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瓜枯萎病防治的现状和展望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瓜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成为西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作者根据多年实践并参考有关资料,对海南西瓜枯萎病的防治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 发生规律 防治
  
  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又称萎蔫病或蔓割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该病害在西瓜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以开花到结果期最重,是海南西瓜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重茬地一般发病率在30%以上,严重地块在8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目前海南瓜农防治西瓜枯萎病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的适期把握不准,往往盲目用药、胡乱用药,造成产量和经济上的损失,并对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笔者根据多年种植西瓜的实践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撰写了本文,希望对海南广大生产者有所启发和借鉴,
  
  1、病原和田间症状表现
  
  1.1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E.F.Smith)Snyder etHansen,称尖镰孢菌西瓜专化型,属半知菌类真菌。主要侵染西瓜,很少侵染甜瓜、黄瓜。病菌大型分生孢子无色,纺锤形或镰刀形,分隔1~5个,多数3个: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无隔或偶见1分隔;厚垣孢子间生或顶生,圆形,浅黄色。厚垣孢子能抵抗高低温或干燥。适宜在水分70%的壤土或红壤土中存活。至今为止,已发现西瓜枯萎病有3个生理小种,即生理小种0、生理小种1、生理小种2;与其他2个生理小种相比,生理小种2更具侵染性。生理小种1的抗性是受单主效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而生理小种2的抗性是有隐性多基因控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感病对抗病表现为显性。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以生理小种1占主导。
  
  1.2症状表现
  枯萎病在西瓜苗期、伸蔓期至结果期都可发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为发病高峰,随着西瓜逐年连作和重茬,发病日趋严重。苗期发病,叶色变浅,逐渐萎蔫,严重时幼苗僵化枯死。成株发病初期,叶片从后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尤为明显,傍晚逐渐恢复,病情继续向上发展,如此反复数日,整株萎蔫下垂,不能恢复,终至全株枯死。如采用双蔓整枝的西瓜发病后,先有l条子蔓白天萎蔫,夜间恢复,迅速发展到2条蔓萎蔫,持续2~4d后青枯死亡。后期病株茎蔓基部缢缩,有的病部出现褐色病斑或琥珀色胶状物。病根变褐腐烂,茎基部纵裂,病茎纵切面上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出粉红色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维管束变褐是判断西瓜枯萎病的显著特征。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西瓜枯萎病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成为竖年主要侵染源,该菌能通过土壤、种子传播,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离开寄主的情况下也能存活5~6年。菌核、厚垣孢子通过家畜消化道后仍具生活力。这就是西瓜枯萎病比较难以防治的原因之一,也是生产上采取轮作倒茬措施的依据。
  尖孢镰刀菌以菌丝、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和菌核在土壤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病残株、种子和土壤中越冬,一般分布在0-25 cm土层内,是竖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种子表面和内、外部均可带菌,但带菌率很低,一般为0.14%~3.3%,病残体内可带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因此,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侵染来源广的维管束系统病害,
  
  3、防治现状
  
  根据多年西瓜栽培实践,笔者认为防治西瓜枯萎病的关键,应采用轮作倒茬和嫁接栽培等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防重于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建议大量使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农家肥,以提高植株抗病性,增强西瓜根系微生态环境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并注意防治的适合时期,就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和节省不必要的投资,
  
  3.1农业防治
  3.1.1轮作倒茬 西瓜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新植地(处女地)土壤中无西瓜枯萎病的病原菌,自然无病可发。很显然,在从未种植西瓜的土地上种植西瓜,西瓜枯萎病防治就不是问题。也就是说,在新植地(处女地)上种西瓜,只要搞好温汤浸种等种子消毒工作,无需考虑枯萎病和蔓枯病等土传病害的防治问题,甚至连一些常见病虫害的防治都不用考虑,只要管理好水、肥和田间操作,即可获得高产优质的西瓜,大大降低成本,既省钱又省心。
  海南近几年的西瓜生产,特别是无籽西瓜生产发展很快,迫于重茬地西瓜枯萎病的压力,对新植地的需求量很大,许多瓜农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大量开垦海岸沿线沙滩地种植无籽西瓜。西瓜所种之地,防护林(主要是木麻黄)被连根拔起,包括种植地上对防风固沙很有用处的一切原生态植被也被人为破坏殆尽,这给海南岛沿海海滩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逾10年来,海南沿海沙滩地种植西瓜667m2产量常常突破5000kg(包括2次结果),就连多年在海南从事西瓜研究的新疆专家都感慨说:“海南沙滩西瓜单产世界一流”。不少瓜农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但沙滩西瓜收获后,一片荒芜,寸草不剩。满目疮痍。环境的代价实在太大。随着海南防护林计划的落实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这种乱砍乱伐的行为最终将得到遏制。
  在水田和坡地实行轮作倒茬5年以上,是切实可行的措施。由于秋、冬种瓜菜生产是海南的支柱产业,广大群众和瓜菜种植专业户多年连作,如今要找到3年以上未种植过瓜类作物的土地实在稀少。近几年来,三亚、乐东有部分瓜农尝试进行无土栽培或利用消毒介质进行保护地(防虫网)栽培西瓜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条件的瓜农可以仿效。
  3.1.2嫁接防病 嫁接(一般以瓠瓜作砧木,西瓜作接穗)是目前海南防治西瓜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南的西瓜嫁接栽培发展较快,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相当显著。海南东北部的陵水、万宁和文昌等地目前西瓜嫁接苗使用率在栽培面积的85%以上,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得到较好的控制。西南部的东方、乐东和三亚等地的嫁接苗推广使用面积相对较少,西瓜枯萎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之势。由于嫁接西瓜根系发达。吸肥力增强,地上部生长量加大,同化效率提高,因而产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嫁接西瓜存在果皮较厚、有异味、果肉较硬、品质下降的问题,在栽培中必须注意解决。王洪章等报道,选用超丰F1、砧王或野生西瓜作砧木。增施有机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忌用氯化钾和氯化铵,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硼砂、稀土等,可以大大提高嫁接西瓜的品质。
  3.1.3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西瓜枯萎病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病原菌本身不断分化。使抗病育种变得相当困难,且育成的抗枯萎病品种很容易受其他生理小种的侵染而感病,大多数品种从某个地区引入其他地区后 容易失去对枯萎病的抗性。目前,我国西瓜种质资源中没有对枯萎病具有高抗的品种。经过多年努力,现已育成郑抗1号、郑抗2号、西农8号、京抗2号、京抗3号、丰乐2号、抗病苏蜜、抗病苏红宝等一系列中抗或轻抗品种,但还未选育出具有突破性的高抗品种用于大田生产。
  3.1.4土壤处理 有人试验用日光暴晒土壤30~60d,可延缓枯萎病的发生。如果加盖0.0025mm透明聚乙烯薄膜,效果更佳。利用氯化苦熏蒸处理重茬地土壤,也可达到增产效果。尽管暴晒和土壤熏蒸可延缓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但其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与土壤病原菌含量密切相关。土壤中具较多病原菌时,无论暴晒或熏蒸均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海南的耕地大多数呈弱酸性。酸性土壤环境有利于枯萎病镰刀菌孢子的萌发。耕前每667m2用25~40kg生石灰进行土壤撒播处理,既可中和土壤的pH值,又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3.1.5田间管理 良好的田间管理也是预防枯萎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具体包括:采用高畦宽垄覆膜栽培,合理密植与科学整枝,注意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多施用腐熟的粪肥,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切忌氮肥施用过多:适时浇水,控制好浇水量。避免大水串灌、漫灌:剪枝压蔓等田间操作时尽量减少践踏畦面,以免伤根;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促进植株茁壮生长,提高其抗病力。尽量做到早结果,早收获。
  
  3.2化学防治
  3.2.1种子处理 先用55℃温水浸种20min,然后用1000倍高锰酸钾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30min,洗净后再浸种3h后催芽播种。
  3.2.2苗床消毒 最好使用无土育苗,育苗介质要彻底消毒。建议使用炭化稻谷、腐熟牛粪和塘泥按3:3:4比例配好的培养土育苗,培养土用40%五氯硝基苯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淋喷湿润。薄膜覆盖3 d消毒后装袋(盘)育苗。
  3.2.3药剂灌根 药剂灌根是防治西瓜枯萎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要注意施药时期。重茬剂要在定植前施用才有效果,严重发病时施用效果甚微。可于定植时、定植后1~2周或发病始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穴施、沟施药土或淋灌、结合基部喷施等办法施药预防控病。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70%敌克松800~1000倍液,2.5%适乐时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40%菌杀得6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800~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6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5.9%络氨铜锌水剂(抗枯宁)400~600倍液,定植时作定根水或移植后定期灌根(200~500mL/株)3~4次,有一定防治效果。但要切记早用药,早采取措施。中后期用药,对西瓜枯萎病几乎没有多大防效,切莫浪费财力。
  
  4、未来防治方向展望
  
  海南西瓜枯萎病防治工作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耕地限制。秋冬种西瓜市场需求量巨大,传统轮作制度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嫁接苗成本相对较高,嫁接西瓜品质难以令消费者满意:化学防治成本高、效果不理想和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等,客观上要求西瓜枯萎病未来的防治必须走低成本、无公害和高效益的抗病育种和生物防治道路。
  
  4.1抗病育种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西瓜枯萎病抗性的遗传是受单基因或单DNA片段控制的显性遗传。利用抗枯萎病材料进行杂交育种可以获得抗枯萎病品种,这为西瓜抗枯萎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丁建成等2005年鉴定了4个高抗枯萎病品种和2个中抗枯萎病品种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肖光辉等率先采用分子育种技术,首次成功地将瓠瓜的DNA导入西瓜并获得了性状变异,变异后代材料在连作西瓜3年以上、前茬枯萎病发病率30%以上、土壤带菌量为4.3x103个孢子/g干土的病圃中,经多代抗性筛选,选育出了3个高抗、2个中抗的杂交组合新品系。这表明了我国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样,南瓜对西瓜枯萎病也有很高的抗病性,王浩波等采用子房注射法将南瓜总DNA导人西瓜,在西瓜自交授粉后24h从子房顶端将15/uL南瓜DNA注射人胚囊中,经病圃田间筛选和6代自交纯化已获得5份稳定西瓜新材料。经苗期人工接种和病圃田间自然抗病鉴定,其抗病性明显提高。试验表明,子房注射法将外源DNA导入西瓜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分子育种方法,是解决西瓜抗病种质资源匮乏和遗传基础狭窄的有效途径。许勇、张海英将西瓜野生种质PI296341抗枯萎病生理小种1的抗性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OPP01.700进行克隆、测序,Southern杂交,证明此标记为1个单拷贝,并转化为SCAR标记。简化了SCAR扩增产物的检测技术。上述技术在抗病转育后代遗传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初步建立了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系统。
  
  4.2生物防治
  目前对西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主要是采用拮抗微生物降低病原菌的密度,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其防治机制主要包括产生抗菌素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与病原菌之间的生态位点及营养的竞争、诱导寄主产生抗性等。因此,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使用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害的生防菌剂替代化学农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方向。枯萎病的生防因子种类有真菌(木霉、AM菌根、非致病尖孢镰刀菌、氰霉属、拟氰霉属、放线菌)、细菌(芽孢杆菌、假单孢菌、内生细菌)、细菌与真菌联合、抗生素以及其他如木瓜的发酵物等。枯草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该菌作为植物病害生防细菌之一。具有较强的防病作用。由于该菌能产生耐热的芽孢,既易于生产,剂型加工,又易于存活、定殖与繁殖。徐宗刚等用主要成分为丛枝泡囊菌根的恩益碧(简称NEB)菌肥在西瓜定植期灌根,能有效抑制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发生发展。通过对不同用量的NEB菌肥在西瓜定植期灌根试验,认为每67.5m2计90株西瓜,用NEB7mL,约含14亿个菌根菌孢子,加水45kg灌根的效果最好,在连续2年重茬田中应用后,西瓜枯萎病病情指数仅为3.15,死苗率1.11%。其防治效果达到甚至超过了嫁接栽培的水平。卢燕回等从西瓜根围分离得到的l株有效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的枯草芽孢杆菌B11菌株(Bacillus subtilisstrain B11),用物理诱变B11菌株后获得的诱变菌株,再用化学方法进行诱变,选育出高产拮抗物质的诱变菌株。宋卡魏等初步研制枯草芽孢杆菌B68的水剂及可湿性粉剂,水剂存放7个月B68存活率为92.84%。李敏等在大田条件下研究AM真菌对西瓜生长和枯萎病的影响发现,接种AM真菌能显著降低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根内和根围土壤中镰刀菌繁殖体的数量下降,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促进植株生长,增加西瓜产量。纪明山等通过大量分离筛选,共获得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9株及细菌10株,其中以绿色木霉TR-8菌株和芽孢杆菌B67菌株的拮抗作用最强。将2菌株分别发酵后,制备成TR-8制剂和B67制剂,并将2菌株发酵物混合后制备成健根宝粉剂。室内人工接种试验表明,3种拮抗菌制剂对西瓜枯萎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以健根宝粉剂的防治效果最理想。田间试验表明,健根宝粉剂以1:50拌土在播种时穴施。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在80%以上,显著高于常用药剂多菌灵和施特灵。此外,健根宝粉剂还对西瓜植株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
  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因生防因子具有防治效果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抑菌范围窄等特点,而尚未成功地应用于大田。然而就其防治潜力和对环保的价值来说,非常值得农业工作者去探索和研究,前景光明。
其他文献
一、阳台的黑色记忆   如果你是一只猫,听我的,不要轻易到阳台去。除非,你断定那里属于你。即使跟着人类去了阳台,也要保持高度警惕。我这样说是有惨痛教训的。我和我的哥哥姐姐,当时要是没跟着主人进北阳台,断奶的事件就不会发生。最起码,不会那么快发生。   说起断奶的那段日子,真叫人心酸。我和哥哥姐姐被关在北阳台,那里只有一碟粮食一碗水一盆猫砂。粮食,看起来颜色脏乎乎的,有股冲鼻子的香味,和妈妈的奶
血缘之外的任何愛,坚持二十年,也该算深爱。业余写作已二十年。二十年的所有周末都被它缠绕着,分割着。但,最终是陪伴着,支撑着。   几年前,我写过一个创作谈《写作——祛除生命恐慌的药》。那时的我,还算年轻。   年轻的生命,因为成长,总有虚空生出来。这种虚空常常像黑洞,吸着人很多的精神,让你看自己就像看黑洞一样茫然无措——这条命就要老了,这条命还一事无成,这条命就要白活了……类似的恐慌,密密麻麻
我写下这句诗句  在山鸡的鸣叫 布满  山坡的春天  我不思桃花  清明日的崔护 桃花虛掩的长衣  太多的魂牵梦绕与孤独  也不言梨花  胡天的八月 白草抽打的北风  山回路转 空阔的马蹄印太多寒冷  我只对杏花说  我是冬日里发出的那首  想念春天的诗笺  咫尺的路  我走了千里  走成了 二月剪刀风口中的一场碎雪  在清明的前日  终于赶到你的花期  顾影相盼 杏眼迷离
如题所说,似是溢美之词,其实是读了王昕朋作品后的真实想法。   与王昕朋相识在北京后海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到《民族文学》杂志社去看朋友,刚好王昕朋在那里。昕朋身材瘦小、结实,对人热情、友善,说话也直爽、痛快。文学让我们彼此感觉没有隔阂,天南海北地聊得热火朝天,开心处便一起大笑。   读他的小说,我和一些作家评论家朋友常发出惊奇之问。他作为国家机关的一名干部,却以自己的文字,关注着普通民众的生活疾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程,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都需要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走过的路,那走过的路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所体验过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在回首和回味时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本期“国民记忆”中,宫泉激的《过年》,是对胶东地区独特过年习俗的品味。这些习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乡土生活、乡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文化包括了饮食、
扎鲁特草原  我是如此惧怕 仅一日 我的身体  已天翻地覆 灵魂 正在向你  舒缓的山体 恣肆的格桑花 奔腾的马蹄  那样的形状过渡  我是如此期待 不为移情别恋而羞耻  自责可以抛弃 疲倦可入羊圈 风暴放归旷野  尚未成为你时 你也未完成我  那时候 我们共同唱起陌生的歌  命运突然撞进来 阻拦是多么徒劳  不如用柔软的草 粗粝的酒 宽阔的袍  用愉悦和温柔流水  去迎接 拥抱 万物将躺下去  
很荣幸成为丁力先生的长篇小说《深圳故事》最初的阅读者之一。丁力先生是我尊敬的一位编辑张颐雯老师介绍过来的,她已经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丁力的若干小说,觉得丁力的写法很适合《当代》杂志的风格,就无私地推荐给了我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文学“刊际主义”精神。非常巧,恰好当时《当代》的老主编周昌义也在看丁力的稿子,我们就决定一起看,哪兒好哪儿不好商量着来。  一看之下,觉得很惊艳。惊艳的首要原
蒋鲁岩,我的弟弟,他点燃一支烟,在缭绕升腾的烟雾中完成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纪念父亲蒋心焕的文章。他是学习理工科的,条理性强。而我点燃好几支烟,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只有父亲那晚从重症病房推出来的遗体定格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那晚,我牢牢地盯住父亲的脸庞,装殓的小伙子在熟练地忙活着,我和爱人一直站在父亲的身边,好像那一时刻悲哀从我的身上剥离了一样。我们把父亲抬上灵车,爱人在前座,我在后排,身边躺着父亲,沿着
曾经,我坐在银杏树下  整整一个下午  世界只是偌大的罗家岭  和我同龄的三个人  一个溺水  一个早早地做了木匠  还有一个  成为村庄的一部分  只有被雷雨不斷敲打的  肉身。当我用力  拔出身体之毒刺  他们视为摇摆之柳树  破土而出  如果能将河底的欲望  长久保藏。这些年  我的悲哀,将一无是处
素白摘下金刚网,拿湿布擦了几遍,总算将上面挂着的柳絮处理干净了。当初给这个房子封好阳台之后,素白就马不停蹄地装上了金刚网。三十三层,尽管知道有玻璃和金刚网挡着,每次靠近阳台的时候,素白仍会有些胆怯。窗外的柳絮还在飞,像无数的飞蛾乱舞,不知疲倦、无休无止。视线中,那些在建的樓群和林立的塔吊,显得亦真亦幻,如同电影里的朦胧镜头。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到底是古人,即便是被贬也不失那份超然物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