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x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一种复杂的疾病过程,其损伤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产前损伤的时间均难以分辨。缺氧缺血引起血脑脊液屏障破坏、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谷氨酸神经兴奋毒性、细胞能源枯竭及死亡等一系列病理事件的发生,最终导致脑功能受损和新生儿死亡。在这种背景下,机体不同体液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对HIBD诊断及预后评估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总结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病例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及其家系特点等。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4例XLP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6类免疫缺陷基因突变位点,并回顾文献。结果4例患儿均为<5岁男童,以发热起病。入院后予更昔洛韦抗病毒、血浆、丙种球蛋白营养支持、激素抑制炎性反应等治疗,其中3例患儿呈暴发性或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IM)表现,终死于
期刊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KD)治疗对难治性癫患儿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难治性癫患儿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39.6个月。健康对照组选自深圳市儿童医院同期体检健康同龄儿童17例。研究对象分别于KD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取血备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FH、各阶段B淋巴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仍然是早产儿灾难性的肠道急症之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应该放在首位,如何实施最佳的手术处理对于小儿外科医师仍然是一个挑战,应该开展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血管炎。尽管HSP大部分症状均有自愈性,但HSP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50%~75%,严重者出现肠出血、肠梗阻、肠穿孔及肠套叠,甚至可危及生命。肾脏损害可导致病程延长。虽然HSP的临床表现已被充分认识,但仍缺乏统一的HSP治疗方案及恰当的随诊规范,对于紫癜性肾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也有很多争议。现将儿童HSP的有关诊治进展介绍如下。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MRI差别,为临床鉴别这2种疾病提供有力的客观证据。方法回顾分析2家三甲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住院的48例HIE新生儿和36例ABE新生儿,2组患儿均为足月儿,通过对2组患儿MRI T1WI相的分析、判读,找出2组间的差别,全部MRI影像资料均由2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神经放射学医师盲法读片,结果采用SPSS 15.0统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小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可单眼或双眼发病,40%的患儿具有遗传性。临床上有化学减容治疗、眼动脉内治疗、放疗、眼球摘除术、基因治疗及冷冻疗法、激光光凝、温热治疗等局部治疗方法。目前随着早期诊治技术的发展,化学减容疗法联合局部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RB的治疗趋势,不但提高了患儿生存率,而且达到了保留眼球和保存视力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期刊
喘息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症状,但病因众多,部分患儿诊断困难。呼吸道内镜不仅可以观察上、下呼吸道的形态及功能,还可以提供肺泡灌洗液及支气管内膜活检等诊断手段,为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