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城镇建设规划的论述结合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实证分析,重点研究了在线县域空间层次统筹城乡规划发展进程中村镇规划建设问题,阐述了村镇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镇规划;管理;建议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推动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也是一个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城镇化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在城镇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绿油油的草地,城镇化本身就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要想完善发展城镇化就一定要解决号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问题,使城乡机会均等以及让城乡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城镇化在发展进程中,必须协调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的平衡,城镇化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必须保护古代建筑,传播文化。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肯定是长时间发展的过程,既要遵循科学原则,逐步有序,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所谓的新,就是指要坚持科学的方向,共同发展。
新型城镇化中村镇规划建设的工作重点
1.1 突出发展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重要载体。加强城镇中心的建设,对于带动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中心城镇建设,不断拓展城镇骨架,引导人口与产业向中心城镇集聚,通过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结构升级,商贸物流发展,增强中心城镇的集聚能力,服务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经过多少年,人口规模增长到什么数目,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多少公顷,村镇建设发展以改变镇容,改善环境,塑造亮点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对城镇实施开发建设,实施居住、休闲、商贸、工业分区。计划多少年以后完成镇域总体规划修编,在镇区主干道实施改善镇容镇貌、道路维修、自来水改造、垃圾处理场、联合联建住宅小区建设为重点,拉通断头路,拓展集镇骨架,完善集镇功能。适时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经过几年以后,完成对小镇的基础设施配套,通过招商引资,沿线布局3-5家骨干企业,打造镇域工业经济的支撑企业。
1.2 建设美丽幸福新村
以高标准建设好新农村聚居点和综合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镇域范围内实施“五改”、“五通”工程,五改就是指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房,五通是指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通宽带。建设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民风淳朴、文化活跃、社会稳定的新农村。切实加强村民聚居点整治。突出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大力实施以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环境卫生、垃圾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水体净化、环境美化。计划经过多少年,在什么年份完成多个居民点村庄整治,形成多个样板区,经过发展,基本上完成居民点的整治,镇容村貌、卫生明显变化、改造农村危房,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理等项目,通过迁村腾地,新增耕地,引导农村居民向规划聚居点集中建设。加强村庄道路建设。建设通村道路,完善村内道路网,村庄主次干道硬化率达一半以上,通村主干公路达四级以上标准。完善给排水系统。镇域农村村庄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做好水源地卫生防护、水质检验及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步伐。聚居点内排水以明沟和暗渠为主,普遍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双层沉淀等简易设施,有条件的地方铺设排水管道,采用氧化沟、生物塘、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集中式处理污水。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完善。村委会、文化活动场所、商业服务等建筑结合公共活动场地统一建设。村级组织办公和村民议事用房,文化活动场所、便民超市、村级卫生室等设施统一设置,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带头和辐射作用。
加强绿化建设与生态保护。镇域绿化覆盖面达一半以上,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及宅间空地,种植常绿植物,利用再生能源取代燃烧柴草,利用太阳能、沼气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减少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公用水池定期维护,及时清淤,保持水面洁净。保护植被,严禁乱砍乱伐,防止水土流失。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2.1 加强规划管理。
根据总体规划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修订和完善村镇发展规划,形成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衔接配套的完整的规划体系。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即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和“一书一证”(即选址意见书、乡村规划许可证)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工作机制。加大对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权威性。对随意改变规划造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2.2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管理机制。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必须切实解决农民如何融入城镇的问题,必须把农民的意愿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建立以就业为支撑,有服务来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农民的就业、住房、福利、保障等问题,促进农民变居民、农村变城镇,使农民顺利融入城市,真正过上城市生活。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投入。广辟门路,建立以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为主,国家、地方、企业等共同投资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小城镇建设投资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業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主体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突出抓好以环卫、绿化、道路、给排水、小区为重点的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改村镇环境,提升村镇品位,全面改善农村面貌。
2.3 坚持建管并重
村镇可持续发展一靠规划,二靠建设,三靠管理,强化建设管理是建设好村镇的重要环节。管理工作要突出三大内容,即规划管理、村容镇貌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行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完善村镇建设的成果。
3.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明确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到位。镇应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
结语: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拉动国内需求的最大动力,发展城镇化进程可以高效的激发城镇消费能力和投资潜力,李克强总理提出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幸福村镇,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地位无可替代。在以后长期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仍是发展的重点,全面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守相.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 社科纵横. 2014(02):09-11
[2] 钟群英.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模式初探[J]. 科技广场. 2013(11):22-25
[3] 宋正富.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巨大引擎[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06-08
[4] 钟国人.城镇化红利:靠什么样的金融激活[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3(06):39-41
[5] 于欣国. 浅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关系[J]. 才智. 2012(34):14-16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镇规划;管理;建议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推动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也是一个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城镇化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在城镇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绿油油的草地,城镇化本身就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要想完善发展城镇化就一定要解决号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问题,使城乡机会均等以及让城乡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城镇化在发展进程中,必须协调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的平衡,城镇化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必须保护古代建筑,传播文化。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肯定是长时间发展的过程,既要遵循科学原则,逐步有序,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所谓的新,就是指要坚持科学的方向,共同发展。
新型城镇化中村镇规划建设的工作重点
1.1 突出发展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重要载体。加强城镇中心的建设,对于带动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中心城镇建设,不断拓展城镇骨架,引导人口与产业向中心城镇集聚,通过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结构升级,商贸物流发展,增强中心城镇的集聚能力,服务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经过多少年,人口规模增长到什么数目,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多少公顷,村镇建设发展以改变镇容,改善环境,塑造亮点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对城镇实施开发建设,实施居住、休闲、商贸、工业分区。计划多少年以后完成镇域总体规划修编,在镇区主干道实施改善镇容镇貌、道路维修、自来水改造、垃圾处理场、联合联建住宅小区建设为重点,拉通断头路,拓展集镇骨架,完善集镇功能。适时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经过几年以后,完成对小镇的基础设施配套,通过招商引资,沿线布局3-5家骨干企业,打造镇域工业经济的支撑企业。
1.2 建设美丽幸福新村
以高标准建设好新农村聚居点和综合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镇域范围内实施“五改”、“五通”工程,五改就是指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房,五通是指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通宽带。建设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民风淳朴、文化活跃、社会稳定的新农村。切实加强村民聚居点整治。突出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大力实施以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环境卫生、垃圾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水体净化、环境美化。计划经过多少年,在什么年份完成多个居民点村庄整治,形成多个样板区,经过发展,基本上完成居民点的整治,镇容村貌、卫生明显变化、改造农村危房,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理等项目,通过迁村腾地,新增耕地,引导农村居民向规划聚居点集中建设。加强村庄道路建设。建设通村道路,完善村内道路网,村庄主次干道硬化率达一半以上,通村主干公路达四级以上标准。完善给排水系统。镇域农村村庄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做好水源地卫生防护、水质检验及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步伐。聚居点内排水以明沟和暗渠为主,普遍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双层沉淀等简易设施,有条件的地方铺设排水管道,采用氧化沟、生物塘、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集中式处理污水。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完善。村委会、文化活动场所、商业服务等建筑结合公共活动场地统一建设。村级组织办公和村民议事用房,文化活动场所、便民超市、村级卫生室等设施统一设置,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带头和辐射作用。
加强绿化建设与生态保护。镇域绿化覆盖面达一半以上,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及宅间空地,种植常绿植物,利用再生能源取代燃烧柴草,利用太阳能、沼气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减少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公用水池定期维护,及时清淤,保持水面洁净。保护植被,严禁乱砍乱伐,防止水土流失。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2.1 加强规划管理。
根据总体规划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修订和完善村镇发展规划,形成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衔接配套的完整的规划体系。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即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和“一书一证”(即选址意见书、乡村规划许可证)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工作机制。加大对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权威性。对随意改变规划造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2.2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管理机制。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必须切实解决农民如何融入城镇的问题,必须把农民的意愿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建立以就业为支撑,有服务来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农民的就业、住房、福利、保障等问题,促进农民变居民、农村变城镇,使农民顺利融入城市,真正过上城市生活。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投入。广辟门路,建立以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为主,国家、地方、企业等共同投资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小城镇建设投资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業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主体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突出抓好以环卫、绿化、道路、给排水、小区为重点的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改村镇环境,提升村镇品位,全面改善农村面貌。
2.3 坚持建管并重
村镇可持续发展一靠规划,二靠建设,三靠管理,强化建设管理是建设好村镇的重要环节。管理工作要突出三大内容,即规划管理、村容镇貌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行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完善村镇建设的成果。
3.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明确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到位。镇应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
结语: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拉动国内需求的最大动力,发展城镇化进程可以高效的激发城镇消费能力和投资潜力,李克强总理提出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幸福村镇,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地位无可替代。在以后长期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仍是发展的重点,全面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守相.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 社科纵横. 2014(02):09-11
[2] 钟群英.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模式初探[J]. 科技广场. 2013(11):22-25
[3] 宋正富.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巨大引擎[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06-08
[4] 钟国人.城镇化红利:靠什么样的金融激活[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3(06):39-41
[5] 于欣国. 浅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关系[J]. 才智. 2012(3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