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880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中学是2004年9月正式成立的一所公立完全中学,由原来的城区顺义三中高中部和后沙峪中学合并成新的完全中学。区、镇两级政府对学校的发展都寄予了厚望,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各种装备可以说是一流的,但如何运用好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来实现学校的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04年,我们在区教科室的指导下,找到了ESD项目这一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学校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2006年,学校获得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奖; 2007年,学校有两项成果分获北京市ESD项目“十五”成果的二等奖、三等奖。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最终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聚合学校有效资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知识和观念的渗透
  2006年寒假,我们在所有学科各挑选了一名骨干教师,对课标教材、考试试卷做了一个系统整理,把体现ESD思想的内容整理出来,编成校本培训小册子发给各科教师。
  2.通过课堂方式的改进,使学生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
  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地理组确立了体验式教学的区级课题,生物组确立了有效解决生物学科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区级课题。这些区级课题的立项,使我校的教师逐步从只关注教师的教到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
  3.通过环境育人,让学生在文明做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最值得品味的是它所拥有的思想文化精神。学校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书卷气和儒雅的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和策划”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环境建设的活动中来,现在楼道、洗手间、草坪、教室等学生能看见的地方都有了这样的提示语:“守护一片绿,增添一份美”、“绿色校园鸟语花香,环保成果你我共享”、“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等,这些格言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我们充分利用实验楼、教学楼的楼道,对师生进行文化熏陶,我们选用了孔孟儒家教育思想的精华和名句:“师以德为本”、“不学礼无以立”,提示师生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在高中教学楼立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牌匾,在初中教学楼用钛金字显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人文情怀,鼓励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生一走进教学楼就会被这种文化包围,久而久之,这些优秀的思想会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在教室里,我们选用了集体主义教育的名句:“滴水必须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个人是微弱的,集体才是力量”;在运动场四周,我们用了“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健身代表一种蓬勃向上的文化”等鼓励师生去运动、去锻炼,让学校充满向上的、朝气蓬勃的文化。
  4.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们关注考试、研究考试,但不唯考试,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去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和重点中学的学生一样是中国的一个公民,最终要以一个劳动者的身份进入社会,担当一份社会责任,所以我们不把应对考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是追求一种更为理想的境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几年来,学校组织了“红五月合唱节”、体育艺术节和文艺汇演,开展“青春飞扬”卡拉OK大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请北京歌剧舞剧院的演员到我校演出文艺节目,举办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项目的比赛,学校还出资举办了“科教兴国”展览,请专家为学生做科普报告,组织学生到神笛陶艺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观看电影,组织住宿生出早操等,通过这些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5.开放学校专用教室,为学生发展提供场地支持
  学校的机房、美术教室、阅览室都对学生全天开放,目前,我校还专门筹建了电子阅览室,主要是对学生开放,让他们有更多收集和获得信息的渠道。
  
  二、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建立共同愿景,塑造职业精神
  面向“十一五”,我们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创建和谐校园”的课题,并把“学习强师、学习兴校”写入《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当中。我们借助ESD平台,尝试改变我们的思维,学会以一种可持续的精神和思维方式生活,建立一个和谐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顺义十中。
  学校的共同愿景来源于教师的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愿景,它是个人愿景的有机结合,是教师的共同理想,要将学校愿景贯穿于教师的愿景、将教师的愿景融于学校愿景之中,使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和谐一致。以学校共同愿景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以共同愿景构建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完善群体的事业指向,才能产生有利于共同愿景实现的行为。现在,全校师生员工都认同我们通过有效学习创建和谐的学习型学校的目标,都清楚每学期发展的具体任务,都对自己的职业有短、中期规划,学校教科室给每位教师制作了成长档案,激发教师的学习欲望和持久学习的动力,鼓励教师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的成长有机地统一起来。
  2.深化校本培训,夯实专业基础
  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我们在“实效、灵活”上做文章,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实” 就是针对教师现状,狠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提高。我们每学期都分层举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我们开展了以“有效复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为主题的初、高三复习教学研究课,以“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为研究主题的骨干教师示范课,以“和谐课堂”为主题的中、青年教师评优课,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为展示的主要内容,通过备课、讲课、说课、评课4个步骤,重点考察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难度与密度、把握课堂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语言和板书4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活”就是形式活泼,教师参与活跃。除了通过邀请上级教科研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定期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共同研讨,及时解决问题以外,我们更注重挖掘校内优质资源,对不同学习群体进行适时培训。比如,请信息技术老师分模块对教师培训,我校付志永老师对全校任课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和教室多媒体正确使用与维护的培训,常宇老师给理、化、生教师进行了绎络软件使用培训,吴从兵老师给数学教师进行几何画板的培训;开学初,由政教处组织,请优秀班主任为新班主任进行讲座培训;同时,科研室还对部分科研骨干教师进行沙龙式、闲聊式培训,即不定期召集他们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最近读到的新书、获得的新的信息。通过扎实地学习和实践,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在各级论文征集活动中,我校教师论文的获奖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在刚刚结束的顺义区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我校有9名教师表现优秀并获一等奖,23名教师获得二等奖,16名教师获三等奖;在上学期的学校科研月活动中,刚刚毕业3年的教师已经能成功地为学生开科技讲座。
  3.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
  2006年,我校与北京四中正式合作,成为北京四中唯一的一所分校。我校初、高中多数学科教师已经多次到北京四中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老师们感觉受益非浅。此外,我们还利用了师大二附中、北京八中、牛栏山一中的多所名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来充实自己,不断提升十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007年,北京市已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实践,我校也被正式批准为北京市新课程改革的样板校。我们将抓住这一良好契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方法上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第二课堂,向“死读书、读死书”说“不”,鼓励学生获得“绿色考分”;建好心理健康咨询室,改变学生对接受心理咨询的成见,让学生在沟通和倾诉中解除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放;多途径、多角度实现对教师的培训,积极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性评价小组组织的活动,有效地克服教师们有可能产生的职业倦怠,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中学)
  编辑 朱桂英
其他文献
2008年,让所有中国人难以忘怀。这一年,我们曾面临严峻的考验:南方罕见的暴风雪,汶川特大地震……灾难见证了我们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一年,鸟巢的焰火照亮了所有关注中国
分析大师作品无疑已成为当今高校美术相关专业基础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其中不仅包涵了各个时代的绘画观念,更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技术与技法材料。之于油画色彩体系来说,“印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首都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rn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8年,按照科
中国文化历史久远,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是从文化保护与传播上来看,古代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离不开国家
期刊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更要不断地培养记者编辑创新能力,将新闻媒体的综合竞争力全面增强,本文对如何提升记者编辑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众生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余以菩萨为毫生,盖从画师指头放光拈笔之时,菩萨下生矣,佛所云:‘种种意生身,我说皆心造以此邪’。”(董其昌《容台集》)自两千年前传入中国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从人际信息沟通的规律和特点分析、论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互动的原理和体育教学中人际信息沟通的双向性、情感性、教师的主导性、
任何一所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名校,都绝不缺乏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的荣耀,这些荣耀汇聚成了一种深远的力量,感染、策励着后来的学子。北京汇文中学也不例外。我们为这所名校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