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n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完成的有效程度,具体来说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其运动参与、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以及影响因素,以及高中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有效教学;影响因素;教学策略
  一、高中体育有效教学的内涵
  1、体育的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价值和目标的正确认识,而不应完全以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对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课堂体育教学有效性形成的不同判断。在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掌握运动技能一直都是体育教师关注的主要目标,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方面是不够重视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明确规定了学习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等,这就意味着运动技能目标不再是判断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目标。因此,课堂体育的有效教学必须促使五大目标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教师则应将体育教育的价值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2、课堂体育的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他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练,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 “效”,要使他们在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取得进步。“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当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活动的主体时,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3、课堂体育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与创新能力。有效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活动,它有赖于教师持续地反思与探究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等,在其学习和理解后把它运用到课堂体育教学中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正是体育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二、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学生是体育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是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没能完成课堂体育教学的任务。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都比较低,这就抑制了高中课堂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课堂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一节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对学生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有师生、生生互动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學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他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有时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再产生良好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安排适宜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策略
  1.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要根据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制定合理教学目标。根据各个领域目标,研究水平目标,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有效教学首先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良好的教学环境标准是: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教师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同学间有畅通正常的交流渠道、良好的竞争意识;教学中教师善于设置问题情景;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使之能激发、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练动机。研究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
  3.加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是提高体育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只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才能使高中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效果。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的有效指导必须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具有针对性、适时性、准确性、启发性、激励性。此外,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4.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实施有效教学的主导作用是教学目标、核心作用的是教学内容。现代体育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本地特点、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进行优化组合,使其满足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要求。新课程的“模块教学”内容就体现了学生学习需要和强烈兴趣,能突出健身属性及凸现五个领域目标,也能适应学生体能基础又富有挑战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学习和发展。体育课程以健康主线为实质结构,以运动主线为形式结构来构成体育课程目标结构,使得体育课程同时具备了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双重价值取向。但其主导的价值取向是体现目的论的学生身心素质发展。因此,学科性质与价值取向并非是同一层次上的观念体现,其与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不但不矛盾,而且能相互推进。如果说身心素质是价值取向,是目标,那么技能性就是手段,是载体。体育课程把技能性作为载体,实现身心素质的目标,在任何时间都是合适的。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发展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要发挥体育课堂评价的功能。
  首先,激励要适时。激励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够有效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激励要适度。要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要作到恰如其分,言如其实。同时,更要讲策略。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优缺点入手,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有效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在新的《标准》之下,探讨有效教学的新理念,提出中学体育新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以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并创造地加以运用,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必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论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 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
  3、《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国期刊 2011年1期
  4、《有效性教学理论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1
其他文献
人身安全和家庭财产安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设计一个家庭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随时远程监视家中各房间现场、录制视频等,通过视频图像的帧间差及Internet网络的结合应用,可实时获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突触体素的表达。为丹参在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验数据。  方法:SD大鼠160只,雌雄各半,体重2
目的与意义:观察针灸疗法和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对比两个治疗方案的临床优势。研究方法:将6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造》中谈学生自治問题时说“近世所倡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一是智育注重自学,二是体育注重自强,三是德育注重自治。”德育教育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德育教育贯穿于中学各学科教学之中,在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中结合相关知识对学生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可以在劳动创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素养,为今后更好地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中学生群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