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长跑训练体系及恢复手段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长跑训练体系和恢复手段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中长跑训练体系及恢复手段的特点规律做出了详细论述,同时结合中长跑项目的最新训练手段与发展趋势,对如何提高我国这一项目竞技水平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中长跑 训练体系 恢复手段
  一、前言
  中长跑是在田径项目中最艰苦的单项,也是磨练运动员意志、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最有效的运动项目。从生理学角度上讲,中长跑项目是一项以耐力为主的体能类项目,要求运动员不仅有优秀的耐力和良好的速度,还要有快速冲刺的能力和极佳的肌肉力量。它对耐力及速度耐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从能量类供应的特点来看,中长跑项目以有氧代谢功能系统为主,但是在超越和冲刺过程中需要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功能系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人查阅了国内外有关中长跑项目各种教学、训练等资料及有关运动训练的理论和运动生理生化书籍等。
  三、中长跑项目科学训练体系特征的研究
  (一)中长跑项目高原训练方法的重视和应用
  非洲中长跑的优势在于非洲人种及天然的高原环境。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长跑项目高原训练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训练方法也不断改进,科学化训练程度不断提高,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原训练的成效明显增加。
  (二)高原模拟训练手段的建立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一种新的仿高原训练方法。它主要是借助低氧呼吸气体发生器使运动员吸入低于正常氧分压的气体,造成体内适度缺氧,从而导致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抗缺氧生理适应,以达到高原训练的目的。另外,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和常规训练穿插进行,可全面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训练后运动员在正常气压环境中休息,又有利于训练后的恢复。
  (三)多学科理论与手段的渗入
  在对中长跑项目科学训练方法的探讨中,除了对高原训练方法的探索外,多学科理论与手段的渗入是现代中长跑科学训练体系的最基本的特征。运动生物化学体系的介入使教练员对中长跑训练的监控达到了分子水平。
  四、中长跑项目运动性疲劳恢复问题的研究
  (一)中长跑选手疲劳恢复的物理性手段
  物理性手段能有效地促进中长跑选手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共识。中长跑选手经常采用的物理性恢复手段有:直接按摩身体四肢疲劳部位的肌肉群、运动训练后的整理活动、针灸和有效机械点按摩等。运动实践证明,作为我国传统治疗手段的针灸方法,也能促进身体疲劳的恢复。
  (二)中长跑选手疲劳恢复的心理性调整
  适度的心理负荷不但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加快解除疲劳的速度,有助于心理能量的再生和利用,充分利用心理能量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是高效益的竞技运动。当心理负荷过大甚至超过了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就会使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必然导致体内各器官和各系统功能的失调,从而严重影响恢复的效果。
  (三)中长跑选手疲劳恢复的营养补充
  中长跑训练时消耗的物质要靠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来恢复,安排好膳食有助于恢复过程。苏联营养学博士莫·纳伏尔加列夫特别强调,如果人体经常在机体代谢和机能状况没有充分恢复的背景下再进行肌肉活动,会引起代谢过程的紊乱,破坏正常的调节机能,最终造成工作能力和训练效果的下降。
  1.中长跑运动员的糖补充。中长跑训练比赛中主要依靠糖原的有氧氧化供能,因此应注意运动员的糖补充。比赛或训练前补糖可增加体内肌糖原和肝糖原储备量,保持血糖水平和能量供应。运动中补糖可提高血糖水平,节约肌糖原,减小肌糖原消耗,延长运动时间。
  2.中长跑运动员的液体补充。液体在体内起着能量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运送养料及氧气,带走代谢产物,调节体温的作用,所以对维持生理功能极其重要。因此,合理补液对于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少量多次的赛前补液可以预防比赛中脱水。赛后应及时补液,其方式也应是少量多次,以加快体能恢复。
  3.中长跑运动员的蛋白质补充。中长跑运动员应在训练结束后注意适量的蛋白质补充。蛋白质的作用在于身体蛋白质的更新。膳食中的蛋白质以其氨基酸的形式对机体起作用。但氨基酸不会在体内贮存,大部分会很快降解。这就需要数量足够且又含有多种氨基酸的蛋白质及时补充。
  4.中长跑运动员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的补充。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使运动员体内参与调节代谢的维生素消耗增加,进而影响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加速疲劳的产生。因此,为了促進疲劳的充分恢复,为使运动员在临比赛时体内的维生素充分饱和赛前膳食中应有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无机盐是体内酶的重要成分,直接参与体内的细胞代谢。由于运动员体内的血钠,钾,镁,钙等离子的浓度在训练比赛时会发生变化,故应在补液的同时加补适量的电解质。
  五、建议
  多学科理论与手段的渗入是现代中长跑科学训练体系的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在实际训练中还要与其他训练方法相结合,在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上进行科学监测,避免过度训练。教练员要有意识地对高强度、高效能的训练体制进行探索,科研人员在现代科学训练要充分利用祖国的传统医药学。只有进行多元化、系统化、科学化训练,才能尽快提高我国中长跑项目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益群.田径运动员过度疲劳的恢复手段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1997:33.
  [2] 吴亦丰.浅谈运动性疲劳恢复措施[J].上饶师专学报.1997.17(3).
  [3] 赵原.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J].河池师专学报.2001.21(2).
  [4] 赵兰革,马家军.营养恢复手段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2(1).
  [5] 黄光民.训练后的恢复手段[J].游泳.20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青少年运动员在中长跑比赛实践中无氧功能的比例越来越大,激烈的比赛实践对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文章结合教学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青少年的运动训练练的特点,并对其训练的方法手段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青少年 中长跑 无氧代谢 训练特点  一、青少年中长跑多年训练的重要性  国内外的运动训练实践表明,中长跑要达到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成绩,必须从青少年抓起,经过长期系统的科
期刊
摘 要 篮球教学是教授学生篮球知识,篮球理论,使学生掌握篮球的规则,技巧、战术,以不断提高学生们篮球的文化和实践水平。文化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篮球技、战术,以及篮球文化在教学中长时间的对学生进行熏陶,从而使篮球文化逐渐渗透到他们的观念中,从而提高他们对篮球文化的理解,使学生们提高自己对篮球知识的了解,从而深入的知道篮球的一系列发展,并且更进一步的理解篮球的
期刊
摘 要 体育作为一种身体活动的手段,在实现个体生理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对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水平,有着积极的帮助意义。因此,研究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支持与实现途径,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尝试从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实现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
期刊
摘 要 通过了解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及篮球中锋运动员自身特点,确定中锋运动员体能构成的主要因素及要求,构成篮球运动员体能主要因素有整体力量素质、专项速度、运动耐力、整体的灵敏及柔韧素质。提出对篮球中锋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建议,从而给篮球教练员对中锋位置运动员的培养与体能方面训练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 篮球 中锋运动员 体能训练  作为篮球运动中,中锋位置的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体力
期刊
摘 要 动作发展,指在一段时期内,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一个复杂过程。认知系统在帮助儿童获得和应用动作技巧的过程中的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论文主要从感知、记忆、思维、元认知、言语指导五个因素探讨其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儿童 动作发展 认知因素  认知系统对帮助儿童获得和应用动作技巧的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认知水平高的儿童可以利用经验学习。其次,儿童可以利
期刊
摘 要 体育形态岩画是生动形象的,它是当时人们生产活动和发展的反映。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古代,描述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最佳方式可谓是绘画了。我国岩画数量非常丰富,分布之广泛,很多岩画图像都表现出了原始体育的运动形态,其中以西北地区岩画中的体育图像内容尤为丰富,代表性较为明显。西北地区岩画,自古就以渔牧混杂、少数民族居多
期刊
摘 要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吉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肥胖状况进行调查,随机抽取各学院共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分析肥胖状况及成因。结果表明: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由运动不足和饮食不规律而导致的,提出对肥胖学生运动减肥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肥胖 现状 成因 运动减肥方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肥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今,肥胖已向低龄
期刊
摘 要 随着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一个运动队,一名运动员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要有相当的技术实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势均力敌的对抗中,后者显得尤为重要,对心理定势进行一定的积极干预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 竞技运动 心理定势 干预模式  一、重复训练法及心理定势概念  重复训练法:指的是在相对固定(即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重复进行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收集整理德国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的国家及其国家所在地区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与逻辑归纳法等统计学方法,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德国柏林田径锦标赛前3名的区域性特征和各大洲在亚类上的优势情况。对世界田坛格局的演变进行客观的描述,揭示当今田坛实力格局发展变化的特点。同时对我国在本届世锦赛上的成绩表现进行分析,探索我国田径自己的发展方向。  关键
期刊
摘 要 柔韧适能是与人类身体健康以及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身体指标,所以实时监测柔韧适能的好坏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柔韧性的测量方法有多种,这些测量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劣势,究竟哪种方法更能真实有效的反映人体柔韧性这一指标还没有统一的结论。MBSR被认为是现今存在的最舒适可行的方法,本文旨在从测量器材,操作难易程度,被试者舒适程度,人体测量学差异等方面将MBSR与其他测量方式进行一个比较,以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