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拍砖正统娱乐

来源 :成长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i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氓燕飞走了,木子美过时了,芙蓉姐姐早已被人们淡忘了,超级女声、梦想中国之类全民造星运动暂时性的冷却了。在2006年吸引眼球的主角已经换成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称《馒头》)和《武林外传》。一个是网络搞笑短片,一个是无厘头武侠片,它们披着后现代主义外衣,以颠覆传统和解构权威为目的进行无厘头式恶搞,在文化娱乐界掀起了颠覆性的风暴。
  恶搞无罪,幽默有理,娱乐的日益发达的今天,庸俗平淡的生活不足以宽慰我们骨子里追求新鲜刺激的欲望因子,压抑在重重社会压力之下的荷尔蒙、肾上腺等一系列激素需要释放,自由发泄的冲动是一种力量。
  我们渴望酣畅淋漓的感官刺激,但又不必去体会其意味深长。凭借网络、短信等新兴媒介,“消遣”经典、“亵渎”权威的恶搞几乎成了全民参与的运动。既是恶搞,就要有搞的对象,搞别人,搞自己,搞猫,搞狗,捎带也搞人皆尽知的经典的文艺作品。娱乐化、游戏化、平民化等等杂糅因子纷纷揭竿而起,集体向着恶搞一路狂奔……
  
  一个“馒头”的诞生
  
  假如你不知道陈凯歌砸下两亿多人民币的《无极》,你至少不是行走在潮流尖端的人;如今假如你不知道热炒中胡戈的《馒头》,那么你已经是一个OUT的人。《无极》的大宣传、高投资却换来了众多民众的不满和唾骂,《馒头》就是建立在对它戏谑的基础之上。作为对《无极》开的一个玩笑,这个《馒头》结结实实地颠覆了砸下几亿的国际巨片《无极》。
  2005年的最后一天,31岁的上海音乐人胡戈看了《无极》之后,发现其故事很像现在很多法制节目一样,做社会案件报道时故弄玄虚到夸张,其实结果就是芝麻大小事。所以他失望之余突然产生将其改编娱乐的想法。
  于是胡戈从小摊上买了一张盗版光盘,根据一个馒头引起武林大乱和多角恋情这一影片观点,用《中国法治报道》节目样式讲述一个现代破案故事,异想天开地赋予《无极》里角色新身份。旧影像串上新情节,配以酷台词、RAP对白和自制广告。陈凯歌悲壮的魔幻史诗《无极》就这样被改造成了一部爆笑闹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他把自己制作的20分钟短片《馒头》上传到他的个人网站。十几个小时后,这部短片竟然成了网络上的焦点话题和热门下载资源,而他已被冠为“2006年网络走红第一人”,引来无数自称为“馒头饭”的粉丝追捧。
  
  陈凯歌VS胡戈
  
  《馒头》刚现身网络时,《无极》制片人陈红曾大度地表示,不反对网友发表对《无极》的相关意见。然而,就在人们正在淡忘《馒头》的时候,这个“馒头”却噎得陈凯歌这么大的“腕儿”直翻白眼。
  胡戈动了陈导的《无极》,陈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们已经起诉他,我们一定要起诉,而且就这一问题要解决到底,我觉得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
  而作为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被无数网民热捧的“搞笑天才”胡戈对被告上法庭,由最初束手无策到现在开始积极备战,他向陈道歉但宁愿打官司也不承认自己侵权,并请了自己的律师等待法庭传票。
  剑拔弩张,一时间,恶搞引发的“血”案搅得山雨欲来风满楼。终于惊动国家版权局,2月15日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司长王自强解释说,适当地或者少量地引用他人的作品是《著作权法》所允许的,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但是,超出了介绍情况或者阐明一种观点这个前提,大量引用他人的作品,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就《馒头》这个个案来看,是否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畴,应该由司法机关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本来胡戈扔出去一个“馒头”,只是恶作剧似地想把《无极》这块玻璃给砸碎了。当时他还特别在网上发了一个声明,表示没有任何商业企图,只是个人自娱自乐。没想到"馒头"扔出去,整栋楼他都给砸塌了,引发的“血”案接二连三,没完没了,还要对簿公堂。
  
  “馒头”诱生的口水
  
  近日在媒体关于《馒头》是否侵权的讨论掀起了高潮,已经完全超越了《无极》和《馒头》本身!胡戈作为一名普通的大众,在对抗陈凯歌这样大导演的时候,被人们升级到了草根阶级对权威的挑战。在他一方面受到了陈凯歌的控告,另一方面又受到了陈凯歌的"人身侮辱"的时候,站在弱势方的胡戈空前地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网上新闻标题,对胡戈的称呼从“馒头之父”、“馒头教主”立马儿变成了“小馒头”。
  舆论纷纷力挺胡戈和他的《馒头》,围攻陈凯歌。大多数认为陈凯歌作为国内的著名导演,是名人,面对恶搞,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曾志伟就说:“在网上改编电影,很过瘾,很好玩,很有娱乐性。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批年轻人,创作更多的好作品出来。《无间道》和《江湖》当年在香港就十分火爆,它们也出现了许多搞笑版本。”
  但陈导却咬住这个“馒头”不放,于是大众“倒陈”的口水越来越多。网络上还发起万人大签名支持“馒头”。文艺界在内的各界人士一片哗然,不少导演也和陈凯歌划清了界限,连性格沉静的青年导演陆川也发出了怒吼,都什么年代了,压制批评,只有死了疯了才会去做!
  
  将恶搞进行到底
  
  在普通百姓为一个“馒头”争论的时候,也没忘了每天晚上黄金时间守在央视八套看《武林外传》,这是部被誉为央视历史上最具有恶搞精神的荒诞另类武侠剧。开播不到10天,收视率就如火如荼。
  《武林外传》尽显恶搞本色,没有武侠剧经常有的飞檐走壁、血雨腥风。三男三女神经兮兮地在一个客栈之中整天神聊海吹插科打诨,穿着古代衣服却满口方言和现代词汇,台词中英文混杂,随处可见流行歌曲、现代舞、广告词、综艺节目主持词以及时下人们关注的社会话题和文化现象。“我服了you!”“我现在只想说三个字——少放盐。”“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让人不禁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该剧编剧就是转战电视的著名网络写手宁财神,他把恶搞本领练得炉火纯青,巧妙地把乱七八糟的各种来源于生活中的幽默杂糅到一起,给观众重新炮制出一份口感极佳的杂烩大餐。《武林外传》根本就是恶搞江湖戏,其实说白了就是一锅“乱炖”。
  央视在其节目《中国法治报道》被恶搞的时候,表现惊人的大度,还称《馒头》有创意作者有灵气。如今又在热播《武林外传》,让我们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恶搞气息。
  
  恶搞“大”片“龙虎榜”
  
  事实上,网络短片《馒头》既不空前,也不绝后。拿知名电影开玩笑的恶搞在电影业中早已有之。在它之前很多“馒头”先辈们直接把知名电影的画面拿来编辑开涮,将电影改编、取其素材进行重新组合、配音形成幽默短片,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追棒,并进而形成一种风潮。
  《馒头》的恶搞、戏仿手法,和之前同样曾在网络走红的短片《大史记》、《大史记II—分家在十月》、《网络惊魂记》如出一辙,只不过《馒头》借着《无极》而风头一时无两。这几部网络短片的共同特点,是对以恶搞为特色的“大话文化”的发扬。
  
  《大史记》
  这部短片是作为2002年贺岁片出笼的。其内容是将《鬼子来了》、《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有话好好说》等当代流行电影以及《董存瑞》、《苦菜花》、《智取威虎山》等革命电影的片断巧妙地组接在一起,反映了那一年度国内外的社会现实,其戏谑和反讽的意图十分明显,对后来的网络电影启发很大。
  戏仿程度:★ ★ ★ ★
  搞笑程度:★ ★ ★ ★
  经典程度:★ ★ ★ ★ ★
  
  《大史记II 之 分家在十月》
  又称《讲述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以极度调侃的口吻讲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闹分家之际,人们勾心斗角的故事。《分家在十月》的母本取自两部前苏联经典革命影片《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年》。剧情充满了调侃和尖刻的嘲讽。只戏仿了两部老片,但专业级制作水平令人叫绝。
  戏仿程度:★ ★ ★
  搞笑程度:★ ★ ★ ★
  经典程度:★ ★ ★ ★ ★
  
  《网络惊魂记》
  庄重的男中音配着搞怪的音乐,“选网络就像挑老婆,如果不幸选了……”画面上周星驰掀开女人的盖头,“啊——”惊叫声里,现出个眉眼歪斜、呲牙咧嘴的丑妇。这是流行于2004年底的“大”片,戏仿《唐伯虎点秋香》、《无间道》、《黑客帝国》、《手机》等,讲述了一个用户如何在生活中遭到歧视,对某电信服务商的水平之低下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戏仿程度:★ ★ ★ ★
  搞笑程度:★ ★ ★ ★ ★
  经典程度:★ ★ ★
  
  《春运帝国》
  “馒头之父”胡戈的应时之作,整部作品以春运为题材,着重表现以民工周星星为代表的普通百姓在春运期间的经历,片中“秦始皇”陈道明身着黑甲捧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当起了新闻主播。片子将《黑客帝国》的打斗,高速公路上的追捕,和周星驰的影片揉在一起,让你不得不为小人物的春运之痛而苦笑。
  戏仿程度:★ ★ ★ ★
  搞笑程度:★ ★ ★
  经典程度:★ ★ ★
  
  恶搞简明“汗”字典
  [BS]也写做“鄙视你!”动词,使用配以两只手指向下,拇指相对的专用手势。
  [BT]名词:变态。动词:进行变态活动,语出自中文“变态”首拼音缩写。
  [表]动词,不要。语出自台湾普通话,经“不要”两词连读而成。
  [顶]动词。意指撑起某帖,使其避免沉没。
  [倒] 感叹词。指对某事表示震惊,由遭受重大打击后身体的横躺动作引申而来。
  [切] 语助词。表达对事物的不齿和嗤之以鼻。
  [滴]语气助词,同“的”。
  [达人]名词:引人注目、特殊的人(多含贬义)。
  [粉]副词:同“很”。
  [分特]也写做“FT”,动词,晕倒。
  [汗] ①感叹词,形容词。被震惊后,尴尬、无奈、无言以对的感觉。②甘拜下风,自叹不如。可作动词使用。
  [挂]动词: ①游戏中人物角色的死亡。②在某件事情上的失败。
  [超] 副词。表示程度超乎寻常,高到极点。近义词 【巨】【狂】
  [ing] 动词后缀,表示现在进行时。
  [潜水] 动词:以匿名的姿态躲藏在暗处,隐藏自己身份。
  [马甲]名词:当网络用户拥有多于2个ID(用户名)时,常用的那个ID一般称为主ID,其他ID简称马甲。
  [发飙] 动词:指受刺激过度而情绪失控。或指突然爆发力量或者发狠。
  [OUT]形容词:对流行事物无知,落伍老土。
  [偶]代词:第一人称,我。
  [PK]动词:对决、决斗,来自游戏中“Player Kill”。
  [PS]动词:用PhotoShop软件修改图片(多为恶搞)。
  [闪]动词:躲避、离开的意思。
  [爽]①舒服的感觉。②引申为心理的愉快感,后泛化为一切愉悦心情的感叹词。
  [晕]①感叹词。形容遭受刺激之后的头昏脑胀之感。②动词。因无法承受刺激而休克倒下的瞬间动作。
  
  全民恶搞五大导师
  
  周星驰:无厘头宗师
  周星驰堪为恶搞一代宗师,他的无厘头语言在过去逐渐发酵,成为恶搞文化符号。他在狂言傻语中颠覆了政治教条,挣脱意识形态束缚。周星驰和他的无厘头为一整代年轻人提供了狂欢和颠覆的文化语境,如今他的恶搞精神仍在无数个无厘头书写者的键盘、镜头和稿纸上,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和腔调继续上演着。
  职业水平:★★★★★
  搞笑指数:★★★★★
  同门后生:张卫健、陈晓春
  
  宁财神:网络文化旗手
  在网络文学春暖花开之际,宁财神就被封为网络“三驾马车”之一,翻蹄亮掌叱咤江湖。国内最大论坛天涯初创之际,财神就已混迹于此。在板砖横飞的年代,他蹈着小碎步,以扇阴风点鬼火敲边鼓为乐,为网络恶搞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潜伏两年之后,宁财神摇身一变,成为央视热播电视剧《武林外传》的编剧,一时间又掀起恶搞大浪。
  职业水平:★★★★★
  搞笑指数:★★★★
  同门后生:邢育森、今何在、林长治
  
  小胖:PS文化鼻祖
  小胖是网友们对图中这个脸蛋肉乎乎的小男生的昵称。某年某月,这位小家伙照片原因不明地出现在网上,竟然被一众PS先驱者们看上了,于是一套又一套的“小胖系列”纷至沓来,顿时网络PS风起云涌,呈不可收拾之势。游荡在网路上那些闲客,无论处理图片的技术高还是低,都纷纷找中意的模特开刀,一时间天下大乱。
  职业水平:★★★
  搞笑指数:★★★★
  同门后生:猥琐男、眼镜哥哥……
  
  芙蓉姐姐:极端自恋派
  2005上半年的网络是芙蓉姐姐的世界。这个“考研边缘人”带着令人咋舌的自信在清华、北大狂舞,在网上恶搞起强劲的芙蓉风暴,让无数人为之喷饭,颠覆了传统审美的底线。一度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围剿中,赞成芙蓉姐姐的声音还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他们欣赏她对梦想的执著与天真,乐于探讨“芙蓉现象”。在姐姐的煽动下,此后网络上恶搞人物层出不穷。
  职业水平:★★
  搞笑指数:★★★★
  同门后生:孔庆祥、菊花姐姐、红衣教主、石榴哥哥、后舍男孩
  
  小新:率性破坏王
  这个史上最难搞定的爱光腚的小P孩,从日本“偷渡”过来后一度成为恶搞明星。好色、无聊、胡闹、嚣张、满不在乎,小新从骨子里透出的无厘头气质似乎在宣扬无耻近乎勇。或许我们每人心底都有一个小新,肆无忌惮地张扬着,做所有能想到的小破坏,却单纯无比,永远不会受到真正的谴责。最最重要的事,现在恶搞的手法,很多就是从小新这里来的。
  职业水平:★★★
  搞笑指数:★★★★
  同门后生:樱桃小丸子、流氓兔、小破孩
  
  恶搞进化小史记
  震旦纪:无厘头电影
  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电影,颠覆了80-90年代初的喜剧类型电影和表演方式,此时间出现的一系列经典的片子,大量套用各种文化又尽在嘲弄、颠覆之列,为后来恶搞戏仿的偶像。
  寒武纪:PS图片
  用Photoshop软件修改的图片,是恶搞初级阶段的主要象征。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恶搞先驱们的青睐,猥琐男、小胖、各大明星都被大量的PS成爆笑图片。但由于之初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范围也有限。但如今仍被一帮PS爱好者拥戴,在QQ、MSN上随时都能让你看到他们的杰作。
  
  奥陶纪:文字语录
  央视主持人韩乔生是内地网上文字恶搞的先驱,他的在体育节目中的口误段子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如“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了”、“XX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这些被汇集成《韩乔生语录》而广为流传。之后网上逐渐流行起来“老罗语录”,里面的包袱比单口相声还多,恶搞得让人叫绝。
  
  志留纪:Q版文学
  网络文学从一出世就带着恶搞的基因,颠覆了传统文学的逻辑,“亵渎”经典的另类读本。涌现了大批颇有《大话西游》遗风的《悟空传》、《八戒日记》、《沙僧日记》、《Q版语文》恶搞作品。近年来又相继面世荣登各大图书畅销榜前列的无厘头管理类的《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等。
  
  侏罗纪:FLASH动画
  网络的普及,给FLASH动画网络制作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恶搞的FLASH比起相声、小品等既有了听觉的效果又多了视觉效果,一直以来为不少朋友尤其是网民所喜爱。曾经流行的《唐伯虎阴天说唱版》、《我不想说我是鸡》等短片至今仍为众网友所喜爱。
  
  白垩纪:网络歌曲
  买个声卡、麦克就能畅游“网场”,网络歌曲大多走的是搞笑、自嘲的幽默路线。没有什么发布会,也没有人签名售卖,总是在你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让你听到后狂笑不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老鼠爱大米》、《大学自习室》、《猪之歌》等等歌曲,轻松幽默的恶搞风格被它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三纪:剪辑短片
  随着剪辑软件的发展,想当导演或制片的普通影迷们,通过剪辑以前的电影,发挥了无限的空间想像力,几乎不费什么财力物力就能制作出一部短片,做出来的作品让人忍俊不禁的短片,通过网络来流传。(见前《恶搞“大”片“龙虎榜”》)
  
  第四纪:博客电影
  2006年初的《小强历险记》又为恶搞家族增添新秀,它是一群博客人以无厘头精神加上丰富幽默的想象力策划的一个博客娱乐DV。它以“零诚意零新意零意义零特技零演技零逻辑”为主导思想,为全民恶搞推波助澜。
  
   恶搞的前世今生
  
  “大话”燃烧的岁月
  说到恶搞,周星驰是无法绕过的一个人物。周星驰十几年之间主演过将近五十部片子,如《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大内密探零零发》等等,之初他的搞笑始终处于“主旋律”和“肥皂剧”夹缝中,在传入大陆更是被看作庸俗闹剧。
  在1995年即便在香港本地,他公映的《大话西游》也是票房惨淡。但在1998年前后的国内校园BBS上,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大学生们用一种恶搞精神,对《大话西游》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进而无厘头变成了有来头,周星驰的作品被关注成“大话现象”的主流舆论并过度阐释为后现代解构主义,披上了时髦的外衣恶搞不再以平民化的娱乐内核“裸奔”而遭到白眼。
  周星驰的无厘头式恶搞,却非一般勇气所能承受,他藐视一切道貌岸然的东西,放胆嘲骂一切正统的文化形式,敢发出一切不雅的哭笑声,不拘教条随意丢丑,为平民找到了一个发泄的突破口。恶搞的成功是后现代主义表现于电影中的至高点,无数青年都是在恶搞的笑骂、自嘲中长大,周星驰的恶搞所赋予电影的力量和含义已非类型片所能覆盖,而是一种寄身于银幕上的文化。如今你随口说一句“I服了YOU”、“你妈贵姓?”就会有志同道合者会心一笑。
  周星驰的电影为恶搞文化在中国大陆的生根发芽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奠定了话语基础,但恶搞并非周星驰的专利发明,爆笑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和流行,它是一个基因混杂体。
  
  恶搞它是个“杂种”
  对本身就拼盘色彩十足的后现代意味的恶搞,中国的恶搞文化显得尤为庞杂。时下红极一时的恶搞文化其实是一种舶来品和中国古既有之东西的杂交。
  追根溯源,恶搞文化又称作KUSO文化,是一种经典的网络次文化,最初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了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然后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传入内地。KUSO这个词和英语中的SHIT相似,用于发泄不满情绪时的口头语,意思是“可恶”或“遭透了”。KUSO在日本原来在于教导游戏玩家在购入一个超烂的游戏时,如何可以玩得更开心,也就是“烂Game认真玩”的意思。现今恶搞更多地是指一种心态,人们用调侃、嘲讽或是游戏的心态对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作品进行解构的另类创作风格。
  恶搞的主要手法是戏仿,戏仿的对象一般是大家熟悉的东西,不是经典就是流行。戏仿的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它在传统文化也充斥着。当年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即是对传说中神话的戏仿。被鲁迅先生称为“出于作者之游戏”的《西游记》在明末清初年间也有大量的诸如《西游补》的戏仿之作。在中世纪的欧洲戏仿式恶搞更是比比皆是,在《唐吉诃德》、《巨人传》中连庄严的骑士礼仪和神圣的《圣经》文本都被戏仿。
  恶搞还有种重要形式就是复制拼贴,它在互联网上备受网友们的青睐。在网上随意就可以找到无穷多的画面,猥琐男、小胖、芙蓉姐姐们照片被任意地组合,变成让人爆笑的明星偶像、电影海报什么的。
  其实早在1919年法国艺术家杜尚就恶搞出著名的“胡须版蒙娜丽莎”,他在巴黎街头买了张复制的《蒙娜丽莎》,拿起画笔在微笑的大姐脸上随手涂抹几下,便产生当时著名的有恶搞之风的热衷于恶作剧的“达达主义”。
  
  望远镜
  烂草莓奖——戏仿奥斯卡金像奖,为垃圾电影有出头一天的奖项
   烂草莓奖又叫金草莓奖,由约翰-威尔逊在1981年设立,由“金草莓奖基金会”组织评选,是与奥斯卡唱对台戏、专评好莱坞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员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得奖名单在每年3月24日即奥斯卡颁奖前夜公布。
  
  达尔文奖——恶搞达尔文"进化论",以每年"最愚蠢的死亡事件"而著称
  由美国人温蒂诺斯喀特于1994年创建,之所以被命名为“达尔文奖”,是因为达尔文认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而达尔文奖正是为了赞赏那些“为了人类进步、而以相当愚笨的法子将自己从人类中除掉的男女而设立”。2006年度“达尔文奖”大奖得主居然是一名大活人:一英国男子在赌球赌输之后,回家就把自己给阉了。
  
  三角演义
  恶搞亵读了谁的眼球?
  周为筠
  
  从《馒头》、《武林外传》到《小强历险记》,这些都让人忍俊不禁的网络文化风潮持续展开的结果。网络拉动恶搞风尚已经掀动了潮流,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应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恶搞的年代。这里的“搞笑”一面是对于已出的宏大作品的戏仿;一面是古今中外的乾坤大挪移。
  恶搞从互联网普及那一刻起就备受人们热烈追捧,从前几年流行的PS换头游戏,到如今视频恶搞的风潮汹涌而至,我们不怕鼠标因频繁的复制、粘贴而罢工。搞笑、反讽、解构,只要你不怕过量笑声产生足量皱纹,就可以找到无穷多的段子——文字的、图片的、音频的、视频的,在某种意义上将这种现象视为新型的娱乐精神和权利。
  当人们热衷于享受这种传统媒体上所看不到的颠覆性语言、情节所带来的快感,也因此引发一场关于恶搞娱乐和法律底线的争论。陈凯歌坚定状告网络短片《馒头》立场,表示要对作者胡戈一告到底,并质疑胡戈其人的道德。在“小馒头”胡戈被陈导的“气焰”威逼时,大众舆论无条件地站在了胡戈身边,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
  胡戈几乎全民性地被追捧为有划时代的意义,体现的是中国人头一次对“恶搞”的坚决肯定。看来做作为后现代解构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的恶搞是民心所向,只要不是恶意伤害人身权利,在如今有点好莱坞化的社会大环境下都是被包容和拥趸。
  恶搞的后现代主义在破除现代主义形成的“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等一系列的二元对立结构后,确立了以大众文化为主潮的草根文化。无论是古典式的贵族文化,还是现代性的精英文化,在后现代时期,都将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恶搞没有宏大叙事,混淆古今中外、杂糅南北东西,追求一种平面性的、没有深度的想象力;对过去的作品放肆地挪用和戏拟,决不一本正经、高高在上;往往看的时候淋漓尽致地“过把瘾”,看完后没有太多意味深长。
  我们告别“现代性”的“悲情”的后现代的恶搞主导日常生活文化的时刻来临了。恶搞折射了文化的多面性,搞笑、轻松一方面可能使得我们的文化出现肤浅化,有人认为这是文化的堕落。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充满乐趣和拥有平和的心态,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和奋斗的处境中得到一种放松的和谐感,也有人认为是新纪元的拓展。
  其实这些恶搞的出现当然不是经典性的文化展现,但它们却是一百年来我们充满悲情和苦难的文化中难得看到的新东西,它的文化意义显然不全是消极的。尽管这些作品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但无论如何它们提供了一种轻松、乐观、充满想象力和灵活性的新气象。
其他文献
1.有女如斯    大学时,姚钰已经是个不安分的女生。染白的发,涂黑的唇,裙长仅覆臀,靴高能没膝。我叫她妖女,她不以为忤,反沾沾自喜,谓之妖精乃是做女人最高境界。  妖女天生命犯桃花,做为她的死党,我自是阅尽人间风月。她得意之时,身陷四角恋爱照样游刃有余。不像我,吊在一棵树上却依然不得善终。  四年时间弹指一挥,分别之际哀鸿遍野。  妖女说:“怎么办丫头?还没吃够你做的菜。”  我说:“那简单。你
期刊
飘说香港人最希望拥有的三样东西:NOKIA的手机,ROLEX的手表,和LV的手袋。这三样东西没有一样是我们自己做的。  去年圣诞节去看她。她给我看刚换的最新款NOKIA手机,蛇的形状,是她的幸运物。带我去中环帮朋友修ROLEX手表,那里有柔软的沙发,坐式的服务,那里的小姐穿浅色套装裙,话语温柔,笑容甜美。她去享受服务,我仔细看了看坐在柔软沙发里的男男女女,他们,就是让香港人羡慕的人。  她有很多个
期刊
我的名字叫西门庆,很久很久以前我疯狂地爱着一个女人,结果,是被一个疯狂恨着她的男人杀掉。  他杀我的时候一直紧绷着脸,直到我喉咙里的血漫天飞舞,在他的眼睛里,一丝绝望被我发现。在那一刻他彻底失败了,因为他永远失去了对手。  这样的对手他以后再也不会遇到。  从那时起,我的青春凝结在了阳谷县城的宽阔的街道上,笑容绽放在永远的29岁,在29岁的时候,我打赢了这辈子最大的一场胜仗,我付出的代价,是我的生
期刊
历来先锋人物的魅力总是只吸引一部分人的注意,但是潮流这个东西总能让民工也变得前卫激进。现代的潮流主张先锋式人物和事件的大众化,这个大众化未必是商业性的全民认可,人们往往注入了更多的关注但褒贬不一,先锋专业人士们依然鹤立鸡群,但是,谁敢说对他们丝毫没有兴趣呢?  我们已经无法阻挡这股潮流了。从新潮到复古,从复古再到更新潮,到底应该算哪一派的?主流当然是指全社会都比较认可的观点,大多数认可当然有它的道
期刊
说起天堂,有一位阿拉伯诗人说过非常著名的话。他说:地上的天堂是在圣贤的经文上,在马背上,在女人的胸脯上。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那是他死得早,没见到这位诗人。这位诗人把经文放到女人胸脯前面,似乎前者给他提供得到乐趣更大,确实是阿拉伯的有德之人。    阿拉伯人并不都像大家想的那么酷,好像光做祈祷,不谈恋爱。至少从古代阿拉伯文学来看,阿拉伯人里头也出情种。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古代阿拉伯有一个
期刊
夏季到底需不需要护肤?爱美的女性朋友常常左右为难!想保养,脸上一层油腻的汗水常常令营养成分流失;不保养,又担心娇容日渐憔悴。  “夏季当然需要保养”是美容专家一致的答案。保养肌肤从无假期可言:不能因为天气炎热就让肌肤也跟着放暑假;相反,由于夏季衣着轻透,四肢和背部暴露在外的部位增多,更需要悉心呵护。  不过夏季肌肤保养应当有所侧重:  一、原有的问题性皮肤请注意治疗。  如面部、背部的暗疮,上臂、
期刊
前言: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类可以用双手制造工具,从而进行劳动。原始社会中人类制造的工具可以说是最早的手工艺品了。13世纪左右,欧洲出现了手工作坊,手工制造业逐步发展起来。到了十五、十六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使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制造业。由此,人类进入了机器制造业的时代。这段历史虽然并非能当作民间手艺的发展史,但是在大器械时代的背后,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都有大量的手工作坊被保留了下来。艺术总
期刊
2006年的五一“黄金周”,在聊城市剪纸艺术协会举办的首届剪纸艺术大赛的获奖及优秀作品展上,人们尽情地欣赏着各种剪纸作品,老老少少无不被这多姿多彩的剪纸作品所吸引,无不被这精湛的剪纸技巧所折服,而在一幅佛像剪纸前面聚精会神地为观众讲解的,正是聊城市剪纸艺术家协会会长——金凤杰。  剪纸艺术在素有中国“江北水城”之称的聊城民间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独特的作品风格和艺术魅力。在金凤杰儿
期刊
本杰明即是Benjamin,这个名字来自霍夫曼主演的美国电影《毕业生》,里面的主角就叫benjamin。中国的Benjamin是杰出的青年漫画家、插画家;他是国内第一个突破2万作品销量的当红偶像。他的手艺就是画画,这一画就画出了名气,画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徐克导演的《七剑下天山》的海报便是他画的。  知道我们这期做了"手艺人生"的专题,Benjamin很快就答应了采访。不过,从他的回答中,我们也可
期刊
每年的五月长假,北京、上海、香港及济南一类的城市,都有城市动漫展上演,且规模一年比一年宏大。毫无疑问,动漫展是大多数城市年轻人的地盘。  或者,主流观点会说:“动漫,那是小孩子的玩意!”  却不知由动漫以及其滋生的动漫产业链,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遗憾的是,在中国讲动漫却不能不讲日本,因为当今日本的动漫艺术已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艺术与商业的成功范例,不但如此,动漫艺术在日本还影响到周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