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生成性资源 让课堂绽放异彩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2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上过许多节课。大部分已经印象模糊了,但有一节课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是一节区级公开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VB程序设计中timer控件的使用方法。为了这堂课,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充分研究教材和学情后,结合学生生活,我定下了《魅力朱家角》这个课题,并精心设计了以下任务:让学生找出4幅自己心目中最能代表朱家角古镇的图片,利用VB程序中的4个timer控件,实现每隔两秒显示一幅图片的效果。我还利用学生熟悉的“4×100米接力赛”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知识迁移,顺利地过渡到利用timerl触发timer2、timer2触发timer3、timer3触发timer4的“触发接力”,从而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课难点。
  
  遭意外:陷入两难境地
  
  我试讲了两个班以后,感觉效果很好,学生通过这个实例顺利地掌握了timer控件的用法。经过两次试教,我对教学的每个环节又进行了仔细的推敲,以保证公开课能按照我的教学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
  公开课上,意外却发生了。前面两个活动(“学生选出4幅图片”和“让后面3幅图片一开始不显示”)还在我的控制之内,可当进入第三个活动,即实现每隔两秒显示一幅图片时,学生自主探究刚刚两分钟,就有不少学生举手说完成了。当时,我想这个班的学生动作真快,两分钟就完成了其他班级需要六七分钟才能完成的内容。随即我选出一位学生代表到教师机上演示操作步骤。学生的演示让我大吃一惊,他完全没有按我事先设计的timerl触发timer2(4×100接力赛)的方法来做,而是把4个t i m e r控件的Interval(间隔)属性分别设置成了2、4、6、8秒,运行程序的效果却与前一种方法一样,并且每个timer控件中的语句还比我设计的方法少了一句“timer.enabled=true”。提问其他几位完成的学生,发现他们也都是用这种方法做的。
  正是这个意外的插曲,使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按照学生的方法,其他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任务,但接下来我原先设计的方案怎样执行?不做的话,时间还剩10分钟,又如何处理?如果否定这位学生的做法,那更不可取。一方面学生的方法简便,结果正确,应该说高效地完成了任务;另一方面学生考虑出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说明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应该给予肯定。
  
  巧应对:变意外为亮点
  
  经过短暂的思考,我先在课堂上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方法简便。由于本课教学难点在于timer控件的使用,学生的方法只用到了Interval属性,而Enable属性也是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我决定让学生对第二种方法进行尝试。我引导学生:“前面不少同学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下面老师提高点儿难度,要求4个timer控件都设置成两秒,同样实现每隔两秒出现一幅图片,程序要做哪些改动?请完成了第一种方法的同学进行尝试。”这样的过渡既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又把原来的教学设计活动临时改为提高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后更加专注于克服另一道难关。随后,学生经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把另一种方法也实现了,从而掌握了timer控件中Enable属性的用法。
  课后,听课教师都觉得“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个环节很好,但在教案上没有体现。当我解释是这堂课上的“意外”时,引发了教师们的一系列思考。在以往的课堂上,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特别害怕“小插曲”,一旦遇到学生不按教师事先设计的思路走的情况,很多教师会尽可能地阻止学生继续下去,明确告诉学生不能这样思考。这样一来,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反观这堂课,正是这个意外的插曲,使课堂增色不少,成为本课的亮点。
  
  寻对策:多管齐下 从容应对
  
  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形,应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在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为了在出现意外情形时能从容应对,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 做好充分的预设 设计灵活机动的环节
  教师在写教学设计时要多考虑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且应该设计教师能灵活掌握的环节。这种环节在我从这堂课以后的教学设计中都有所体现。例如,新教材中有一节《邮件合并——运动奖状打印》,由于教材上步骤较详细,我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由于各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各班的完成情况大不一样。就我任教的班级而言,一个班5分钟就完成了,另一个班花了近15分钟才完成。由于课前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设计中增设了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让做得快的班级开展评价活动。这样就避免了课堂“时间剩余很多”的局面。
  
  2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平时多钻研教材
  只有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提高了,才能从容地应对课堂中的各种预料不到的情况。假如在课堂上学生提出另外一种解题方法,而教师对这种方法研究甚少,甚至不大清楚,只能强行阻止学生探讨下去。这样做既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又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降低。因此,教师平时要多钻研教材,特别是二期课改的新教材,由于师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课堂教学中出现“小插曲”的可能性增大。教师在吃透了教材的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小插曲”。
  
  3 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
  面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我们不但不能排斥,而且应该欢迎。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课堂中万一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你事先没考虑到的,只要问题本身有价值,教师就应该尽一切可能同学生探讨下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及时在课堂上调整教学。即使这样做可能让这节课的部分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完成,但是通过和学生探讨问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会变得很强烈。
  
  善运用:因事制宜 随机应变
  
  在课堂上遇到意外时,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正是由于这些课堂上生成的深层次资源,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教与学的互动才会更加有效。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小插曲”都需要在当时的课堂上解决。这里所讲的深层次资源是指和课堂教学相关并且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很难,并且和本堂课教学知识没什么联系,教师就应该告诉提问的学生,这个问题和本堂课的知识关联不大,可以在课后单独探讨,从而避免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影响教学效果。曾经听过一堂VB程序设计课,由于教师的风格属于“有问必答”型,在讲到设计评委打分“求平均分”的流程图时,有学生提出现实中的评委打分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这位教师觉得很有道理,当堂和学生探讨,把流程图改动了。由于这种情况画流程图很复杂,需要增加最大值、最小值的比较环节,结果课上花了15分钟才解决问题,后面的环节就只能走过场,到了下课还有内容没完成。实际上,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探讨的问题与这节课的知识关联不大,本来这个环节应该花2—3分钟快速过渡,引出下面的分支嵌套。如果教师当时对提问的学生解释,会在课后单独探讨,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因此,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层次资源,而不是“来者不拒”。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课堂上才会出现更多精彩的“小插曲”。通过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生成性问题,我们的教学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南》明确指出,本届活动的主题是“探索与创新”,“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探索指的是过程,是参赛作品必须经过作者本人实践、由作者本人创作的,因此,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突出其主体参与性。创新则涉及的范围很广,指的是无论作品的选题、内容、应用技
基本理念  满足基础需求、突出特色的学校信息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实际、分步建设、满足基础需求、凸显特色”。具体而言,是指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时,首先,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方向,设计和规划发展方案;其次,从经费角度和实际需求角度考虑,主要借助海淀区教育信息化领先发展的优势,依据发展方案分步实施,确保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平台的成功建设;最后,在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结合
陈素琴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二小学校长,先后获得“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管理干部”、“朝阳区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受到全体师生、家长、领导以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  陈素琴,1987年7月参加工作,曾在京通小学担任教师、主任职务,在南磨房中心小学担任副校长职务,如今在劲松二小担任校长、书记职务。不同的工作岗位使陈校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成就了其与众不同的校长作风和独具
声音要素在多媒体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要素,会使实际教学增色不少。多媒体教学中的声音要素主要是指课件动画播放时的各种常规声音(音乐、课文朗诵等)、特效音、视频伴音等,起到了引起学生兴趣、增强注意力、烘托课堂氛围、协助理解文本等重要作用;但声音要素如果利用不当则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忽视文本等弊端。  以语文教学为例,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我们会出现这样的误区:单纯追求动
《史记》概说  司马迁《史记》乃一代大典,博大精深,融文史哲经于一书,内含诸多大智慧,治国理家,修身究学,借鉴资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座文化宝藏,鲁迅先生评之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了它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它流传了两千多年,基本上完整地被保存下来,从其诞生至今,私人和官方频繁传抄和刻印,注释、翻译和节选本众多,研究成果浩瀚,目前已形成专学——“《史记》学”。研
2012年4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系统召开了一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与以往会议不同的是,近千人规模的会议,现场却仅有数十人,其中还包括北京教育新闻中心、朝阳区文明办、朝阳区委教工委、朝阳区教委的领导。大部分参会人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朝阳区教育系统基层单位的350个分会场同时参加会议,还有300余所民办学校通过网上直播平台收看会议。  会议中,主会场与分会场可以同时观看精神文明建
中关村第二小学于1971年建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目前学校共有中关村、华清、百旺三个校区,已发展成为拥有111个教学班、264名教职工、4678名学生的品牌学校。为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师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实现学校与社会、师生和家长之间便捷有效地沟通,我校提出了“打造数字校园,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空间”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目标和规划方案,以“自下而上”的决策与应
今年暑假,北京大学的汪琼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网主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网络课程可谓“人气爆棚”。据统计,仅第一期课程全国就有2.5万人报名参与,并最终有约5000人获得学位证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翻转课堂在神州大地的火热态势仍在延续。  为什么翻转课堂能持续火这么久?邓肯·瓦茨对病毒式传播的研究,或许可以解释自从我刊2012年将其引入国内后,迅速引起教育界同仁关注并形成热潮的原因。他认为:“潮流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  站在时代发展新的起点,国家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新的顶层设计,空前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教育信息化可以破解长期以来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难题。这也反应了社会各界对于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要的
案例一:在一堂网络课上,一位教师让学生进行电脑操作,这位教师说:“请同学们双击熊猫图标打开专题网站。”有一些学生似乎不能理解“双击”的含义,茫然不知所措。这时,一位学生大声地说:“就是‘摁’两下鼠标。”众学生才恍然大悟,把这个文件打开。  案例二:在一次信息技术课教学比赛中,一位教师只用几句话创设了情境,接着开始让学生自学教材。学生学完后,教师让学生上前来汇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他的点评就“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