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在课程改革的辉映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与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如何教会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分析鉴赏经典的名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人生境界呢?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一点浅显见解,贻笑大方之家。
  如果课堂教学是育人的前沿阵地,那么阅读教学就是重中之重,既要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要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
  一、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和谐互动
  雅思贝尔告诉我们“教育是一棵树涵洞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涵洞另一个心灵的过程。”它是一个师生心灵体验感受的提升与完善的过程。所以,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自主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主动参与学,也主动参与教。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兵教兵,兵带兵”的作用,善于培养“领头雁”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如雨后春笋般被激发出来。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即为扫清文字障碍,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把握行文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环节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都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心得;善于思考的就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为中心,规范和训练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完整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是以下几个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音形义的基础知识,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丰富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学生积累。中华五千年的经典文章不胜枚举,许多陶冶性情,增强身心修养的道德文章比比皆是,只有广博的阅读积累,才能厚积薄发、熟练运用。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善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检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能力的训练。可以利用文本有关于判断性的词句进行品析、鉴赏、替换等手段,激发思维、提高感悟、增强理解,教师应致力于引导与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这样,文本与学生就会有效地兼容、渗透,达到心灵情感的共鸣。
  (2)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教师只有抓住文本中的“可疑点”,值得体会的“钻探点”“扩充点”,适时激活学生的思维主动出击,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个人小组乃至全班探讨展示。创新的火花不经意间便成了燎原之势。
  (3)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此及彼的思维转化,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再创造提高的飞跃过程。教师要以文本为基础,善于引导学生将其中的观点情感的外延无限扩大: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社会、人生无所不涉猎,借助联想学生的创造性理解分析能力与创造能力便会“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似春意惹人惬意。
  3.评鉴阶段
  即对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丰厚的知识底蕴,能进行化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的阅读,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因为他们热情澎湃、活力四射,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索兴趣,他们对具体的人物、言谈举止、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看法,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诵、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使其身心徜徉在书香之中,其灵魂在润物细无声的阅读感悟中不断提升与超越。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与人生境界的提高,必须切实深入到课堂教学实际,让阅读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乃至生命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氤氲着和谐的阳光、人性美的关怀、塑造完善人格的高度,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可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太山镇第二中学)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临死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一般,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的话决不会白费,因为真理往往是在痛苦呻吟中说出来的.一个从此以后不再说话的人,他
期刊
期刊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社会文化以及自然因素的总和.[1]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树立了开发与利用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