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寺庙壁画本土化审美趋向探究

来源 :五台山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存五台山寺庙壁画内容丰富,涵盖了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七个朝代。其中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壁画是现存内地寺庙壁画中的孤品,南禅寺元代壁画、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公主寺大雄殿壁画、佛光寺文殊殿明代壁画、三圣寺清代壁画等又为同时期壁画中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五台山寺庙壁画文化渊源深厚,蕴含着鲜明的本土化审美趋向:绘画题材中流露着儒家思想的繁荣、创作倾向上体现着世俗化的趋势、文殊信仰流行中同时彰显着本土信仰的泛滥。
其他文献
后疫情时代的复杂性在于其承接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三个经济时期:危机—后危机时代、全面贸易战时代、疫情时代的遗留问题。每个时期产生的政府债务激增、全球流动性剧烈消长
探析文殊菩萨与弥陀净土的关系,首先基于《华严经》《文殊般若经》《文殊发愿经》等探析其理论渊源;其次基于法照的感应与实践探析其事迹关联;最后基于《清凉山志》的删改与修订探析史料之貌。文殊信仰与弥陀净土紧密结合,呈现了文殊信仰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圆融性特质。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开拓对外传播新局面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一崭新的传播载体助力国家形象的构建,但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面临着定型化国家形象延续、跨文化传播格局失衡等困境,在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理念等方面均存在短板。为此,须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新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效能。  关键词:新
摘要:“后真相”时代,“情感认知”先于“事实真相”的识认过程、体现“主体性”价值的自我意识觉醒、技术赋权对爱国主义情感的形塑作为新的情感生成特征,致使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性境遇:意识形态纷争对国家价值体系的解构、资本逻辑对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挑战、新兴媒体的传媒伦理失范对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冲击。面对“后真相”的时代挑战,学校要注重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知识体系,培塑家国情怀底色;媒体要恪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