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研究

来源 :大科技·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文明,在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基本策略,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际,提出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整治措施,旨在为其它地区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319-02
  土地整治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中通过对工程或生物等措施利用对自然进行改造及利用的过程,自农耕文明以来,土地整治的基本任务并未发生太大变化,都是围绕增加粮食产量与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展开。在实际的整治工作当中,部分地区仅关注整治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严重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产生许多不同的生态问题。诸多实例足以证明,若未严格遵循自然基本规律,只是为了达到生产要求而实施土地整治,将付出比收获更大的代价,而且这种整治做法是十分落后的,与当前科学发展的理念不符。基于此,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将其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并视为整治效果的最终考量目标之一。
  1 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类、经济发展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进而处在一种有序且稳定的发展演进状态。生态文明建设将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基础,围绕自然规律,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强调生态整体效益。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能源、土地与水等不同的资源可以达到充分、高效的利用;无论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能发挥出理想的作用效果,使村镇、省市、全国乃至整个地球都能在正确的人为作用下不断向生态平衡方向发展。同时,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资源与环境将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使人类在享受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即美好自然环境带来的愉悦,最后使尊重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它实际上是一种全新发展理念与模式,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还是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都需要将其作为首选途径[1]。
  2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策略
  对土地整治而言,它是自然、经济与技术三个主要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采用不同的生物或工程措施,对村庄、田地、水系、道路与林地等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治。然而,如果在进行土地整治时,未对生态因素给予充分的考虑与重视,则会对整治区范围内及其周围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①从整体规划布局角度讲,对土地进行大面积平整,填筑坑塘等改变没有得到利用的土地的原有地貌,破坏自然植被,除了会使地表及地下径流与小气候发生变化,还会使区域内的生物种群变得十分单调;②从工程技术角度讲,一味重视硬化施工,未对水源进行涵养,不仅会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而且还会使地表水发生变化,对水生物生存产生直接影响;③在进行土地整治时未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导致土壤被污染,使土壤严重退化,对区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实际调配有直接影响[2]。
  土地整治是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必需工程措施,在实施中要严格遵循自然基本规律,坚持从确保生态得以可持续发展层面入手,在自然生态容许范围内展开各项操作。在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中,不得对自然生态进行随意更改,尽可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动态平衡。
  3 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整治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产开发服务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始终将生态文明视作土地整治关键。最近几年,以科研创新与发展作为龙头,经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以区域自然资源与各项限制条件为依据进行科学选址,结合区域现实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源适宜性与整治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着力促进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整治新方法与新技术。相继实施了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住宅地复垦与沙地治理等整治项目,整治的总土地面积超过15万亩,取得了优异的成绩[3]。
  项目实施中,取得了诸多科研创新成果,如盐碱地治理中的改排为蓄,沙地治理中的复配成土等,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保证了在耕地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予以有效改善,使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真正达到最佳。
  3.1 在盐碱地改造的同时保留湿地资源
  土壤的盐碱化(图1)是常见的生态问题之一,盐碱地实际上是一种重要资源,对其进行改良与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过去的做法是蓄淡压盐或排水洗盐,构建完善的灌排体系,通过对淡水的蓄积进行压盐,并通过灌水进行洗盐。事实上,这种做法存在很多问题,如需要用到大量水资源,而且洗盐后排出的水会污染下游等,与生态文明核心目标不符[4]。
  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在正确掌握水盐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工程体系进行科学规划与布置,首次针对盐碱地采用改排为蓄治理措施,加强盐碱地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以此实现资源动态平衡。通过改良使盐碱地变成农田,水系与耕地构成整体生态系统,作物类型丰富,野生动植物明显增加,水生物群众增多,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
  3.2 借助物理方法完成沙漠整治
  沙荒地中,以沙和砒砂岩的危害最为严重。其中,砒砂岩俗称红胶泥,其裸露即风化,遇风即起尘,遇水即松散;沙层结构极为松散,易使肥料与水分大量漏失,无法形成团粒结构,导致土地资源大量流失。
  通过了解发现,砒砂岩保水、沙漏水,砒砂岩板结、沙透气,可形成良好的互补。随后进行了物质特性与胶结作用方面的研究,发现由砒砂岩和沙混合后形成的复配土既有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还能通过混合比例的调整满足不同类型植物生长的要求,土壤复配技术如图2所示。该技术已在实地大规模实施,收效显著,沙地的自然生态得以全面改善,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5]。
  3.3 未利用土地资源的整治
  在项目的初期选址工作中,对整治区域的土地情况及地域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与了解,并在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地形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进行科学选址;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科学原则,将生态文明贯穿到规划设计的始末,并切实做好统筹兼顾,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项目实施阶段,注重生态系统的完善与修复,强化水土保持相关工作,避免产生生态环境损坏;项目的后期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将高素质养殖与种植大户作为核心,充分结合高标准耕地建设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使土地整治项目及其生态文明建设能与当前的农业建设可靠对接。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整治项目实施完毕后,优先选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严格控制化肥的实际用量,以此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提高农家肥施用比例;加大力度发展冬季绿肥生产;采用稻草还田配套技术等。这样可以在降低排放的同时,保证产量与产质,推动地区农业技术发展[6]。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土地整治而言,它不仅是解决现有三农问题、坚守耕地红线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策略,而且在更高的层次上,还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确立耕地增加、保证耕地标准与质量、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目标,将其作为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理念,只有通过这样的土地整治,才能发挥出土地整治最大化作用,从而成为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赵传普.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模式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09):35~38+43.
  [2]陈洁丽,黄秋昊,程子腾.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土地整治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7,35(02):59~63.
  [3]洪土林,王艳华,阮月远,叶琴丽.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农村土地整治实践路径探讨[J].北方农业学报,2016,44(06):127~130.
  [4]夏方舟,严金明.新常态时期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方向探索[J].宁夏社会科学,2016(03):109~113.
  [5]冯应斌,杨庆媛.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01):175~182.
  [6]金晓斌,张 庶.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性分析[J].中国土地,2013(10):38~39.
  收稿日期:2018-5-10
  作者簡介:莫易晓(1966-),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产和土地整理开垦管理等工作。
其他文献
随着导航技术、制导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加速度计等惯性器件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单片三轴微加速度计同时具备三个方向加速度的检测能力,并且相对于组合式三轴微加速度计具有更小的体积、更低的成本,从而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本教研室微加速度计的研究经历四代的发展,在基本结构、封装方式、检测电路、数据处理等方面均进行了诸多设计,但总体性能依然不能满足要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主要工作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管理.在21世纪质量管理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无限的发展机遇,如何将质量科学、现
围绕如何有效提高北人股份公司的ChessCoppSK21凸轮磨床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问题,本研究首先论述了国内外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存的数控机床误差参数的辨识
高中语文是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可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空间光学技术的发展,空间光学零件制造技术面临着挑战。近年来,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材料由于其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等优异性能,成为了制备空间光学反射镜的首选材料。然而由于SiC材料硬度极高(莫氏硬度9),在磨削成形过程中砂轮磨损大,机床精度难以发挥,导致加工效率低下,精度难以提升,成为SiC反射镜的制造瓶颈难题。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Computer Contro
为更好地认识2016年8月11日重庆垫江MS4.4地震的发震成因,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场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该地震产生的短周期面波(Rg)强频散现象,该现象表明本次地震具有明显的浅震特征
目前一些常用的缺陷检测方法都是以大样本数据进行分类识别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周围环境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只能得到少量的数据样本,鉴于传统的分类算法对小样本数据分类精度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