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xu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3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危险因素。结果:30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为15.00%,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为6.67%(3/45),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18%(3/255),两者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5.882,P=0.015);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与未并发的患者在年龄、住院时间、 出血性脑梗死、伴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以及意识障碍等方面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60岁、住院时间>3天、有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出血性脑梗死以及伴有基础性疾病等因素,必须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28-01
  肺部感染属于脑卒中患者较为多发的一种并发症,除了临床特征外,通常还具有多种基础性疾病以及危险因素,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使得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死亡【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3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3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对象均通过颅脑CT与MRI确诊,临床特征表现为典型的脑卒中体征以及症状。其中男性患者170例,女性患者130例,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60.8±5.2)岁。
  1.2 一般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对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予以统计。通过从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以及意识障碍等各方面对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予以分析。
  1.2.2 护理方法 包括日常常规护理、入院健康宣教、饮食及生活习惯护理、用药指导、呼吸道护理等基础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有效对患者不良心理进行疏导,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1.3 统计学方法
  患者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计数资料借助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借助x2检验;若对比P<0.05,则表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发生率
  300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5.00%。并发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死亡,病死率为6.67%(3/45),未并发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有3例,病死率为1.18%(3/255),两者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5.882,P=0.015)。
  2.2 脑卒中并发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与未并发的患者在年龄、住院时间、 出血性脑梗死、伴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以及意识障碍等方面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较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从而使得病情加剧,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使得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为15.00%,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为6.67%(3/45),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18%(3/255),两者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5.882,P=0.015),病死率要显著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
  本次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发现,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住院时间>3天、有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出血性脑梗死以及伴有基础性疾病等方面,结果提示以上因素均是造成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开始老化;住院时间越久,接触医源性操作的几率更高;意识障碍患者难以主动咳嗽咳痰;侵入性操作会破坏呼吸道生理屏障,将口腔与咽喉部位的细菌带到呼吸道【4】。护理人员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必须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首先应当保证患者住院环境的清洁、温度适宜以及空气新鲜等;对患者的口腔与鼻咽部给予清洁;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雾化吸入以及排痰方法,告知患者家属正确调整患者体位的方法;患者需要合理膳食,为患者讲解营养物质补充的重要性【5】;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时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让患者能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全力配合护理与治疗工作;指导并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以此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叮嘱患者用药需遵医嘱,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60岁、住院时间>3天、有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出血性脑梗死以及伴有基础性疾病等因素,必须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葛桂珍.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56-57.
  [2]孙琼,葛珺.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19-120.
  [3]梅嵘,李良,左选琴等.重症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调查与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1):2657-2659.
  [4]王红梅.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护理研究[J].医药前沿,2013,12(34):172-172.
  [5]张晓燕.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759-7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并按入院编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30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过程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是否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程序处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疾病谱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更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健康需求,为促使人类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尽快发展社区护理。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结合,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提供连续的、动态的、综合的护理服务,与临床护理相比有其显着的特点。而有技巧的沟通可以增进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相互满
期刊
【摘要】报告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麻痹性痴呆的护理。患者因突发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入院,对症治疗护理后好转。血化验及脑脊液结果确诊患者为麻痹性痴呆。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康复出院。  【关键词】癫痫;麻痹性痴呆;神经性梅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31-02  神经性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膜、血管或脑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减少大学生体检时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于本院接受体检的69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静脉采血操作,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大学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类不良反应的总发生几率为2.4%,对照组为8.4%,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上述数据,结果显示P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70例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8.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疼痛护理对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人,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升级的疼痛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总结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发生频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对心理状态和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及依从性、满意率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SDS、SAS值(抑郁、焦虑值)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DS、SAS值均得到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36-01  胺碘酮注射液作为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广泛的应用[1]。但是,由于其对血管刺激性较强,在临床使用常常会引起静脉炎,甚至静脉血栓的形成。我科为心血管内科,2014年在静脉使用胺碘酮时出现前臂血栓性静脉炎1 例,后予以精心的治疗和护理,7天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