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高效开采煤炭资源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国矿业大学整合原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相关优质资源基础上成立,是依托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和矿产普查与勘探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共建的一个国内领先、高度开放的科研平台。实验室于2006年7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并于2009年9月和2010年4月先后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与评估。
  调整发展方向,聚焦学科研究
  实验室根据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和为煤炭工业“保障资源、安全开采、洁净利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为目标,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科技的研发基地,解决国家矿山开采与安全工程重大技术问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学校创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及学术交流的中心。
  在多年的发展中,实验室围绕总体目标,设置了5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煤炭资源勘查评价与资源特性,煤炭开采的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深部煤炭开采中地应力场变化规律与岩质控制理论、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的关键理论与技术。在中国矿业大学申报“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准建设之后,根据科技部专家组的审查意见,经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实验室将第三个研究方向“深部煤炭开采中地应力场变化规律与岩质控制理论”调整到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同时将缪协兴、周国庆和何满潮等从事深部岩体力学研究的骨干也调整过去。因此,从2008年7月开始,实验室针对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重新设置了4个研究方向:
  1.煤炭资源勘查评价与资源特性
  在該研究方向上,实验室深入研究煤中有害物质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与地质控制机理,阐明煤炭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煤中有害元素的迁移行为;深入开展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研究,建立典型成煤模式,揭示了不同构造背景煤炭资源的聚集和赋存规律;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生成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煤层气储集机理及成藏响应,建立了我国煤层气经济开采的基础理论。实验室希望通过这些研究,阐明我国煤中有害物质赋存状态和富集机理,揭示煤盆地形成演化及其对煤炭资源赋存的影响,并建立中国复杂条件下煤层气成藏的地质理论。
  2.煤炭开采的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
  在该方向上,实验室开展了煤矿采区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和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查清了≥3米断层和裂隙带、煤层顶底板岩性和煤层厚度、瓦斯赋存特征及含水层和矿井突水通道,建立了从地面探测地下1000米深精细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源的探测技术体系。此外,实验室还研制开发了地质雷达、地震和电法为主的矿井地质构造探测装备与相关技术;研究和建立了矿井突水灾害的防治理论与相关技术。通过研究煤矿复杂地质构造和灾害源精细探测理论与技术、矿井水综合防治理论与方法,实验室以期建立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系统。
  3.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
  在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方向上,实验室主要研究了煤炭资源的合理、经济、高效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开采方法及深部煤炭资源可持续开采关键技术基础理论,开发了减少地表移动变形值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了采动覆岩移动规律、深部采场与巷道应力场的时空关系、采场围岩及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关键理论与技术,包括传统开采方法的地表沉陷破坏机理及其在城镇村庄、铁路桥梁等大型建筑物和水体下开采的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深部与复杂条件下煤炭资源高效开采等理论与技术等。实验室希望以此来揭示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岩体结构和应力场演化规律;建立煤炭资源安全、高效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开采方法。
  4.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的关键理论与技术
  在该方向中,实验室针对煤炭资源开采,特别是深部资源开采中重大灾害的成因、预测预报理论以及防治对策等关键问题,深入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和爆炸、矿井火灾、顶板冒落与冲击地压等突发性动力灾害成灾机理,矿山重大灾害应急救援与事故分析理论与技术,为深部资源开发中重大灾害事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在该研究方向中,实验室希望阐明煤体中瓦斯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过程,揭示瓦斯爆炸的动力学演化及多相耦合效应,开发煤与瓦斯灾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重视队伍建设,以“军团”形式前进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实验室已建设成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为使实验室更快走入行业领先、国际一流行列,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培养了4个创新团队:
  1.矿井通风防灭火创新团队
  矿井通风防灭火创新团队是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8月批准建设的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之一。团队带头人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王德明教授。
  矿井通风防灭火是我国煤矿安全的传统学科方向,是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及关键研究方向。创新团队重点开发了煤自燃倾向性测试新方法及装备、矿井火灾防治新材料、煤矿采空区的煤自燃火源特性、煤自燃隐蔽火源探测方法及其装备和泡沫除尘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目前,经过近10年的发展,创新团队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将取得较大的突破,在科学研究中也取得了一批具有高展示度的原始性创新成果。
  2.矿井瓦斯防治创新团队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在周世宁、俞启香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组建了煤矿瓦斯研究团队,在煤层瓦斯流动、煤岩动力灾害、瓦斯(煤尘)爆炸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促进了我国煤矿瓦斯灾害预防科技发展。矿井瓦斯防治创新团队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在煤矿煤岩瓦斯动力灾害预防方面形成了煤层瓦斯流动理论、煤岩动力灾害及预防和瓦斯爆炸及预防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成果,推动了我国煤矿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研究团队坚持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针对当前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瓦斯灾害防治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抽放的瓦斯综合治理模式,制定了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治理抽放的技术规范;发明了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电磁辐射实时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钻割一体化消突和卸压强化瓦斯抽放的技术与装备;开发了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技术及软件、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技术及软件等。这些成果在煤矿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创新团队
  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创新团队是中国矿业大学2005年1月首批获准建设的创新团队之一。该创新团队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进行建设。针对煤矿瓦斯爆炸、火灾等重大灾害防治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创新团队主要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煤炭自燃机理及防治、矿井通风与防尘、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等领域进行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4.绿色采矿创新团队
  绿色采矿创新团队是中国矿业大学2005年首批获准建设的创新团队之一,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该团队立足煤炭科技的前沿问题,服务于学科的建设发展,围绕煤炭资源的高效与绿色开采系统,构建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论与技术框架,建设了绿色开采的实验研究平台。为绿色采矿提供了科学支撑。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宗旨、“包容,民主、规范”的管理理念和人本思想,锐意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实验室的科研和文化建设。实验室现拥有固定资产31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33台/件。装备有多功能岩层控制试验台、粗(细)粒料浆充填实验系统、20MN高温高压伺服控制岩体三轴试验机、采矿数值模拟实验中心、煤层钻割卸压增透实验系统等大型先进仪器设备,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实验室还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波兰、加拿大等国家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有着密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多次成功举办了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这为打开实验室国际视野提供了窗口。在未来发展中,实验室将进一步攻向领域痛难点,为解决领域难题贡献智慧。
其他文献
摘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由于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以及改革开放力度等诸多因素影响,我省县域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县域发展不够平衡,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
摘要: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即“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基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特点,提出的一种新的英语教学理念。POA的教学理念以“输出驱动”为出发点,“学习为中心”是它的核心。笔者尝试将其与翻转课堂的理念相结合,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设计及教学实践。以《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第二单元第一课为例,按照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设置教学任务
摘要:现如今,对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正确定位,充分发挥其促发展,保稳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如今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必须重新加以定位,在市场的资源配置、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基础作用,才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县域经济;政府职能;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
摘要:本文把礼物的流动放在一个村庄日常生活实践的整体关联中去考察,试图呈现一个中国村庄中礼物交换实践中的运作逻辑,通过对村庄各种场合礼物馈赠的研究窥探一个村庄中人际网络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研究发现,“礼”与“网”将乡村日益原子化的个人以“网”的形式动态的联结着,构成了“分子模型”式的当代乡村社会,礼物流动过程中反映出当代苏北村庄人际关系的“有限理性”、“无奈理性互助”两大特点。  关键词:礼物;流
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教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需要的是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精力都投到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中去,不计名、不计利,真正为国家振兴作出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科技工作者如果只是追求个人的生活享受和待遇,这是鼠目寸光。等到将来老了再回过头看看,在中国科技发展最辉煌的年代没有做贡献,这将是最
28年前,在三秦大地上,当时的西北农业大学在我国率先开办了第一个“葡萄栽培与酿酒”专科专业,一时轰动全国;19年前,同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技术服务的葡萄酒学院成立,震动亚洲。“耕土耕心,酿酒酿人”,十几年来,葡萄酒学院全体科教工作者一直秉承着这样的院训,认认真真做科研,兢兢业业育人才。现在,葡萄酒学院已成为中国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华师科技园”)是湖北省首家且唯一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大学科技园,致力于发展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华师科技园于2001年由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万豪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000万元组建,园区面积为600余亩。2012年12月,国家科技部认定华师科技园为武汉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基地。2013年7月,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评定华师科技园为华中师大科
癌症,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字眼,是萦绕无数病人的梦靥。攻克顽疾,尽力挽救病人生命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2012年2月3日中央十套《走近科学》栏目报道了CIK细胞免疫疗法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奇效,让无数病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成功的背后记载着无数医学工作者奋斗的日日夜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薄剑就是这群医学顶尖人才中的一员。正直严谨,低调谦和,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深刻体
“善若天成”,这是我们步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办公大楼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牌匾。古铜色匾框里镶嵌的这四个字兼具魏碑之险绝及唐楷之淳厚,体现着深厚高古的神韵和萧散静雅的韵致。其内敛的笔势、含蓄的起止、婉曲的线形、刚毅的内质、稳健的结构,都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主人那大气磅礴、沉雄朴茂、平和敦厚的精神内核。  “‘善若天成’是我们中心多年来所形成的文化,同时,这四个字的首字母为SRTC,也是国
陈诗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德国洪堡大学和联合国大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同时任复旦大学生态环境人文社科领导小组组长、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政策实验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建的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联席所长、复旦气候变化丁铎尔中心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届理事以及CSSCI收录期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