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美育的重要途径,也被广泛关注。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与挑战,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育; 观念淡薄;师资缺乏;教法陈旧; 转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64-02
作者简介:刘鸿德(1964-),男,甘肃民勤人,大学本科生,中学一级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美育的重要途径,也被广泛关注。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尤其是地处偏僻的地区,这种差异就更加明显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念淡薄,重视不够
据调查,许多学校至今仍然念着应试教育这本经,虽然课表上排着这门课,但实际上都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有些年级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这门课就“流产”了,再则是根据农村生活的现状,许多家庭由于生活贫困,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上大学这条途径摆脱困境,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重“主课”,轻“副课”,教育成畸形发展,尽管上级主管部门一再倡导加强音体美教学、督促美育课的落实,但真正能做到的学校很少。
2 师资缺乏,质量堪忧
师资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保障,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课领域的教学水平。农村音乐教师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一些所谓的音乐教师也无非是在这方面有特长的被别人称为“土八路”的人,在农村的音乐教师队伍里,“科班”出身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在这个队伍里即使是从事专业音乐教学的教师,由于学校的各种考核、评优、晋级等因素的制约,不得不“忍痛割爱”,另起炉灶——改教“主课”了。
3 设备简陋,资源匮乏
教学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许多农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在这方面的投资甚少,有的学校至今还没有一件象样的教学乐器,有的学校尽管迫于无奈购置了电子琴,那也是价格相当便宜的儿童电子琴,用于教学就根本不行,有些学校平时在这方面不重视、不投资,遇到上面的检查,就东挪西借应付差事,事后又依然如故。
4 教法陈旧,结构单一
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由于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自主探究,获取外界信息和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 一课一支歌。至于新编教材的有些章节,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开展正常教学,只能放弃,如音乐欣赏课,因为学校没有订购相关章节的音像资料,所以教师只能介绍而已;音乐表现与创造课,由于上小学时就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尤其是乐器的演奏,歌曲的创作就更谈不上了,到了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重了,整天埋在书堆里,哪有功夫去顾及这些。
针对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美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早有先见:孔子的“六艺”,“乐”居第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开启人类心灵的三把钥匙,音乐为其中之一。大量科学实验证明了音乐在塑造人的品格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音乐的美育作用,尤其在今天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美育作为一种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不容忽视的。音乐教育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待遇,我们应正确处理和解决好“主课”与音、体、美等“副课”的关系,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2)加强培训,增强素质:根据广大农村艺术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在近几年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培训,有些地方还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获取信息,倡导教师通过函授、自学等途径不断“充电”、不断进取,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环境。大胆尝试,合作探究,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上,动脑筋、想办法,改善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3)加大投资,完善设施:目前,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逐年加大,学校应多方积极筹措资金,装备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及音像资料等。师生还可以自己购置一些简易的乐器,如口琴、竖笛、二胡等作为辅助。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做到时间、内容、场地有保障,不得随意侵占。学校应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使艺术学科与其它学科处在一个视平线上,使得音乐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乃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使农村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
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与挑战,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村音乐教师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从而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并进。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逐年加大。我们应该坚信农村的音乐教育不再是闲滩空地,它将一改昔日的面貌,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关键词】音乐教育; 观念淡薄;师资缺乏;教法陈旧; 转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64-02
作者简介:刘鸿德(1964-),男,甘肃民勤人,大学本科生,中学一级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美育的重要途径,也被广泛关注。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尤其是地处偏僻的地区,这种差异就更加明显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念淡薄,重视不够
据调查,许多学校至今仍然念着应试教育这本经,虽然课表上排着这门课,但实际上都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有些年级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这门课就“流产”了,再则是根据农村生活的现状,许多家庭由于生活贫困,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上大学这条途径摆脱困境,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重“主课”,轻“副课”,教育成畸形发展,尽管上级主管部门一再倡导加强音体美教学、督促美育课的落实,但真正能做到的学校很少。
2 师资缺乏,质量堪忧
师资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保障,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课领域的教学水平。农村音乐教师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一些所谓的音乐教师也无非是在这方面有特长的被别人称为“土八路”的人,在农村的音乐教师队伍里,“科班”出身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在这个队伍里即使是从事专业音乐教学的教师,由于学校的各种考核、评优、晋级等因素的制约,不得不“忍痛割爱”,另起炉灶——改教“主课”了。
3 设备简陋,资源匮乏
教学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许多农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在这方面的投资甚少,有的学校至今还没有一件象样的教学乐器,有的学校尽管迫于无奈购置了电子琴,那也是价格相当便宜的儿童电子琴,用于教学就根本不行,有些学校平时在这方面不重视、不投资,遇到上面的检查,就东挪西借应付差事,事后又依然如故。
4 教法陈旧,结构单一
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由于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自主探究,获取外界信息和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 一课一支歌。至于新编教材的有些章节,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开展正常教学,只能放弃,如音乐欣赏课,因为学校没有订购相关章节的音像资料,所以教师只能介绍而已;音乐表现与创造课,由于上小学时就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尤其是乐器的演奏,歌曲的创作就更谈不上了,到了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重了,整天埋在书堆里,哪有功夫去顾及这些。
针对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美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早有先见:孔子的“六艺”,“乐”居第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开启人类心灵的三把钥匙,音乐为其中之一。大量科学实验证明了音乐在塑造人的品格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音乐的美育作用,尤其在今天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美育作为一种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不容忽视的。音乐教育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待遇,我们应正确处理和解决好“主课”与音、体、美等“副课”的关系,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2)加强培训,增强素质:根据广大农村艺术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在近几年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培训,有些地方还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获取信息,倡导教师通过函授、自学等途径不断“充电”、不断进取,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环境。大胆尝试,合作探究,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上,动脑筋、想办法,改善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3)加大投资,完善设施:目前,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逐年加大,学校应多方积极筹措资金,装备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及音像资料等。师生还可以自己购置一些简易的乐器,如口琴、竖笛、二胡等作为辅助。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做到时间、内容、场地有保障,不得随意侵占。学校应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使艺术学科与其它学科处在一个视平线上,使得音乐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乃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使农村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
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与挑战,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村音乐教师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从而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并进。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逐年加大。我们应该坚信农村的音乐教育不再是闲滩空地,它将一改昔日的面貌,孕育着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