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朱德命周希汉绕道看望左权母亲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e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7月,围歼白崇禧集团的行动和衡宝战役正在谋兵布阵,对当时作战机械化程度较低的解放军来说,时间相当紧迫。然而一向兵贵神速的解放军,此刻却要不惜耗费一天的时间绕道醴陵的黃茅岭村,向一位老人敬礼……中央军委为何下达这样一道命令?
  中央军委的特殊命令
  这是1949年湖南解放时众多广为传诵的故事之外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插曲。数十年后,当年那一幕能够留下的,也仅仅只有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1949年二野入湘后一位姓孙的随军记者请人拍摄的。
  照片是这个故事无数个感人场景中的一个瞬间。
  在醴陵市新阳乡黄茅岭村,1905年,一个男孩在这座小山村出生,名字叫左权。1924年春节前夕,左权参军离家。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是抗日前线一名立下赫赫战功的高级指挥员。
  1942年5月25日,在辽县一次反“扫荡”的突围中,左权不幸被炮弹的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后来,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几乎同时为左权将军举行了追悼会。
  1949年7月,在指导长沙和平解放的同时,毛泽东也在筹划对白崇禧集团的作战部署,决定采取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打垮、消灭白崇禧集团。
  围歼计划的作战部署是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第四兵团)共60万大军,沿东中西三路展开,撒开围歼之网。1949年7月18日,经过一个月的急行军,罗舜初率领的40军(属第十二兵团),经通城抵达浏阳。一路上,始终没能逮住白崇禧的主力。
  一天中午,罗舜初刚刚得到二野司令部同意其就地休整的准许,却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直接下达的一道命令。命令要求在情况允许时,40军绕道前往醴陵,并指明行进路线要经过醴陵黄茅岭村一户人家家门口。
  军委指示的前进路线,多绕出30公里的路。罗舜初决定率全军师团级干部(30多人)先行出发,待部队完成战略转移后,再全员跟进,绕道醴陵黄茅岭村,去执行这道特别命令。同时,在东面,二野第四兵团一部正向湖南方向进发。周希汉是四兵团13军军长,是陈赓手下好打仗和会打仗的军长,另外两个军是第14、15军,军长分别是李成芳和秦基伟。
  朱德总司令的绕道命令也下达给了周希汉。命令要求,13军即刻去醴陵那个山沟沟里的黄茅岭村,向一位老人敬礼。
  数万军人绕道去左权的家乡
  围歼白崇禧集团的行动和衡宝战役正在谋兵布阵,13军与四兵团的其他部队一起将从赣西南下,直扑广东;40军是正面与白崇禧集团厮杀的重要力量。对当时作战机械化程度较低的解放军来说,时间相当紧迫。然而一向兵贵神速的解放军,却要绕道醴陵,不惜耗费一天的时间。
  村中老人仍然清楚地记得1949年那属于醴陵黄茅岭村的荣光。那一年中,不断有一队队的解放军进到那个小村庄,村中很多人也都遇到过这样的询问:左权的家在哪里?
  左权的女儿左太北说:“朱总司令一个电活,给他们提醒一下,左权的家在醴陵,他们都会主动地去看的。因为部队走那么多地方,他不可能都过醴陵,醴陵是在湖南的东边,是个很偏僻的地方。”
  40军政委罗舜初,与左权渊源颇深。1931年红军时期,由左权点名,当时还只有17岁的罗舜初,被调入总部当参谋。此时,罗舜初的部队驻扎在距醴陵不远的地方,又是整个大军南下的先头部队,作为解放军的代表,罗舜初第一个去看望左权的母亲左张氏,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还有原来跟左权共事的那些人,包括有一个副军长,还有主力师———118师的师长一起去看望左权的母亲。
  一队队进入黄茅岭村的解放军战士,其实都背负着繁重的作战任务,然而同时,每一队行军作战的解放军都接到了中央军委下达的一道命令:要求部队入湘后,如情况允许,则要绕道原湘东的一个小山村,去那里向一位老人敬礼。不管任务多么艰巨,时间多么紧迫,这一队队的解放军战士仍然坚持绕道醴陵。
  1949年8月21下午,首先赶来的40军政委罗舜初的部队,迅速找到了黄茅岭村。然而,在黄茅岭村村口外的大道上,这支身着简朴军装的队伍却引起了村里的恐慌。
  自从红军北上后,曾被国民党军队骚扰的村民们,那一天的第一反应就是粮子(土匪)来了,于是都猛地一跑躲起来了。村头老树上钟声响起,村里上百号人都上了后山。村里人并不知道,这天来的是一支自己人的部队。有些未来得及躲避的村民,起初都警惕地看着这支衣衫并不是很规整的队伍,直到队伍中有人走过来和气地问路。原醴陵黄茅岭村村民左兆金仍记得当时的情景:
  “解放军们不知道,左权在这里叫左志林。所以,当他们问起左权,都没有乡亲知道,直至后来碰到了左权的一位亲人,才带着解放军去左权的老家。
  当时我姐姐十三四岁,叫左丽君,她听见有人问左权,就带他们到老家见左权的母亲,她喊‘四姥姥,解放军来啦’。他们就说‘我们是解放军,人民的子弟兵,我们来看看左权将军的家’。”
  路上,队伍都在唱着一首歌———《左权将军之歌》,这首左权将军牺牲后曾响彻太行山的歌,被前来探望的解放军们一路高唱,一直唱到了将军的家。
  向左权的母亲表达军人的致敬
  左权将军的侄外孙李中伍说:“当时部队来的时候,还是唱着歌的,唱的是《左权将军之歌》。歌词大概是: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是共产党优秀的好党员……”
  伴随着歌声,消息很快传到了村里。听说是儿子的队伍回来了,已经久卧病床的左权母亲,忙喊来孙媳妇,扶她去堂屋。
  罗舜初一行到达了左权将军家,在门前整齐地列队,立正、敬礼。这时候,又有村民引来了一批部队,他们是周希汉率领的二野先行人员,他们同样地列队,向老人庄严地敬军礼。
  望着满坪土黄军装举手敬礼的军人,老人激动地问:“满崽(小儿子)呢?”部队首长哭着跪倒在老太太面前说:“你的儿子带领我们打过来了,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半天,老人似乎还不明白,眼前这些英武的士兵为什么要哭。儿子不是还寄回过黄金、金戒指和钱吗?她陷入了久久的回忆中。
  李中伍说:“(1942年)6月5号的报纸登出他(左权)的纪念大会在延安召开。我们有一个亲戚看见报纸就赶快写信给左江(左权的兄长),左江在湖南不知道这个情况,他想赶快回去告诉家里。老太太已经病了,很严重,没有忍心告诉她。”
  左权牺牲后,经周恩来专门指示,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就一直以左权的名义给左权的母亲写信,并定期汇款接济,希望老人能够买下一块土地,养活自己。毛泽东也时常委托人以左权名义给这位老母亲寄东西。
  叶剑英担任八路军总参谋长时,副总参谋长左权则是他最好的帮手。1945年,叶剑英在香港也曾以左权的名义,给左权的母亲寄去金戒指和一两黄金。
  李中伍说:“当时说是左权寄过来的,结果回到醴陵马上将它换成银元,请医生给左权的妈妈治病。还砌了个土砖房,这银元确实救了左权的母亲和我外祖母家。”
  所有的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这位母亲度过丧子之痛。
  1949年,经湖南境内南下的解放军的匆匆身影,在醴陵那个小山沟里,都稍做了停歇。前后共有数万军人绕道黄茅岭,经过那个家门,向那位老母亲表达军人的致敬。左太北回忆说:“我父亲19岁多离家,就再也没有回过家里,也没想过他就牺牲在外面了,可是我奶奶是个非常坚强的湖南妇女。所以她说,为了打日本鬼子,他死得其所。实际上,我奶奶知道我父亲牺牲,打击是非常大的。”
  左权的母亲嘴上虽从不提那戎马沙场的满崽,但她的一言一行都淋漓地刻画着她内心的挂念。李中伍说:“她平时很想她儿子,左权1930年在上海寄来那封信的时候,附了两个很大的包裹,苏联读书的诗集文稿很多就在家里。1944年,日本人来了,到左家翻东西,翻到了那几本左权寄回来的书,一看都是洋文(俄语),就开始逼问老太太。她就不做声,不说,日军就用开水灌进她的喉咙,她还是不讲,就把那些书烧了。当时老太太去抢,日军就把她拖过去猛打一顿,不久后,她病了。到了冬天、春天时,她把书拿出来晒,怕它们生虫。”
  1950年春,在得知儿子牺牲后不到半年的時间,老人病逝。在辞世前,左权母亲请人代笔,留下了一段话:
  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知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摘自《共和国历史深处的记忆》,吕焕斌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建国以来,从吃穿住行,到娱乐休闲;从家庭理财,到文化教育,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各自的“第一人”。在他们的引领和影响下,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些“第一人”,都是离老百姓的生活最近的人。那么,他们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如今又身在何处呢?  骆锦星:第一代房地产开发商  2011年9月10日,骆锦星在接受采访时被发现,这位盖起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创造中国房地产界多个“第一”的传奇
期刊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这样评价胡鞍钢:第一为中央说话,第二为贫民说话。为中央说话,是指胡鞍钢的研究总是站在决策层的高度,并屡屡被决策层采纳;为贫民说话,是指他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利益得失,并义无反顾地充当他们的代言人。  传奇经历  胡鞍钢的经历充满传奇:小学文化的下乡知青,中国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工科博士出身的国情专家,国内外颇具影响
期刊
【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他是一位功成名就的经济学家,更是一名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在教育被各种功利主义浸染的环境中,他以一己之力坚持着“人重于才”的价值诉求。“加强通识教育以提升学生素质,培育健康土壤以造就杰出人才”,这是他对教育改革开出的两剂药方。  负笈海外心系改革  钱颖一出生于北京,小学和高中时光都在北京度过。“钱颖一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放学回家从不休息,总是在念书写作业,每
期刊
1986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八年。这一年,第一家国营企业的破产,引起了“八级地震”;这一年,中国开始实行夏时制;这一年,邓小平向美国证券大王范尔霖赠送了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这一年,张蔷成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第一位大陆女歌手;这一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电视剧《几度夕阳红》开播,琼瑶开始在内地势如破竹……  第一家国营企业宣告破产  国营企业居然会破产!这在今天不是个问题,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期刊
在中央强势反腐的大局势下,每当有官员落马、受审、判刑的新闻出现,必会引发群众的围观。但相比于前几类新闻,媒体关于官员刑满出狱后的报道则相对较少。那么,那些刑满出狱的前官员们,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我希望能早一点出狱,早日与妻儿团聚,侍奉白发老母。”一名曾因贪污罪入狱的官员,在重庆市检察院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曾这样写道。在那份针对65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原党员服刑人员统计调查表》的问卷中,“渴
期刊
2015年12月8日,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盖如垠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有人曾调侃盖如垠的仕途险象环生,经历了许多大案,同僚纷纷落马,他却屹立不倒。而随着盖如垠的落马,他被大家调侃为从大庆走出的“第五虎”。  十八大后落马的老虎中,已有4人与大庆渊源颇深。原福建省长苏树林、原中石油副总经理王永春,曾先后担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韩学键正是在黑龙江省委常委、
期刊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是“开国第一文化冤案”。在这一特大的冤案中,江青一马当先,向有恩于己的陶行知及其弟子发动了置之死地的批判。那么,陶行知及其弟子是怎样施恩于江青的?江青为什么对自己的恩人这般刻毒?  陶行知援助江青之恩  陶行知及其学生与江青初识于1933年。这一年夏天,原名李云鹤的江青因同居者俞启威被捕,从北方初来上海。她以张淑贞之名被介绍到陶行知及其学生主办的晨更工学团。  在
期刊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30余年了,有许多往事,常常浮现于脑海,而其中最难忘的则是我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武汉市二十一中的章志远老师。  也许,在别人看来,他只是一棵无名小草,而在我心目中,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他用他的人品、才华、精神永远激励着我。  1955年,我升入初中,他是我的班主任。那时,他刚从武汉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年轻而富于朝气。整齐的学生头,朴素的衣着,悦耳动听的声音,清澈明亮的眼睛,特别是他
期刊
温家宝在中央工作近30年,并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经历十分丰富。他退休后,出版了一本《温家宝谈教育》的书。在书中,他自述了自己少年时期的生活,以及中学到大学时的思想变迁……  童年家贫,遭温氏家谱拒收  我(温家宝,国务院前总理)于1942年农历八月出生在天津北郊宜兴埠一个书香门第。我爷爷在村子里办学校,曾祖父是农民。再往前,我家都是农民。我们家是从什么地方来到天津的,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楚。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特殊群体,这就是朝鲜、越南、日本、印度、奥地利、波兰、英国、美国、苏联等国的外籍中共党员。他们都有在中国工作或生活的经历,时间有长有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也长短不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愿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事业贡献力量,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但对于这个特殊群体,人们了解得不多。  毕士悌  原名金勋,1898年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