来市场热度高涨,供求失衡,进而导致无序采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威胁.为实现对冬虫夏草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有效监管,立足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诸多问题,从纵向角度分析生态网络系统监管、法律法规以及社会教育对冬虫夏草资源保护的影响,提出保护冬虫夏草资源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为探讨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5组不同梯度pH和含水量的培养料,以探究pH、含水量与海鲜菇产量、品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培养料pH为6.4,含水量为70%时,海鲜菇产量最高,品质最好.
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野生资源面临枯竭,人工栽培技术尚不成熟,因此,通过对湖北夷陵野生桑树桑黄生境的调查分析,了解桑树桑黄生长的适宜条件,为资源保护和人工驯化提供参考.野生桑树桑黄所在桑园四面环山,有山涧水流经过,桑园间作杨树,与苔藓、杂草等形成植被群落.桑树树龄20年~30年,因采叶养蚕、特定栽培管理方式及生境内各因素相互作用,桑树老化衰败濒临死亡干枯.该桑园桑黄自然发生率达36%~42%,调查周年时间段内,生境日平均温度高于15℃、平均湿度高于
以3个马鞍菌(Helvella elastica)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其菌丝颜色、密度、均匀程度、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碳源对3个野生马鞍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马鞍菌均能利用单糖、二糖、多糖及糖醇,说明马鞍菌的碳源利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同马鞍菌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各不相同,说明马鞍菌对碳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马鞍菌菌株M2和菌株M7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株M6的最适碳源为乳糖.从碳源利用情况看,在马鞍菌菌株驯化栽培中,优先选择菌株M2和菌株M7作为生产菌种,可
研究香菇的浸泡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香菇粒径、温度、时间、料液比和搅拌对香菇多糖浸出率的影响,优选香菇浸泡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香菇浸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粉末、温度60℃、时间300 min、料液比1:20、搅拌.在该工艺下,香菇多糖浸出率高达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