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a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正负两反面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自然也深受其影响。本文指出应优化大众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33-01
  
  在一个以大众传播为纽带所联接的社会里,大众传播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同样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此,研究大众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及如何优化其影响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大众传播概述
  从英语来看,“传播”也即communication。其含义很多,主要是:通信,传达,交流,交往,传染,交通等。但许多人认为二者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传达”消息、意识等及“传染”疾病等的意思,但communication却含有“运输”货物与人及双向交流之意。据此,“传播”的真正定义应该有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的—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狭义的—人﹙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①本文所研究的属于人类传播。一般来说,传播可以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陈万柏认为,所谓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网络等,向为数众多的人提供信息的过程。②
  二、大众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
  (一)大众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影响
  首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从媒介中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从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其次,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素质。传播载体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是数字化的创新化的,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加强传播理论知识和传播能力的培养。再次,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素质。现代传播打破了教育者知识“一统天下”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就会主动接触并深入学习信息网络技术。
  (二)大众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消极影响
  大众传播能为思想政治者研究提供大量的资料。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干扰教育者的思想。另外,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五花八门,呈爆炸状态。大众传播中的两性地位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媒介符号的性别歧视影响了大学生性别社会意识,渲染的消费文化与时尚文化误导了大学生价值选择等等。所有这些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难度。
  三、优化大众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对策
  (一)提升媒介素养
  首先,加强技术层面的能力培养。技术层面的能力培养包括使用媒介能力和制作媒介产品能力。这是媒介素养的基础。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拒绝大众传播对人们带来较之“印刷时代”来说算是翻天覆地的影响,甚至拒绝学习、使用媒介这一载体,就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主动学习媒介知识,获取并传播媒介信息。其次,加强思维层面的能力培养。思维层面的能力培养包括认知媒介及媒介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具备对媒介信息、媒介组织的批判质疑和分析评价的能力。这是媒介素养培养的核心。大众传播所承载的信息良莠不齐,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既不能盲目照搬照用,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如何解读、理解、运用这些媒介信息,自觉抵抗消极信息的侵袭,批判地“拿来”应用于教育事业,这才是我们每个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做的。再次,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水平。各个高校应开设关于新闻传媒课程,依靠新闻专业直接培养一批合格的教育者。
  (二)强化网络运用能力
  首先,树立网络意识。现在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意识到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忽视网络对社会的影响,这样一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就会下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更新观念,强化网络素质修养。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实际工作中敢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和新方法。其次,进行网络知识培训。当前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是要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这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否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④因此,高校有关部门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包括网上查询、联络及发帖讨论、软件设计制作等方面的技能。再次,重点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骨干。要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专家”,并从中挑选出一批骨干,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学习,使他们具备自主运用网络设计、制作、开发运用的能力。
  
  注释:
  ①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②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2页.
  ③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253页.
  ④赫鹏飞.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赤壁之战与襄阳战役,说明古今中外成功的战例,都是在谋划上占据了先机,才取得最终胜利的。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局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谋划的重要性。  关键词谋略 赤壁之战 襄阳战役  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259-01    战争不仅仅是武器的对抗,人数的对峙,更多依靠的是谋略的运用,简而言之,就是人的智慧的斗争,
摘要学习型公安机关作为一种新型公安机关,在其构建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障碍,本文认为其中最重要的障碍就是公安民警的学习理念障碍,了解我国公安民警现有的学习理念障碍是构建学习型公安机关的关键。  关键词学习型公安机关 学习理念 公安民警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184-01    在学习型公安机关构建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如公安民警学习惰
摘要:一个检察官权衡各种价值,将案件上行至检察委员会而规避责任的行为取向并不意味着他无从宽宥。司法实践中的诸多案例表明,不完善的责任追击机制、议案机制或者社会政治因素都可能导致检察官作出这一选择。  关键词:执法过错责任 交互性压力 责任追击  作者简介:王升洲,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中图分类号:D9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169-02  一
摘要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信息化是反贪污贿赂检察工作的新体系,是推进反贪污贿赂检察工作现代化改革的重要过程。如何统一和完善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信息化的理论基础,在各地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统一、高效的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职务侦查运行系统,是实现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信息化进程中亟待完成的基础性任务,本文以查处行贿犯罪案件为视野,探讨构建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信息化体系。  关键词贪污贿赂 侦查 信息化 行贿  作
摘要工科院校法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特色性、复合性和应用性。本文指出工科院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重在课程设置,而课程设置的改革既要符合一般法律人才的培养方式,又要突出工科院校法学本科专业的特色。  关键词工科院校 法学本科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20-02    一、工科院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
摘要取得时效制度应否在民法中确立,以及支撑取得时效的价值基础,是研究该制度的先决条件。从立法例来看,自罗马法以来,绝大数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在民法中都规定了取得时效制度,似乎对该制度并无争议,然而时效制度只是法典固定下来的东西,而且亘古不变,当今社会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从新研究取得时效的价值基础则成为必要,也是本文所欲达到的目的。本文试从取得时效的事实基础入手分析取得时效的客观功能,进而分析取得
摘要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成人教育的生源逐年萎缩。为了顺应时代的特征对成人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现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分析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方向。  关键词成人教育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97-02    成人教育在我国已有几十
摘要从权力来源角度难以充分证明村委会具有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这是实践中僵化运用《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4款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款所致。受到美、英司法审查受案标准的演化的启示,从公共职能角度重析村委会被告资格,人民法院以被告不适格为由做出的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决定或许是错误的。  关键词行政诉讼公共职能被告资格法律授权组织  作者简介:王洁,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09级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硕士研究
摘要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要求是以善法、正义的刑法规范评价人的行为,限制国家刑罚权的运用和保障公民人权。考夫曼的类推理论与传统的类推大不相同,其与罪刑法定原则具有一致性,把握考夫曼类推理论的借鉴点进而对其借鉴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罪刑法定原则 考夫曼类推理论 刑法规范  作者简介:王文博,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法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
摘要主观明知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原因在于主观故意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不容易表现出来。现实中,对于主观故意认定的方法往往只限于对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的突破。而毒品犯罪的隐匿性,即使在人赃俱获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也往往以对于毒品不知情为辩解而逃避法律制裁。为了解决这一法律难题,司法解释及一些地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通过客观行为的证实来推定主观故意的存在。  关键词毒品犯罪 刑事推定 犯罪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