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使课堂异彩纷呈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学生巩固认知字词,提高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准则。
  一、朗读教学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
  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布置任务和提出要求,这只是一种毫无收获的朗读。无论初读还是再读,每次朗读前都应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也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阅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
  我在教学生学习《故宫博物院》时,首先安排学生认真听课文的录音朗读,要求在听读时划出带有方位词的句子。听读之后,就要展示出自己划出的句子,如果说得不够完整,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稍做补充,很快地,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就呈现在大家眼前。接着,我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博物院总特点的句子,以这个句子为准,在课文中划出能具体表现其特点的句子,找好后就要求学生单独发言:有感情地大声读出所找句子。进而能顺利引导学生领会故宫的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很快地,学生会在朗读学习中发现太和殿是全文重点,就顺理成章引导学生寻读带有“龙”这个字眼的句子,当学生体会到故宫的威严之时,整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就已经顺利完成了。在教学的每一步中都有明确的朗读要求,无论教还是学都会比较轻松自如。
  二、朗读教学要有灵活多样的方法
  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同形式的朗读有会产生不同的成效。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接力读、领读、分角色读、赛读、为图画配解说词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教师能够认识研究朗读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科学朗读,使师生的朗读呈现出作品的美感,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稳固的基础。
  领读。学生自己揣摩情感,像老师一样领着学生齐读。如我在教《海燕》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先独立找出课文里的修辞句,然后就让学生发言,在有感情诵读之后,再简要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刚才读时感情不到位的地方,在他明白后,要求他领着大家一起来读,此时,不止是他自己理解了这句话,全班同学也都能理解了,还让他充当了一回老师的角色,何乐而不为呢?
  为图画配解说词读。在学习枯燥的说明文的时候,为了给学生调节课堂气氛,我偶尔会使用这种方法。如我们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大胆想象,将课文中描写苏州园林的语句扩展,生动阐释图画,表达出对美景的赞赏。既让学生巩固了课文的朗读,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轻松调节了课堂气氛。
  三、朗读教学要有一定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整合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和练习。一开始,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当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领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朗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我在教《春酒》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再让学生听读课文,在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了解的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在老师对学生的朗读逐句指导的过程当中,文章的情感自然应声而出,浓浓乡情亦洋溢于学生的诵读声中。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完整性。
   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一、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心理体验  1.在与老师的对话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学生的乐观、自信来自于受到关注,得到欣赏,尤其是受挫时得到的宽容和鼓励。新课标要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应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当中。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对话,还需要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教
期刊
一 、反复 吟诵,感受诗词意境  吟诵诗词,要读准字音,读懂内容,一方面,诗句音节的和谐整齐,声调的平仄起伏,韵脚的抑扬顿挫,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另一方面,诗词的语言与一般语言不同,它的最大特点是凝练,言简意丰;同时跳跃性强也是诗歌的一大特色,或突兀而起,或藏头露尾。因此,不读懂诗歌大致内容,弄清整首诗的意义核心,把握诗眼所在,就无法感受诗词意境。  二、推敲字词,领悟诗词意境  每首诗
期刊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个五彩缤纷鲜活浪漫的世界。古今中外数不清的作家用词汇的琼浆浇灌至真至诚的情感,用文字的精妙演绎至善至仁的故事,用语言的色彩描绘至美至艳的风景。历史的尺度有多深,语文的尺度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语文无可取代的工具性和得天独厚的人文性,决定了学习语文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保证。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放声朗读、认真背
期刊
材料作文在中学生作文中占了一定的比例,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比较,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材料作文要从提供的材料出发去确定一个写作的论题。这个论题既要紧扣原材料,又要有现实意义,还要比较新,这往往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因而训练学生选好论题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生活是多面体,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就因人而异,为选好最佳论题,我们很有必要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材料。那么,从哪些角度去思考立论呢?大
期刊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用爱心去吸引学生,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们要多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让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它要求学生从小学开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规定小学、初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开展一系列有关加强朗读教学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增强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是学习
期刊
写日记是被大家公认的训练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训练学生写日记,效果明显。为了使这种训练方法更加成熟,笔者把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写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日记,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螺旋式提高的过程。一开始就过分强调字数、质量,难免会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养成敷衍塞责的毛病。在一开始的训练中,不要勉强学生凑字数,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内容也
期刊
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证。教学设计是在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确定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的设计,既要从教师的“教路”出发,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路”,还要符合课文的“文路”。在如何抓住课文的特点,从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设计教学思路方面,给了我许多的启发。  一、抓住课文线索设计教学思路。  第一,眉目清楚,整个教学活动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连
期刊
我深感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浓。对课外阅读选文的思想越来越不能把握。我会很生气地说:历史是可以跨越的。你们平时应多去阅读文学作品,去了解历史、体会感情。你们必须保证每天有30分钟去阅读文学作品……面对我的感慨,有位学生悄悄地讲了一句:老师每天读书吗?我震惊不已,我的心在问我自己:自己还读书吗?  我静静地反思,感悟。作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爱看书、看好书,读出书的味道,注
期刊
所谓传统语文教法,就是指我国世代相传的,具有我国社会特点的语文教学方法,由于时代不同,教师、教材内容和学生不同,因而导致语文教法的多种多样,有所谓“教无定法”说。  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多年沿袭的情况,传统语文教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习文明道,两者兼顾。  前人教语文是很注重统一的。既习文又明道,文道统一,这是一种教学内容,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试行教学时,先生采用的是注入式说教,全不顾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