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thj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已经经过7年的探索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基层学校都在努力理解、践行和倡导教育的新理念,身体力行地推行素质教育,努力达成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7年的改革,大家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在教学领域,这项改革的成果更是百花齐放、活跃而且深刻。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也在健康、迅速、有序地发展。教育部在今年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特别明确提出,今后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重点都将转到提高质量上来。这就必然要聚焦教学领域,而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弊端的必由之路。在教学领域进行深刻变革是我们当前的主要课题。北京市在2007年秋季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市教委、市教科院、市教育学会各方齐心协力,对于推进高中新课程做了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整个改革实验工作有序、健康。此次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正是北京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
  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的预实验尽管是从高中选修课切入,但是带来的变化不仅仅限于此,而是涉及教育教学整个领域的变革。在最近召开的北京市普通高中“信息化与教学方式改革”全国研讨会上,我注意到,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变革的内涵、途径、方式究竟是怎样的?我们的一线教师都在不断思索这个问题。教育不可能回避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孤立存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大环境变化发展的影响,受到网络信息及技术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社会,学生如何开展学习?这是当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新时代的特点进行深刻认识,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如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学习方式。我们的学生将来要步入的是信息化时代,但如今很多的课堂仍然在延续十几年、几十年前的传统方式,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市的新课改探索既是对信息时代特征认识的积极回应,也是面临挑战所做的教育教学方式的突破。
  “学会学习”涉及到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这也会涉及到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如何建立新的概念,如何将新的概念和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行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探索、从不同角度形成对某一概念的认识。今天我们探索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的整合,指向的正是如何看待学生的经验,如何看待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建立,如何看待学生的技能。在信息网络时代到来的时候,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和学习态度。比如说,要实现学生在网络上的学习,学生在计算机上会不会操作,在网络上他们能不能与大家讨论,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是否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理解各种不同的意见,如何对待与自己相悖的意见——这些都对学生新的学习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网络时代,我们的课堂教学所发生的变化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而是涉及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我们一定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创设一种崭新的、能够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到来的学习环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也要让我们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变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从容应对信息网络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
  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是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应该有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北京市的课改在建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环境方面,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学生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观等方面做了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我们看到,当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对学生的不信任到对学生有信心;由原来的课堂权威控制者到积极的倡导者、鼓励者。我看到教师正在建立一种以信心、耐心、巧思、尊重、平等为核心的教学观。这种变革是一种观念的变革,体现了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是运用信息技术探索课堂教学变革的一条新路子,必将涉及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角色的认定和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我们过去常常提倡“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要求将每堂课所讲内容当堂消化。然而,现在提出要“耐心等待”,因为学生对新事物建立正确的概念,需要反复思考,需要学习的过程。因此,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能够做到及时消化。一些教师提到要重建教材观,这也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和经验,不可能仅仅凭借教材就能全部涵盖。同时,不同学生个体对知识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的结合能够扩展教学内容,把教科书当做圣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今天,我们运用新的技术要努力实现: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实现参与的可能性、积极性,从中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和趣味,从而认识人生、认识自我、认识未来。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足够的潜力和智慧参与到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知识点,也不仅仅是让他们考上理想的大学。我们应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回归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对于素质教育的时代性理解上来。北京的课改实验意味深长,虽然是从高中选修课开始的,但是它将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全局,对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了一个好的切入口。希望北京市成为全国课程改革的表率,成为龙头,成为高中课程改革的“航空母舰”。我希望北京市好好梳理相关经验,特别是如何利用“虚拟课堂”的优势将更多的农村学校纳入到课程改革的行列,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其他文献
声音要素在多媒体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要素,会使实际教学增色不少。多媒体教学中的声音要素主要是指课件动画播放时的各种常规声音(音乐、课文朗诵等)、特效音、视频伴音等,起到了引起学生兴趣、增强注意力、烘托课堂氛围、协助理解文本等重要作用;但声音要素如果利用不当则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忽视文本等弊端。  以语文教学为例,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我们会出现这样的误区:单纯追求动
《史记》概说  司马迁《史记》乃一代大典,博大精深,融文史哲经于一书,内含诸多大智慧,治国理家,修身究学,借鉴资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座文化宝藏,鲁迅先生评之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了它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它流传了两千多年,基本上完整地被保存下来,从其诞生至今,私人和官方频繁传抄和刻印,注释、翻译和节选本众多,研究成果浩瀚,目前已形成专学——“《史记》学”。研
2012年4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系统召开了一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与以往会议不同的是,近千人规模的会议,现场却仅有数十人,其中还包括北京教育新闻中心、朝阳区文明办、朝阳区委教工委、朝阳区教委的领导。大部分参会人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朝阳区教育系统基层单位的350个分会场同时参加会议,还有300余所民办学校通过网上直播平台收看会议。  会议中,主会场与分会场可以同时观看精神文明建
中关村第二小学于1971年建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目前学校共有中关村、华清、百旺三个校区,已发展成为拥有111个教学班、264名教职工、4678名学生的品牌学校。为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师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实现学校与社会、师生和家长之间便捷有效地沟通,我校提出了“打造数字校园,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空间”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目标和规划方案,以“自下而上”的决策与应
今年暑假,北京大学的汪琼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网主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网络课程可谓“人气爆棚”。据统计,仅第一期课程全国就有2.5万人报名参与,并最终有约5000人获得学位证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翻转课堂在神州大地的火热态势仍在延续。  为什么翻转课堂能持续火这么久?邓肯·瓦茨对病毒式传播的研究,或许可以解释自从我刊2012年将其引入国内后,迅速引起教育界同仁关注并形成热潮的原因。他认为:“潮流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  站在时代发展新的起点,国家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新的顶层设计,空前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教育信息化可以破解长期以来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难题。这也反应了社会各界对于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要的
案例一:在一堂网络课上,一位教师让学生进行电脑操作,这位教师说:“请同学们双击熊猫图标打开专题网站。”有一些学生似乎不能理解“双击”的含义,茫然不知所措。这时,一位学生大声地说:“就是‘摁’两下鼠标。”众学生才恍然大悟,把这个文件打开。  案例二:在一次信息技术课教学比赛中,一位教师只用几句话创设了情境,接着开始让学生自学教材。学生学完后,教师让学生上前来汇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他的点评就“对吗
九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上过许多节课。大部分已经印象模糊了,但有一节课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是一节区级公开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VB程序设计中timer控件的使用方法。为了这堂课,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充分研究教材和学情后,结合学生生活,我定下了《魅力朱家角》这个课题,并精心设计了以下任务:让学生找出4幅自己心目中最能代表朱家角古镇的图片,利用VB程序中的4个timer控件
关于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的阅读。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新鲜或不成熟的阅读感受,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发散性思维。这个要求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念。这个要求不仅符合一般的阅读规律,更符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规律。很多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
随着现代性发展,身处都市丛林的我们时常会被无休止的忙碌和繁复所裹挟,时刻在追求简单,却发现陷入无尽的时空漩涡之中。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时间都去哪了,忙碌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这种对于慢节奏、闲暇生活的期盼,成为人们对安逸生活最初梦想的共同“乡愁”。前些年,一曲《时间都去哪了》传唱街头巷尾,而木心先生的《從前慢》也在网络迅速传播得到广泛共鸣:“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