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织”的产物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123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一年至一年半以来,由于技术上的进步,电视摄影机能灵敏捕捉到歌剧演出中的灯光变化了。”1976年凯林·金(Kerryn King)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这样说。金所在的美国德士古公司(Texaco)此前数十年来一直赞助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电台放送,当1976年电视直播歌剧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后,他们立即追加20万美元,用以资助一档新的电视节目《来自大都会现场》(Live fromthe MET)。
  1977年3月15日,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同步直播了歌剧《波希米亚人》,这也是《来自大都会现场》的第一集。
  那时西尔叶·维瑟(srije Viise)还是个孩子,电视中直播的那些歌剧一路伴随了她整个童年,这后来影响到她对歌剧的印象,即歌剧中不仅有唱歌演戏,还有男女主持、广告放送,以及满头大汗的歌手在幕间休息时接受采访。
  西尔叶成长于音乐世家。并立志当一名歌剧演员,为追寻梦想,她移居到了德国。根据网站“歌剧基地”(Operabase)的统计数据,德国是歌剧上演率最高的国家。
  然而,正是在这一歌剧大国,西尔叶开始对她一直心怀向往的歌剧艺术生出种种疑问:为什么外表光鲜显得比经验和才华更重要?为什么音乐学府明知歌剧人才市场早已饱和,却依然不停招纳新生?为什么白人演员可以涂黑全脸去演黑人角色,而黑人演员却无法有同等机会去演白人角色?为什么歌剧中经常出现教堂场景?为什么作曲家常将男性角色写成女声演唱?为什么嗓音得由德国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Fach)来决定?咏叹难道不做作吗?剧情难道不荒谬吗?歌手们除了顺从作曲家的乐谱和导演的指示外,还能指望什么呢?除了在剧场里将精神体力消耗一空,还能期望什么呢?……
  对这些问题,思索越深,西尔叶对歌剧的怀疑也越深,这逐渐驱使她涉足当代艺术。正如她回顾时所说的:“我出自严格的古典艺术背景,也曾一直认为那就是我将来要从事的……但为了在那个圈子里安身立命。你得忍受得了许多乌烟瘴气的东西……我绝不会因为是一名古典歌剧的歌手、因为喜欢歌剧,而永远停滞在那种环境里,我决定超越在它之上。”
  多年来,西尔叶一直在创作自己的当代艺术,其中有一些是作为柏林先锋乐队“凤凰16”(PHONIX16)的主唱,有一些是以独立艺术家身份进行的。2017年12月,首演于哥本哈根绵羊302剧场(Tearer Far302)、由丹麦国家艺术基金会资助的小剧场实验歌剧《玩偶》(Dolls),是她彼时最大的独立制作项目,也是她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
  “玩偶”这个词,是西尔叶用来形容歌剧演员的,意为“外表光鲜,内心空虚”,而《玩偶》的演绎,则借用了《来自大都会现场》的直播形式,其中含有23集与圣诞或冬天有关的歌剧节目(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胡桃夹子》以及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亦包含在内)。西尔叶根据传统歌剧中固有的四大女性类别——女神型、圣女型、母亲型和交际花型,将这23部歌剧依次排序。她自己不仅设计了所有布景、道具和服装,还操控玩偶并饰演其中所有角色。
  打从创意之初,《玩偶》就有意对歌剧传统进行颠覆。如西尔叶所言:“如今。人们在如何保有歌剧、如何复兴歌剧上,已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我觉得方向是错的——只有让歌剧不断进化,才能使之复兴。我们将过多力气花在了‘应该让歌剧如何如何’,而‘应该如何’已经变成了‘曾经如何’——这是我对歌剧艺术持有的一个主要批评观点……我认为我们并没有找到前进的路。”单从这层意义上来看,《玩偶》不只是一个秀场。以展示西尔叶的歌喉、画工、舞姿和演技,这更是她大胆的尝试,旨在为歌剧这一陈旧的艺术形式寻得一条新的出路。
  例如《玩偶》中对剧情的处理,并不死守原著脚本,很多时候结尾是被改写了的:《魔笛》(TheMagic Flute)中的帕米娜是一个外星人,她怀了身孕,最后还生了孩子:《阿马尔与夜访者》(Amahl andthe Night Visitors)中,阿马尔将拐杖献给三个国王后立即死去;《波希米亚人》(La Boheme)中,咪咪变成了吸血鬼并杀死了她所有的朋友,等等。政治和社会话题也可成为剧情的素材,例如针对大量性侵指控以及“米兔运动”(#metoo)的兴起,《玩偶》中插播的许多化妆室采访都涉及性丑闻。西尔叶还会公开揶揄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即使这会冒犯持不同政见的观众。
  在戏剧专家眼里,《玩偶》总体而言,称得上是由一系列歌剧故事转化而成的戏剧,并融合了即兴剧场、编作剧场、导演剧场、荒诞派戏剧,单口喜剧、行为艺术等元素。对于歌剧迷——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的歌剧迷而言,《玩偶》可能会让他们想起安娜·鲁塞尔(Anna Russell)的声乐喜剧,因为两者都是单人表演,而且都是从现实角度拿歌剧开涮。不过,《玩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真真实实地在一个迷你舞台上用芭比娃娃将歌剧复现出来,并且对故事进行了戏剧化的重构而非仅做分析。此外,《玩偶》并不只是针对歌剧剧情,整个歌剧工业都是它嘲讽的对象——从年龄歧视到种族主义,从选角潜规则到资金不足,从宗教宣扬到政治立场等等,不一而足。因此《玩偶》中各种讽刺虽然能引发嘻嘻哈哈的笑声,但它并非只为娱乐,而是有意揭发个中的伪善。并引发人们思考自身看待艺术的角度。
  “我爱它,也恨它。”西尔叶道出她对歌剧的矛盾之情,而《玩偶》中一边刻薄无情地讥讽、一边真实动人地演唱,正是这种“爱十艮交织”的产物。从2017年12月1日到23日,西尔叶每晚展示一台新歌剧,她操控其中所有主要人物,并演唱其中所有的经典段落。那纯美而敏捷的嗓音拨动着所有人的心弦,而观众也总会把掌声献给她的歌喉。每当演唱开始时,身着圣母玛利亚袍服的西尔叶,仿佛嗖地一下从一名激昂的歌剧抨击者变为神圣的歌剧信徒。不管是花腔高音也好,男低音也好,都会产生同样的共鸣:不管唱的是英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俄语或是捷克语,亦有同样的款款深情。或许只有聆听了西尔叶的现场演唱之后,才能真正懂得她对歌剧的爱——那份令她从美国到德国再延续到《玩偶》的爱。
  1977年,当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制作的《波希米亚人》在电视上直播的时候,西尔叶还不知道,若干年后她也会制作這部歌剧,而且是在实验小剧场里,演给一群大多数并不知歌剧为何物的观众看。
  “我之前从未听过歌剧。她的表演让歌剧看起来不那么复杂了,所以你能看懂,”一位26岁的计算机系大学生在看完一场《玩偶》后评价道,“假如只听这部歌剧的原版,我可能不会明白其中所有的细枝末节,但是她一个人就能演得非常明白。下次,当我去听平生第一部真正的歌剧时,今天这台演出会起到帮助作用。”
  这样的评价,西尔叶是喜欢的,尽管她的部分本意,是想将歌剧世界里的那些“渣事”一一曝光,以摧毁歌剧高不可攀的形象,进而拯救歌剧于博物馆展品般的死板模式。
  这种“既毁之,又救之”的尝试,颇为成功,而且同时又引发逆火效应,让《玩偶》和歌剧本身,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作为一名观众,我很乐见。
其他文献
早在2013年,当普莱蒂·延德首次在大都会歌剧院亮相时,是因为罗西尼歌剧《奥利伯爵》(Le Comte Ory)的演员阵容在最后一刻改变。当时,在格鲁吉亚女高音尼诺·马查伊泽(Nino Machaidze)因病退出该制作后,延德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剧中“阿黛尔”这个角色——这让歌剧迷们既高兴又担心。  众所周知,大都会歌剧院每年的演出季,歌剧制作的角色演员通常会提前6个月左右公之于众,但即
期刊
2018年2月4日,由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和陕西省交响乐协会等联合主办的《乐章焕炳,音动始元——崔炳元音乐作品集》首发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行。  崔炳元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曲家,尤其在交响乐创作领域更是具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个出生在东北、成长于西北的作曲家,他身上具有北方汉子特有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又鲜明地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來,使他在中国音乐界独树一帜。年轻时参军,在原兰州军区文工
期刊
自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首演以来,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出场次总数不断增加,制作版本更是林林总总。而由于其包含了中国元素,每次在中华大地上演出,总会成为各方瞩目的艺坛盛事。4月4日在高雄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首演的新版,则是笔者历年来看过的众多制作中,充满让人信服的创意、深具丰富的视觉效果。且音乐与戏剧呈现都富有感染力的版本。这个制作,也让笔者深
期刊
我并没有刻意安排,但去年两次到访伦敦时都观赏了新歌剧演出。5月份是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搬演托马斯·阿德斯的《毁灭天使》:半年后,英国国家歌剧院在伦敦大剧院呈献尼可·穆利(Nico Muhly)新歌剧《玛妮》世界首演。《毁灭天使》于去年10月下旬已登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玛妮》则将于下一个演出季在那里亮相。两部歌剧都是大都会歌剧院的委约作品,大都会也参与了联合制作。  尽管两部作品的音乐风格有着天壤
期刊
陈蔚是目前中国原创歌剧、音乐剧舞台上最为活跃的导演之一,近年来作品不断、著作等身。2017年,对陈蔚来说依然高产,两部歌剧《楚庄王》《檀香刑》和一部音乐剧《紫檀》先后推出。前不久,歌剧《楚庄王》《檀香刑》分别亮相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并受到好评。2017年诞生的这三部作品,与陈蔚之前的作品相比,无疑是全新的舞台思维,其共同的特征就是“以抽象取代写实,用意向体现内核”。  这三部作品都属于历史题材——《楚
期刊
4月26日,历时4个月的“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主剧场正式落下帷幕。作为中国首个具有专业度和系统性的音乐剧节,“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由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主办,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由“一季展演”“一届论坛”“一项计划”与“一个活动”四大品牌板块内容组成。闭幕式上,主办方正式公布了本
期刊
自我夫妇1995年夏天初访拜罗伊特乐剧节以来,直到2016年第十度访问,看了将近70次演出,对这座演艺圣殿可算相当熟悉了。回想23年前初次到访,曾经写过一篇长文同载于多家知名报刊,下面部分有关乐剧节的简介,也是取材于此。  1995年的夏天,我夫妇首度应邀造访德国的拜罗伊特乐剧节(the Bayreuth Festival)。此行看了七出乐剧,包括四联剧“《指环》系列”及三出“非指环”乐剧,前后为
期刊
唐璜的故事源于中世纪的西班牙传说。其原型是出自西班牙著名的古城塞维利亚显赫的贵族家庭——特诺里奥家族的浪荡公子堂·胡安,他不但勾引了城中修道院骑士团长的女儿,且在事件败露之后残忍地杀死了骑士团长。由于堂·胡安家族势力很大,修道院的修士奈何他不得,便设计将堂·胡安引诱到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墓地,就在堂·胡安又恣意侮辱骑士团长的石像时,石像突然复活了,把罪孽深重、不知悔改的堂·胡安拉进了地狱。当然,这只
期刊
香港踏入2019年的首季(1月至3月)音乐剧舞台,可谓是一个不同形态特色的音乐剧制作展示的平台。如以笔者自1月22日至3月25日之间所看的五个制作来说,制作背景、形式风格、内容情节虽然不同,但却全都直接或间接紧扣着男女两性的关系,所呈现的,却是很不一样的五个“世界”。  其实,这五出背景截然不同、制作形式风格都很不一样的音乐剧制作,其中三部都集中在1月22日至26日这几晚观看,便仿如是一个音乐剧节
期刊
终于来到了拜罗伊特,便更没有理由剥夺瓦格纳兄弟试听的乐趣。试听是我想象中最糟糕的事情。演员需要保持最佳的状态,扮相和嗓音都如此。这让我想起了乡村的骡马市场——唯一的不同是,他们不会检查你的牙齿,看你是否在年龄上撤了谎。在我唱了《女武神》《罗恩格林》和《汤豪舍》中的咏叹调后,维兰德·瓦格纳把我请进他的办公室。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他真的在我面前跪倒在地!我非常慌乱,简直有些恍惚,心里想:“这是理查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