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绪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门课的“绪论”讲的成功不成功,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此课程的积极性的高低。要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绪论一章,教师应着重做到以下三点:改变偏见,端正态度;消除迷惑,增进信任;认知幸福,感召受众。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对客体的第一印象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主体对待客体的态度和行为。由此推理,一门课的“绪论”讲的成功不成功,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此课程的积极性的高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称“原理”)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绪论一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讲好绪论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偏见,端正态度
  如何看待这门课?就这个问题,笔者对即将上这门课的学生做了较广泛的个体访谈。有28%的学生对这门课的预期不好,认为肯定又是老调重弹,没有新意,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那么,如何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偏见,培养其对“原理”的良好学习态度呢?
  (一)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透过现象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既然如此,就无所谓过时不过时。正如,地球围绕太阳转、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一样,虽然揭示这些规律的理论已经产生很久了,但它依旧没有过时。
  (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它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因为新的实践势必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认识、去解决。所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与时俱进、常变常新的,它永远不会过时。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有教师会用以下案例:世纪交替之际,英国两大媒体开展“千年风云人物”的评选活动,马克思名列第一;后在英国开展的“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评选活动中,马克思再次荣登榜首。
  笔者认为,此案例只能说明现在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依然为数众多,并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而没有过时的科学。因为,某个理论,并不是肯定、认可的人多,就成了真理。所以,此案例只能辅助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的人气,却不能完全证明:马克思主义和时代合拍,对当今社会实践依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它没有过时。
  二、消除迷惑,增进信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原理”课绪论时,容易产生一些思想上的迷惑。只有有效消除这些迷惑,才能使学生放下精神包袱,轻装前进,增进对这门课程的信任。
  (一)既然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什么又要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针对学生的这一迷惑,教师必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性,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因为,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可能不再适用了,故需要发展这部分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存在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也取得了无数的成功;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许多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取得了成功;一些信奉唯心主义哲学的人也取得了成功。这些例子是否说明:马克思主义无用?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如果遵循规律,就可能成功,反之,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发现和表述了规律,但并没有创造规律。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人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自发地遵循了客观规律。而一些支持和鼓吹唯心主义哲学的人,之所以也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的言行是不一致的。表现在:一方面他们表面上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另一方面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三)共产主义是理想还是幻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是绪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发现,每次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室里总会有学生窃笑或撇嘴。通过和学生畅谈,我了解到,学生的疑惑主要有以下两点。
  1.我国在50年代末也曾实行过短暂的共产主义,如河北省的徐水县,曾实行了“公社化、供给制、吃公共食堂”等共产主义制度,但这个典型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仅维持了四个多月就夭折了。这是否说明,共产主义就不可能成功?
  2.共产主义理想的似乎太渺茫了。既然没有一个人能列出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表,是否说明共产主义是个幻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内容被安排在“原理”教材的第七章。但若完全按照课本的编排,在绪论中不涉及这一知识点或者一带而过,就不能及时消除学生疑惑,他们就会产生马克思主义不科学、不可信之感,从而影响一学期的学习情绪。所以,必须在绪论的讲授中简单、有力地消除学生的以上迷惑。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强调:   1.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就有赖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我国50年代的“共产主义”梦之所以破灭,是因为其当时的物质基础极其薄弱,条件非常不成熟。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等,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段,共产主义一定会成为现实。
  3.任何人也不能准确划定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表。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总是遵循“曲折中前进”的规律。之所以曲折,是因为社会发展总是会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天灾人祸何时发生,它的降临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多大程度的危害,谁也不能准确预测和计算。所以,谁也不能准确划定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表。社会向前发展,也许是走两步退一步,也许是走三步退两步,但虽然有退步,社会前进的大方向是必然的、不可阻挡的。正如诗文描述的一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折前进的社会总会有共产主义实现的一天的。
  三、认知幸福,感召受众
  “你认为马克思的一生幸福吗?”对于这个调查题,有18%的学生选择了“不幸福”的选项。经私下谈心得知,他们之所以认为马克思不幸福,是因为马克思一辈子的生活不富裕、不稳定。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这是一个人幸福观的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近五成被调查者认为马克思不幸福,是因为他们把幸福仅仅建立在个人的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上。“原理”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更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绪论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时,适当地穿插以下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大有裨益。
  (一)马克思有远大的志向。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在择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1]所以,青年马克思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17岁的马克思树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那就是“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二)让自己的小家生活无忧,这并不是马克思的奋斗目标和幸福追求。马克思的文学功底很好,26岁的马克思已经被官方文件称为“文学家”了;马克思是个经济学家,他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分析得透彻而深刻。如果仅仅为了他的小家过上优越的生活,马克思有很多挣钱的途径和机会,他可以做生意、当作家,或者做自由撰稿人,这些职业足可以让他一家衣食无忧。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他的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创立科学理论和指导工人斗争中了。
  (三)即使穷困潦倒、颠沛流离,马克思也没有放弃对于理想的追求。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都在诅咒他、驱逐他。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马克思曾写信给恩格斯说:“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今天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2]生活如此窘迫艰难,马克思没有丝毫的懈怠、犹豫甚至退却,对于自己的伟大理想,他从来都不曾放弃过。
  (四)最幸福的事,就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而奋斗,这是马克思的幸福观。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马克思把自己的幸福和全人类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换句通俗的话说:“大家好,他就好。”用这个幸福观来评价马克思的一生,我们可以作一个判断:“马克思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源于:他有远大的理想并且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他的理论为追求公平、美好生活的人们点亮了指路明灯;他有相濡以沫、感情深厚的妻子,她无怨无悔地跟随他、支持他;他有志同道合、无私援助他的朋友,他收获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友谊……
  (五)反思自己,什么是幸福?怎么样追求自己的幸福?通过以上讲解,目的是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和人生观。内容讲完之后,就该启发学生思考了。教师可在课后留一作业,让每个学生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并认真地写下来: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应该怎么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下将怎样做?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人们应该怎样追求自己的幸福?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理想、幸福的问题,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慎重对待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82.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任务项目(项目批准号:12JDSZK043)和2013年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编号SZZ2013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从课程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应用性需求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师资培养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一套适用的课程设计方案。  关键词: 应用导向 《国际结算》 双语教学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摘 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初中校长的领导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绩效校长领导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高绩效校长领导行为特征表现在创造思维能力、职业认同、注重教科研、听取教师意见、关心教师、信任教师六个方面。  关键词: 初中校长 领导行为 管理绩效  一、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教育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学校教育质量与学校领导有密切关系。正如J.Ch
摘 要: 在高考的背景下,美术课不被重视,美术老师积极性不高,教学方式呆板简单。如何真正发挥普通高中美術鉴赏课美学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实现情感心理的调节,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值得探讨与尝试,也是学生单一汲取文化课知识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高中美术鉴赏 感情投入 愉悦分享  高中美术鉴赏课要给学生什么?相信这问题大家都十分清楚,也能滚瓜烂熟地背出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普通高
摘要: 试卷评价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反馈作用,而且是学生的学习的晴雨表。因此历史试卷的质量好坏十分重要,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评价试卷的好坏呢?本文拟从试卷的客观和主观评价标准加以阐述。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试卷评价 评价标准  2011年新的《初中历史课标》指出:初中历史评价必须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
摘 要: 文章在分析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珠城职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实践效果的分析,从“校企生共赢”理念出发对如何优化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实践效果进行思考。旨在为后续的深度化、精致化的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 订单班 实践效果 校企合作 酒店管理  一、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本
摘 要: 大学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其能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人生目标、能否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是关乎我国未来建设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如何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思潮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道特殊难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与人生目标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大学生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
摘 要: 本文探究了词源教学在中学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更好地指导英语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词汇识记的困境。  关键词: 词源 英语词汇教学 作用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1972)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1]词汇学家McCarthy(1990)更生动地指出了词汇的重要性:“一个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无论他语法学得多好,语音掌握得多么准确
摘 要: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改革收费制度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脱贫。本课题组在帮助辽宁科技大学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实践中,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心理脱贫相结合,旨在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新途径。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脱贫 脱贫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
摘 要: 在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政策背景和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下,各类各层次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规模扩招,在校学生规模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由此带来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从影响西部地区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着手分析,进而提出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就业核心竞争力 途径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实现“中国梦,强国梦
摘 要: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鬼神之说向来与宗教密不可分。而魏晋志怪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被深深打上了宗教色彩的烙印。志怪小说中的宗教观主要是围绕着人、神、鬼展开,表现出宗教意识与人本意识融合的思想倾向。  关键词: 志怪小说 宗教观 人 神 鬼  引言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所录之怪异,无非人、神、鬼之事。在道教神仙观和佛教果报论的双重影响下,人与鬼神之间前所未有地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