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4.0时代出版企业私域流量的渠道建设与运营策略

来源 :出版发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ianshengz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速减缓以及流量红利的逐渐消失,新近崛起的私域流量已然成为当前品牌争夺用户的重要入口,因此出版企业需要逐渐将营销的重心从公域转向私域并着手搭建自有的私域流量池。基于营销4.0的时代背景,本文探讨了当前营销路径的新转向及其背后反映的内在发展逻辑,梳理了出版企业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困境,结合5A模型具体阐释了搭建和运营私域流量所能够带来的重要价值优势,总结提炼了从“私域构建”到“公域引流”再到“渠道整合”的渠道建设路径,并就出版企业如何开展后续的私域流量运营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
其他文献
贝多芬是世界范围内极负盛名的德国作曲家,其留下的32首奏鸣曲可以说贯穿了其音乐生涯.以贝多芬的《D大调奏鸣曲Op.10 No.3》作为选题,分析了《D大调奏鸣曲Op.10 No.3》的音乐风格以及整体结构,进而着重探究了这首D大调奏鸣曲的创作手法、曲式结构等诸多方面.此外,这首《D大调奏鸣曲Op.10 No.3》也是贝多芬早期音乐作品中的另类,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古典奏鸣曲,由此可以看出,贝多芬在海顿以及莫扎特等古典主义大师影响下的浪漫主义创新思维,为贝多芬后期的音乐作品创作提供了基础.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传承、创新和发展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依靠连续八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全民阅读战略。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是相互依存、相互依靠的关系,可以实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涵养乡村居民的文化底蕴,拓展乡村文化的传播渠道,传承乡村文化的精髓,丰富乡村文化的呈现载体。因此,要挖掘特色鲜明的乡村阅读资源,搭建乡村阅读融媒体平台,打造精品乡村文化阅读资源,延伸乡村文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齐头并进,达到“双赢”的目的。
本文从人本叙事思维下的数字教育内容生产,构建多媒介融合与转化的教育出版形态等方面展开对交互式媒介叙事本质的理论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数字教育出版平台中人机与人际交互叙事、时空多维叙事和多重主体交互叙事三个主要特征,进而形成对交互式媒体叙事特征性的理论建构,目的是对信息教育2.0时代的数字教育出版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提供启示。
西洋乐器钢琴传入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而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发展与扩充,经历了从无到有,而今枝繁叶茂的过程.1949年后,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新老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因此钢琴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查阅发现,在1949—1966年间的钢琴作品民族化特征较为明显,不少钢琴作品的旋律都是以民间曲调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以1949—1966年间的钢琴民歌改编作品为研究对象,就曲中所使用的民歌元素做了探究,分析了民歌元素在1949—1966年间的钢琴改编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并分析了这些钢琴改编
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不可忽略的一支,是党的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民主主义文学出版的高峰。作为“个人智慧、抽象形式和集体结构”相互融合的文化形式,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属性,文学会议、文学社团、专业院系和专业机构通过领导讲话、会议报告、创办报刊、编印书籍、引导创作、文学论争、文学教学和实践等方式组织起延安时期丰富多样的文学出版,促进了革命文学出版制度的形成,推动了文学出版的大众化、民族化和现代革命文学出版的繁荣。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提出“三美”翻译理论,即意美、音美、形美.该理论主要是针对诗词翻译提出来的,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目前这一翻译理论在学界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以“三美”翻译理论为依据,对许渊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英译文进行了细致分析,探讨了译文是如何再现原词意美、音美、形美的,并分析其中的得与失,旨在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译诗方面的启示.
网络洗稿规制的三重进路各有内在局限:法律进路的标准难以细化、执行效率低下,规范进路的规制激励不足、治理能力有限,技术进路的手段过于刚性、黑箱难以监管,因此网络洗稿的常态化及其对原创者的声誉收益与货币收益所造成的损害不可避免。但为激励原创所需的收益保护范围不必过大,权利保障水平过高也会显著增加未来原创的信息输入成本,因此有必要在重申激励原创作为网络洗稿规制之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区分简单低级的网络洗稿与复杂高级的网络洗稿,对前者通过技术的升级换代审慎规制、守住法律底线,对后者通过基于社会信用制度的行业规范柔性治
本文回顾了阅读史中的听觉浮现,从口语时代的公共朗读到数字时代的有声阅读,挖掘有声阅读的传统基因。阅读关乎意义,本文从具身认知视角探讨有声阅读的意义建构,一方面,有声阅读的具身体验影响着读者的意义建构,基于身体的阅读行为形成对意义的把握、感知和阐释;另一方面,从身体意向性到具身化记忆,阅读行为发生了转义,读者在公共的听觉空间中实现阅读意义的共享。有声阅读是对阅读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唤醒受众的阅读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对推动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对外文学话语体系涵盖译介、话语分析与海外出版三个领域。在积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上,以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为前提,以对作品译本语料的积极话语分析为甄选图书的技术手段,将海外出版作为该体系落地的保障,使之形成一个动态关系链,其最终目标是以中国文学类图书为物质载体,使异质文化读者系统地接触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重塑中国在异质文化中的国家形象。这一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中外多元文化认同与和谐共存,客观上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国家发展。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文化交融源远流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双方在经济交往和文化交融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以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中2013—2019年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出版物实物贸易数据为基础,选取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指数作为衡量指标,探讨中马两国出版物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与竞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