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糖的历史

来源 :中学生英语·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e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拐杖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50年前,那时候,制糖者都在做硬糖条。
  大概在17世纪的时候,欧洲的基督徒们开始将圣诞树作为圣诞节庆祝的一部分。这些树装饰有食物,如饼干,有时候是糖条。最初的糖是直的,而且完全是白色的。
  人们熟悉的拐杖形状的(糖)最早的历史记录要追溯到1670年,当时德国科隆大教堂的唱诗班指挥将糖条掰成拐杖形状来代指牧羊人的拐杖。牧师在圣诞礼拜中分发拐杖糖的习俗最终传遍欧洲,之后又传到美洲。那时,拐杖糖还是白色的,但有时制糖者会加糖玫瑰来装饰拐杖糖。
  美国第一条关于拐杖糖的历史记录在1847年,一个叫做奥古斯特·伊姆盖的德国移民用拐杖糖装饰他位于俄亥俄州伍斯特家中的圣诞树。
  大约50年后,第一个红白相间条纹的拐杖糖出现了,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发明了这种条纹,在1900年之前的圣诞卡片上,只有全白的拐杖糖。
  条纹拐杖糖的图画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出现。大约在同一个时间,制糖者在拐杖糖里加了些其它口味。还出现了许多其他与拐杖糖相关的传说和宗教信仰。
  其中有许多将拐杖糖描述为在基督徒受压迫的年代里的基督教的秘密象征。据说拐杖糖的形状像字母“J”,代表耶稣,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的是耶稣基督的血和纯洁。那么为什么是三条红色条纹呢?它们代表的是(基督教中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糖的硬度代表了教会坚如磐石的基础,糖里的薄荷口味代表的是牛膝草的使用,这是一種在《旧约》中出现过的草药。然而,没有历史证据可以支持这些论点,尽管它们都是很有趣的想法。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拐杖糖一直到17世纪才出现。
  1919年,一个名叫鲍勃·麦考马克的制糖者开始制作拐杖糖,在二十世纪中期,他的公司“鲍勃的糖”开始因拐杖糖而出名。起初,这些糖必须要靠手来掰成字母“J”的形状。他的姐夫格雷戈里·凯勒发明了自动生产拐杖糖的机器之后,才改变了之前的制糖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圆锥曲线作为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一直都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同时圆锥曲线考题也经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近几年考题也越发趋向于解法多样化,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才能,文章以一道圆锥曲线压轴题为例,开展解法探究,并以考题为基础探讨教学微设计.  [关键词] 圆锥曲线;点坐标;解析式;幾何;微设计
皮埃尔·德·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国际体育活动家、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和奥运会会旗 。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功绩,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Pierre de Coubertin was born on Janu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传统当中,历来有同时重视数学与哲学的选择,在数学教学的视野里,也常常闪烁着哲学的影子. 考虑到核心素养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培养的两个基本目标,考虑到学生在经由数学学习之后可能形成科学的数学眼光、严密的数学逻辑、准确的数学语言,于是可以发现,这两者是高度对应的:核心素养视角下对数学哲学进行思考,有助于提升数学的教学实践智慧;核心素养视角下对数学哲学精神的思考,有助于提升高
No. no. I’m not on a fairvtale movie set. The oddly shaped trees you see behind me aretotallv real! And there are 400 0f these mvsterious pine trees. here in Poland. All of them havethe same northward
[摘 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学科有了兴趣,才会主动投入,积极探究,促进教学的展开. 所以,我们要加强兴趣导学,注重课堂导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为深入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新颖;趣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其心理变化
摘 要:“数系的扩充”是“复数”这章的重点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回忆、归纳数的概念的发展和数系扩充的过程,感悟数的概念产生于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系扩充;复数;问题解决  数学理解有三种方式,
第I卷 (选择题 共85分)  一、听力测试部分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个问题,每个问题后有三个答语,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个问题后, 你都有5秒钟的时间来作答和阅读下一小题。每个问题仅读一遍。  ( )1. A. It’s June 28. B. It’s sunny. C. It’s Friday.  ( )2. A. Under
[摘 要] 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围绕某些问题积极展开质疑和辩论,在彼此交流中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和发展,同时教师也将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深刻地领会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 高中数学;师生对话;质疑争辩  数学学习的过程蕴含着一种独特的乐趣,这种趣味源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会和琢磨,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分析,因此数学被人称为“思维的体操”. 在高中数学的教
[摘 要] 向量是高中数学较为特殊的内容,具有双重特性,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常将向量作为纽带来串联几何与代数知识,用以考查学生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经典考题.  [关键词] 向量;几何;代数;思想方法;模型  经典再现  向量作为高考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常常将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相串联,构建出一类经典的高考题——几何与代数综合题,其作为把关题时常出现在历年的高考命题中,下面笔者探究2018
摘 要:文章通过解读2015年数学高考《考试大纲》,然后以2015年重庆高考数学试题和2015年全国数学高考题卷Ⅱ为例,比较重庆高考和全国高考的异同,并从试题结构、考试内容、试题难度与灵活度、知识侧重点、选修模块考查形式和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准备2016年全国卷高考的师生们给出了一些复习建议.  关键词:2016年重庆数学高考;全国卷Ⅱ;试题比较;应考策略  2015年高考已经完美谢幕,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