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经济科教 执著写就春秋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诗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德国洪堡大学和联合国大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同时任复旦大学生态环境人文社科领导小组组长、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政策实验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建的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联席所长、复旦气候变化丁铎尔中心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届理事以及CSSCI收录期刊《世界经济文汇》编辑。入选复旦大学卓识人才培养计划(2011)、上海市领军人才(2012)、上海市浦江人才(2007)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
  陈诗一是标准的七零后,他没有六十年代人那么凄苦和煽情,也没有八十年代人那么自我和孤独,但能读懂上一辈的坚忍与智慧,也能融合新生代的激情和创造。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儒雅谦和、谈吐睿智,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经济、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应用计量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金融问题等,已在国内外一流经济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次被转载和引用。
  很多复旦老师了解他,是因为他求学于此,奋勉务实,工作于此,积极进取;
  很多复旦学子记住他,是因为他畅述专题,精辟独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因为他以很多奖项,在中国当代经济学界崭露头角。
  难忘恩师
  从踏足经济学研究领域开始,陈诗一的人生之路就是一条不断攀越科研高峰的路途,身后留下了一长串闪光的脚印。在这样一条令人艳羡的成长轨迹背后,其实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但陈诗一总是说自己很幸运,在这条路上走得很“顺”,因为他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包括带他步入经济学殿堂的,他的硕士生导师、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经济学家张军教授,他的博士生导师、韩国计量经济学家Jeong教授,以及国际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H?rdle教授。
  谈起自己的三位恩师,陈诗一满怀敬佩与感激:“在张老师的当代中国经济课堂里,我开始理解中国的经济奇迹和中国经济研究;在两周一次的seminar里,我开始认知经济增长理论和让人着迷的全要素生产率。这些启迪了我对经济学精神的理解和对科学研究态度的认知。”
  在张军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陈诗一初步建立起了马克思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各流派的比较体系,让他有了不进一步探究其奥秘不能够罢手的冲动。硕士毕业后,张军教授将陈诗一推荐给了韩国计量经济学家Jeong教授。在我国,计量经济学相对于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发展相对较晚。为了跟随Jeong教授学好这门重要的经济学课程,陈诗一做出了远赴韩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在他严苛的训练下,陈诗一逐步构造起了经济学量化分析的数理方法论体系,而且成为该校经济学科有史以来用最短时间拿到博士学位的学生。之后,Jeong教授又把陈诗一推荐给了与他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国际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H?rdle教授。
  “H?rdle教授是非参数计量经济学领域的创始人,他1990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应用非参数回归》是欧美经济学博士必读的教材,在他那里,我又学习了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非参数和半参数计量经济学。”与H?rdle教授的合作让陈诗一感悟着顶尖的国际学术研究之道。他们的合作已有多篇论文被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
  三位导师严格的要求培养了陈诗一严谨的科研能力与思维,而导师们的人格魅力与修为更是深深影响着陈诗一的思想和人生态度。“我从中体味到的是传承的厚重力量,这让我发奋更让我不敢懈怠,如果能够取得一点点成绩我首先要归功于他们,而且我至今还在和三位导师的继续合作中不断吸取这种养分!”
  把脉中国经济发展
  有人曾经这样定义经济学家:他们虽然不是手握权柄的强者,却是一群掌握经济规律的、影响强者的智者,他们用自己智慧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陈诗一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就是如此,它虽不直接产生生产效益,却同样影响着国计民生。
  “我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相对比较宽泛,我对与中国经济相关的问题十分敏感,尤其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对经济规律的量化分析更是情有独钟。”具体研究问题上,陈诗一主要从资源要素配置和减排、从效率分析和生产率评估等视角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应用问题进行解释和预测,对各种政策情景进行仿真和模拟,从而为企业和政府有效进行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对于现有研究,陈诗一的研究特色和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理论、方法、数据和政策仿真几方面。理论研究方面,他找到了一个能够合理分析可持续发展主题的经济理论框架,能够用来度量经济增长中的效率和质量。这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模型系统,其最大特色是能够区分好坏产出,即能够把环境污染等各种非期望的产出纳入模型,识别其负外部性特征,并和GDP等期望的产出区别开来;该理论的另一特色是能够考虑各种重要的资源要素,比如资本、劳动、能源、土地、技术、服务等。该模型系统实现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充分结合,因此对计量统计方法、计算技术和软件编程的要求很高。除此之外,陈诗一还花了很多功夫对基础数据进行开发,并利用所开发的模型系统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情景和前景进行仿真预测和咨政研究。
  陈诗一的专著《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与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对此有详细论述,该书入选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0),并荣获首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2)。他这样介绍:“我根据研究结果在书中提出了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思路。比如,通过边际减排成本来模拟碳税税率并建议征收差别碳税、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度量提出中国实现绿色工业革命的观点、构建内生动态指数来评估我国各地区的低碳经济转型进程、开发参数和非参数技术来度量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等。”
  在荣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的论文《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中,他运用该理论模型对全国各省市的财政绩效进行评估,这是国内较早量化分析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一篇权威文献。体现其基础数据开发成果的论文《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则荣获《经济学(季刊)》2010-2011年度最佳论文奖。该数据库的构建花了他两年左右时间,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关于中国工业近40个两位数行业横跨1978-2010年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   2013年11月,陈诗一以独立作者发表的论文《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被评为第四届(2013年度)中国软科学奖专业研究奖。他在获奖感言中如是说:“我们的研究,就是想看看到底节能减排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是什么样的,这需要基础的研究,需要一个科学的量化分析,需要设定一个合理的理论模型,也需要设定节能减排的不同的路径。为此,我们构建了一个能够反映能源实际消耗和环境污染负外部性的理论模型,根据中国的增长需求和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条件设计了多种不同的节能减排情景,对到2049年这未来40年的影响趋势进行了动态仿真预测。”
  作为首席专家,陈诗一还先后承担起了多项国家级经济研究课题,并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东方早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上发表过专家观点。
  “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学生眼中,陈诗一就像一片叶子,为了花的绽放和果实的成熟,他愿献出自己的绿,甚至“零落成泥碾作尘”。作为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诗一始终将培养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不仅将国外前沿的知识与领先的方法介绍给学生,也将导师培养自己的方法传递给了他所要培养的学生。
  课堂上,陈诗一使用北美课堂标准英文教材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含硕博连读生)教授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生教材为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基础》,研究生授课教材为格林所著《计量经济分析》,并用全英文给EMA外国硕士留学生教授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他还参与了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学和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迄今,他已培养数理经济学实验班本科生(导师制)14名,研究生15名,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20多名。
  “每个星期我都会给复旦经济学院的本科生上课,从我回来到现在。给博士生开设高级计量经济学,边给他们上课,边进行学术培养。每个星期我还会为研究生开设讨论课,大家在一起读学术论文,讲自己感兴趣的学术论题,我会引导他们进行问题导向性的研究。最近,我就安排了一个研究小组做上海自贸区的专题性研究。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位论文或是感兴趣的课题来一起参与讨论,这里既有技术方法的培训,也有动手能力和经济思维方式的锻炼。”正是这种引导性的教育方式,让陈诗一的学生们充分调动了自身兴趣,激发了研究潜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相关科研团队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依托以下平台,陈诗一积极带领团队进行协作和展开研究。依托复旦大学“卓学—卓识—卓越”人才工程的“卓识计划”资助,他领导建设了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政策实验室,带领极具科研实力和潜力的优秀青年研究团队进行中国可持续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政策研究;他发挥复旦大学生态环境人文社科领导小组组长职能,依托复旦大学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顶尖智库英国丁铎尔中心合作成立的复旦丁铎尔中心,带领复旦大学与此领域相关的一批研究人员进行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跨学科、跨专业交叉研究;通过香港中文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建的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他整合了一批专门从事沪港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展研究;依托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和国家“985”工程三期研究平台,他充分发挥了青年学术带头人的领军作用,凝聚了一批活跃的青年经济学者,从事着中国经济金融问题的研究。
  尽管陈诗一带领着几个团队的活动,但是研究都始终紧扣着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且研究成员多有交叉,最后形成的将是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专业研究团队。
  科研教学之外,陈诗一对国内外学术活动也倾注了满腔热情,在众多学术会议上,他的身影经常出现:曾在第8届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世界大会(SETA2012)、第10届世界经济学大会(ESWC2010)等国际顶尖学术会议上报告入选论文。2012年代表复旦大学出席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在印度孟买举办的第四届能源和环境国际大会。2013年应邀赴荷兰参加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欧洲国家科研机构共同举办的“绿色经济与绿色增长”中欧(多边)学术研讨会。在今年的议程上,他还将作为共同主席主办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全球论坛(GRF-SPaC),应邀赴哥本哈根大学出席研究性大学国际联盟(IARU)主办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大会并作大会主旨演讲……在这些重大学术会议上,陈诗一代表了中国奋战在经济研究领域的科研人,也作为中国经济学界水平与实力的代表在世界舞台上发声。“现代经济学本土化,中国经济研究国际化,这是我们这一代经济学人的历史使命”他说。
  采访将毕,我们称赞陈诗一事业成功、桃李满天,他谦虚地回应说:“自己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只是普通一员,跟很多学者相比还有欠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自我。”正是这样淡泊的自我定位,让他在多年的科研、教学工作中攻关不辍,创造了不平凡的社会价值。正是无数自己眼中的普通一分子,才汇聚成当今时代的洪流。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兴趣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职英语课堂缺少活力,沉闷乏味依然是原先的模样。为了改变这种不理想的状况,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笔者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了English Talent Show活动。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感悟,就这一活动深受学生喜欢,引起学生兴趣的原因做了细致分析,与奋斗在一线的中职英语教师分享。  关
摘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由于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以及改革开放力度等诸多因素影响,我省县域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县域发展不够平衡,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
摘要: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即“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基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特点,提出的一种新的英语教学理念。POA的教学理念以“输出驱动”为出发点,“学习为中心”是它的核心。笔者尝试将其与翻转课堂的理念相结合,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设计及教学实践。以《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第二单元第一课为例,按照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设置教学任务
摘要:现如今,对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正确定位,充分发挥其促发展,保稳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如今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必须重新加以定位,在市场的资源配置、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基础作用,才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县域经济;政府职能;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
摘要:本文把礼物的流动放在一个村庄日常生活实践的整体关联中去考察,试图呈现一个中国村庄中礼物交换实践中的运作逻辑,通过对村庄各种场合礼物馈赠的研究窥探一个村庄中人际网络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研究发现,“礼”与“网”将乡村日益原子化的个人以“网”的形式动态的联结着,构成了“分子模型”式的当代乡村社会,礼物流动过程中反映出当代苏北村庄人际关系的“有限理性”、“无奈理性互助”两大特点。  关键词:礼物;流
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教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需要的是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精力都投到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中去,不计名、不计利,真正为国家振兴作出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科技工作者如果只是追求个人的生活享受和待遇,这是鼠目寸光。等到将来老了再回过头看看,在中国科技发展最辉煌的年代没有做贡献,这将是最
28年前,在三秦大地上,当时的西北农业大学在我国率先开办了第一个“葡萄栽培与酿酒”专科专业,一时轰动全国;19年前,同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技术服务的葡萄酒学院成立,震动亚洲。“耕土耕心,酿酒酿人”,十几年来,葡萄酒学院全体科教工作者一直秉承着这样的院训,认认真真做科研,兢兢业业育人才。现在,葡萄酒学院已成为中国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华师科技园”)是湖北省首家且唯一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大学科技园,致力于发展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华师科技园于2001年由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万豪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000万元组建,园区面积为600余亩。2012年12月,国家科技部认定华师科技园为武汉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基地。2013年7月,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评定华师科技园为华中师大科
癌症,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字眼,是萦绕无数病人的梦靥。攻克顽疾,尽力挽救病人生命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2012年2月3日中央十套《走近科学》栏目报道了CIK细胞免疫疗法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奇效,让无数病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成功的背后记载着无数医学工作者奋斗的日日夜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薄剑就是这群医学顶尖人才中的一员。正直严谨,低调谦和,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深刻体
“善若天成”,这是我们步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办公大楼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牌匾。古铜色匾框里镶嵌的这四个字兼具魏碑之险绝及唐楷之淳厚,体现着深厚高古的神韵和萧散静雅的韵致。其内敛的笔势、含蓄的起止、婉曲的线形、刚毅的内质、稳健的结构,都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主人那大气磅礴、沉雄朴茂、平和敦厚的精神内核。  “‘善若天成’是我们中心多年来所形成的文化,同时,这四个字的首字母为SRTC,也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