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及血浆白介素32表达的影响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utz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已有研究证实白介素32(IL-3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表达增高且与气流受限程度相关,提示IL-32可能与COPD的异常炎症反应和疾病进展有关.本研究拟观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稳定期COPD患者IL-32表达的影响,探讨IL-32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所有受试者共分为4组:稳定期COPD患者32例,健康吸烟者18人,健康非吸烟者18人.其中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接受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50μg/500μg,2次/d)及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21μg/120μg,4次/d)治疗随访3个月,随访前后收集临床资料、肺功能、诱导痰、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诱导痰上清及血浆中IL-3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治疗前各组受试者间诱导痰及血浆中IL-32浓度及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PD组患者的诱导痰IL-32浓度与痰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圣乔治呼吸评分(SGRQ)均无相关性.COPD组血浆TNF-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血浆IL-32浓度呈正相关(r=0.65,P <0.001).治疗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及血浆IL-32浓度、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巨噬细胞计数及肺功能FEV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治疗后SGRQ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组治疗前后SGRQ无显著差异.结论 IL-32与COPD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增多无明显相关性,但可能参与了COPD全身炎症反应.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但其对IL-32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频率和白细胞介素(IL)17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细胞内因子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CHB患者、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在二氮嗪(diazoxide,DZ)后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由严重长期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ICM治疗重点在于对心功能的调整、心律失常的操控和心肌再生.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都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本文就ICM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常见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占位性病变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对病灶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
目的 探讨如何使喉癌术后呃逆的护理工作更系统、有效、规范.方法 对喉癌术后呃逆的护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喉癌术后呃逆护理流程图,制定呃逆护理操作规程.加强对护士呃逆
采用问题指导下综合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开展护理心理学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互动,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CCA1和SCCA2 m RNA的表达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观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
肾部分切除术作为一种保留肾单位手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手术技术及器械的发展进步,腹腔镜肾部分切除在国内外已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目前主要在
目的 对比单眼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混合植入Toric和多焦点或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后的视功能状态.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30例单眼角膜散光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非
目的:系统评价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致命性心力衰竭的风险。方法:以“rosiglitazone”、“randomizedclinical trial”和“human”为关键词,分别检索Medline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