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场景集的智能园区多能源微网多目标配置优化研究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ushu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面向智能园区的多能源微网是实现不同类型物理能源系统耦合,提高可再生能源终端能源消费占比的重要途经。通过制定恰当的多能源微网规划,对于保证多能源微网项目投资收益以及推动多能源微网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该文以园区级多能源微网为研究对象,在利用隐马尔可夫构建典型场景集以压缩系统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多能源微网配置多目标优化模型架构,并利用某园区实际负荷数据和分布情况,对比分析不同情景下2种不同配置方案的结果和优劣势,定量阐述了多能源微网在降低系统排放强度和系统投资成本方面的优势。
其他文献
报纸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病死率高,发病特征为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右心后负荷逐渐增加致右心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PH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预后较差。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对健康知识掌握不多,常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不按医嘱用药、不合理饮食等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猝死等并发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治疗PH必要环节,多种因素影响患者
期刊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的病理机制为肺动脉内的纤维化血栓阻塞血管,影响血流动力学,完成血运重建是其治疗的关键,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是肺动脉段以下血运重建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意义、常见并发症,并结合本中心经验对其技术要点和临床管理进行阐述。
期刊
目的 通过归纳和分析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因子水平变化,为该病症的快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为患者组,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12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基本资料、生活习惯和血液检查指标的差异,筛选出与诊断相关症状和因子;根据肺动脉高压差异,将患者组分为I型患者组33例、Ⅱ型
期刊
<正>9月19日上午,上海市节能协会、黄浦区发改委联合组织黄浦区重点用能单位代表近30人参观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的国家级"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据悉,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新校区960亩的校园,相当于一座超大规模的智慧能源实验室。校园内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由风光储一体化的智能微网、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智能热网、智慧能源管控
期刊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CBL+TBL教学模式在留学生中医妇科学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冠疫情期间参与中医妇科学线上学习的2018级中医班留学生实施该教学法,通过期末综合成绩评定和问卷调查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应用线上翻转课堂结合CBL+TBL教学模式的2018级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优于常规线上教学的2016级和2017级学生的成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
期刊
<正>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心肌急性泵衰竭,心输出量降低的状态,会导致终末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最终危及生命[1]。CS原因居多,其中最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虽然目前针对CS患者的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和相关机械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短期预后[3-5],但院内死亡率仍高达27%~5
期刊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根据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RS)的分类,将PH分为五组:包括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第1组)、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第2组)、肺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第3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其
期刊
目的:探讨和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BOPPPS联合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在中医骨科技能实训课程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某医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的54名骨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骨科医护人员的接受教学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名。对照组通过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和干预。观察组通过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BOPPPS联合虚实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干预。通过评价中医骨科医护人员的
期刊
临床药师对1例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及肺部感染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了分析与监护,同时为患者提供了用药指导,配合医师提高了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本病例实际情况,对医师用药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药师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让药学知识与临床实际更好地结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为类似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