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话语分析理论的中国对外文学话语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来源 :出版发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ebic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对外文学话语体系涵盖译介、话语分析与海外出版三个领域。在积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上,以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为前提,以对作品译本语料的积极话语分析为甄选图书的技术手段,将海外出版作为该体系落地的保障,使之形成一个动态关系链,其最终目标是以中国文学类图书为物质载体,使异质文化读者系统地接触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重塑中国在异质文化中的国家形象。这一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中外多元文化认同与和谐共存,客观上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国家发展。
其他文献
西洋乐器钢琴传入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而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发展与扩充,经历了从无到有,而今枝繁叶茂的过程.1949年后,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新老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因此钢琴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查阅发现,在1949—1966年间的钢琴作品民族化特征较为明显,不少钢琴作品的旋律都是以民间曲调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以1949—1966年间的钢琴民歌改编作品为研究对象,就曲中所使用的民歌元素做了探究,分析了民歌元素在1949—1966年间的钢琴改编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并分析了这些钢琴改编
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不可忽略的一支,是党的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民主主义文学出版的高峰。作为“个人智慧、抽象形式和集体结构”相互融合的文化形式,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属性,文学会议、文学社团、专业院系和专业机构通过领导讲话、会议报告、创办报刊、编印书籍、引导创作、文学论争、文学教学和实践等方式组织起延安时期丰富多样的文学出版,促进了革命文学出版制度的形成,推动了文学出版的大众化、民族化和现代革命文学出版的繁荣。
网络洗稿规制的三重进路各有内在局限:法律进路的标准难以细化、执行效率低下,规范进路的规制激励不足、治理能力有限,技术进路的手段过于刚性、黑箱难以监管,因此网络洗稿的常态化及其对原创者的声誉收益与货币收益所造成的损害不可避免。但为激励原创所需的收益保护范围不必过大,权利保障水平过高也会显著增加未来原创的信息输入成本,因此有必要在重申激励原创作为网络洗稿规制之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区分简单低级的网络洗稿与复杂高级的网络洗稿,对前者通过技术的升级换代审慎规制、守住法律底线,对后者通过基于社会信用制度的行业规范柔性治
本文回顾了阅读史中的听觉浮现,从口语时代的公共朗读到数字时代的有声阅读,挖掘有声阅读的传统基因。阅读关乎意义,本文从具身认知视角探讨有声阅读的意义建构,一方面,有声阅读的具身体验影响着读者的意义建构,基于身体的阅读行为形成对意义的把握、感知和阐释;另一方面,从身体意向性到具身化记忆,阅读行为发生了转义,读者在公共的听觉空间中实现阅读意义的共享。有声阅读是对阅读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唤醒受众的阅读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对推动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