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说明语文学习的特点,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要构建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多么巨大的作用。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浅显看法:
  一、传授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首先,注重学生读的方法指导。我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讲授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逐渐使他们不仅在老师的指导下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我传授了学生一些读法,如对于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教给他们速读法、略读法,精读法、抄读法等;对于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教给他们慢读法、细读法、反复读法等,并经常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考查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情况,及时总结。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在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样一来,教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还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终身受益。那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呢?1、故事引趣,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最爱听有趣动人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突然收声,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读赏读、交流所搞录的好词佳句;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评选优秀“阅读小报”等,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家校配合,督促阅读
  教师与家长配合,首先要就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家长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语文课内的东西就行,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课本上,学习的目的是应付考试。教师要努力改变家长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同时,教师要让家长了解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计划,了解自己孩子的读书计划,请他们在工作之余抽出一点时间关心并督促孩子的课外阅读,必要时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家长把家庭转化为孩子的第二课堂,让学生的阅读不仅在课内,更是延伸到了课外。教师可建议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当孩子有零散、短暂的时间,可要求他们随手拿一张报纸:当他们有完整的时间时,可要求他们端起一本书静静地打发时光。父母与其规定孩子每天应花多少时间看书,还不如关心孩子们所看故事的情节发展,让孩子告诉你故事讲到哪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阅读的成就感。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原有的知识也不太多,所以课外书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就要求老师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刊。选择读物要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关。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选择课外读物。比如结合夏明翰、江姐等英雄人物的课文,推荐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革命题材小说《红岩》等;结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赤壁之战》等课文就推荐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又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选》《世界优秀童话故事》等,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等。在班级内还建立了“图书桌”、“藏书桌”,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秀的课外读物带到班里,由专人进行保管,这就形成了班内图书室,也加强了同学问知识交流。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推荐,交换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持之以恒。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其他文献
期刊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而新生代农民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不想成为城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仅是一项预算管理方法和预算理念的革新,更是政府管理模式转向服务型政府的重大改革举措。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建立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将政府公共财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达到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目的,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习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对所探索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不断钻研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可以说,兴趣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
如何让孩子们在规范中写好一笔一画,在喜悦中收获那份写字的“灵魂,精美,神韵”。为此,我陷入深思。于是,我一直利用语文教学的有利条件,在写字教学中努力着,积极探寻着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新途径,“规范的书写,快乐的收获”便是我在语文写字教学探索实践中的点点滴滴。  一、规范书写,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郭沫若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只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做
古诗,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瑰宝。它那凝练委婉的语言、悠悠含蓄的诗意,美轮美奂的韵律,优美别致的意境,深沉悠远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古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淡化分析,注重感悟,但由于历史的年轮、文化的变革,体会古诗感情、感悟古诗意境成了学生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呢?  一、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背景
背景  按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国家药物政策是对(药物领域)目标的承诺及对行动的指导,表达和列举了政府为药品领域建立的中期到长期的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主要战略,它提供了一个框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我国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改革的方向和制度设计直接关系着每个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利益,它的发展与走向更关系到国家整
小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基础性教育阶段。课本是死的,学生要应用的知识的活的,要能够是学生学以自用,那必须抓好低年级语文教育中的学习兴趣培养,形成学习习惯,老师领进门,修行还得靠孩子自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这个老师带领孩子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势必会受益一生。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有着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汉字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决定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在低年级的识字内容的编排有了很大的突破,不但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教材,如每个单元开头的识字课,形式就有成语(词组)组成的韵语、三字经、对子歌、反义词歌、谜语、谚语等。针对教材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落实低年级的识字任务呢?我认为,只有把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