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法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bnm123j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教学,一种是自己先讲作文的主题、规范和手法,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写作,这是先讲后写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先让学生写作文,再根据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点出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规范,这种属于先写后讲。这两种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学顺序上面有所区别,但实质一样的,都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学生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的,带有很强的被动接受性。而逆向思维教学模式,则是将教师主讲变为学生主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这种做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互换角色,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有效运用逆向思维法,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转变教学主体,将自己与学生的角色互换。以材料分析写作为例,截取苏教版的课文《十八岁和其他》中的素材:“孩子长大了,许多父母都会感到一些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因为,孩子长大了,便不再整天粘着你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朋友和活动天地;他不再那么依顺,他甚至开始反叛了。但是对于我,反倒高兴有了一个可以谈话的朋友了……”以这段材料的内容和思想为主旨进行写作。很明显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析材料的主旨思想,讨论作文应该按照什么样的结构、题目、手法去写作,最后由每一个小组挑选一个学生充当语文老师,对作文进行讲解。比如说这段材料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描写:①什么是爱;②感恩是不可缺失的品格;③理解是横跨代沟的桥梁;④尊重,不分辈分与级别;⑤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等。
  在学生讲解环节,教师应该注意具体的实施步骤。第一步是分析材料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应的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删减材料中的“累赘”,精简材料主旨意思,为课堂讨论做准备;第二步是确定主旨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初步的观点,再在接下来的展示中表达小组的观点,经由全班讨论,得到更好的启发,最终得到材料的主旨;第三,行文结构环节,在主旨确定后,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大致布局,规划文章中的段落内容;第四,运用素材环节,素材能够增加文章的血肉,强化文章深度,因此,素材的选择十分关键,好的文章一定有理有据,不是通篇白话。为了增加素材的可行性,学生可以在课下多方面搜集素材,并积极展现给其他同学进行分析;第五,赏析范文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师对已经写好的作文进行的评价,教师将一些典型作文示范出来,列举其中值得发扬和需要改正的地方,让学生根据具体实例进行参考,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第六,教师点评总结环节,逆向思维教学主要是学生在讲台上讲,但这不意味着教师不需要讲解,只是让教师的讲解少一点,更多地是以引导者的身份自居,对于学生的讲解,教师要及时指导,对好的地方肯定,对不好的地方及时纠正,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利用所学,积累身边素材
  在作文写作中,很多学生不懂得运用素材去增添作文的色彩,或者是不会合理运用,导致素材使用不当,不能契合作文的大意。由于传统教学的长期影响,大部分高中生已经熟悉了“喂养”式的学习模式,在写作中习惯使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喜欢按照教师的讲解去构思作文,缺乏自己的新意,导致作文没有灵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日常素材的积累,利用逆向思维法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素材应用。
  1.灵活应用教材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学生写作的绝佳素材,这里面的课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的优秀文章,它们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思想积极、手法奇妙。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该重视课文总结,每节课结束之后,都要引导学生去归纳,将课文中的精华内容提取出来运用到写作中。比如说在《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概括诗句或者直接引用原文,运用到主題是“怀念”和“母爱”的作文中,其他类型的主题作文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寻找素材。
  2.充分拓展课外知识
  学生想要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不仅需要学习课内教材的知识,还需要大量拓展课外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让他们从名著中总结素材。仍然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在课文学习后,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让学生将里面的素材引用到“爱国”题材的作文中。总的来说,学生要养成主动积累素材的习惯,在日常学习中注意课内外知识的积累。
  三、对比分析,找准作文定位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十分艰巨,学生面临着升入大学的压力,当然不仅是学生压力大,教师的压力也很大,甚至比学生更加紧张劳累。基于这种情况,让教师对每一篇文章进行详细指导几乎是不现实的,逆向思维法转变了评价作文的主体,让评价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同时让学生能够从他人的作文中获得感悟,并听取其他同学的独特观点,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以一个具体案例做分析,可以看出逆向思考的意外作用:菲尔·劳伦斯开办了一家七岁儿童商店,经营的商品全是七岁儿童的用品。商店规定,进店的顾客必须是七岁的儿童,大人进店必须有七岁儿童做伴,否则谢绝入内。商店的这一招不仅没有减少生意,反而有效地吸引了顾客。原来很多家长感到好奇,谎称孩子只有七岁,都纷纷进店选购商品,使菲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教师可以抽取一些范文,搭配具体的例子,对学生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解析,提醒学生客观查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在解析某一篇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就选题角度进行讲解,截取一段作文材料,让学生去分析研究,寻找作文的主旨,再将高分作文拿出来,与选取的作文进行对比,寻找其中存在的差距。教师也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在论据的陈述中,让学生运用合适的素材,再将高分作文中的素材截取出来进行对比,借此分析学生素材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借鉴优秀作文的素材应用手法。在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文开头结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做出相关解析,以高考满分作文为例,分析这些作文中不同类型的精彩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借用一些典型事件,对其概括分析充当开头或收尾,让作文的主旨更加鲜明,观点更加新颖,论据更有说服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研究逆向思维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有效应用到高中学生的写作中去。在应用中,教师不应墨守成规,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能力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214437)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教育改革体系,体现了我国文化传承的内涵,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涉及到许多古詩词,古诗词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和教育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改革的独特功能,促使所有的高中学生都能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核心素养,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阅读古诗词,体会意境美  高中
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强调“供给侧”改革,教育发展同样需要“供给侧”调整。从本质而言,教学中的教与学是一种“供需”关系,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育理念,从开放式多元化课堂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及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也用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血管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也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就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对眼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引起的眼压升
记得德国诗人歌德曾这样说过:"一个人怎样认识自己呢?绝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尽力去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你的职责是什么呢?就是当前现实的要求
采用20%Tween-20与80%Tween-60及60%Tween-20与40%Tween-60的组配作为蜂胶水溶的增溶剂。当增溶剂用量不小于蜂胶用量的72倍和84倍时,蜂胶可任意加水稀释均保持澄明。
关于议论文写作教学,绝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会从论点、论述、论据这三要素入手来讲。那么如何理解它们三者的关系呢?我曾经给学生用这样一个小故事来解释。  高考前夕如果有一个全国知名语文专家,特别是参与过高考命题的王牌专家,他告诉你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诗与远方”,那么你一定会深信不疑地准备相关的资料;而如果是某个校外的培训机构告诉你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诗与远方”,那么你也许会将信将疑,然后他们会举出大量的数
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6.0D的屈光不正,又称恶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伴有眼轴的延长和眼基质的改变,视力呈进行性下降,可伴有弱视、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
眼部化学烧伤和热烧伤的治疗比较复杂,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羊膜移植已广泛用于治疗翼状胬肉、脸球粘连、角膜溃疡等眼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