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精华纵览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li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管理》创刊20周年之际,杂志社从1997年~2006年的杂志中选编了部分文章,出版了精选本——《中小学管理纵览》。
  我是前几年才加入到《中小学管理》编委会的,有机会接触到编辑,不时近距离地观察办刊动态,比普通读者更多地了解编辑思路。在这里,我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些许情况,也许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本书的一些特点。
  
  一、服务实践,提升理论
  
  自《中小学管理》创刊以来,杂志社的办刊主旨就是面向中小学校长,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2004年,杂志曾经为定位的问题展开过讨论并进行过变化尝试。因为国内对核心期刊的评判以理论水准为主要尺度,所以就在杂志上增加了长篇理论文章的数量。对于这种变化,校长们感到杂志上的文章与实践结合、能直接指导实际工作的不多,在杂志上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
  2004年下半年,编辑部在杂志定位上迅速调整了方略,回到了以面向中小学管理实践和回答现实问题为主的轨道上来。但这次调整又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探索一条实践问题研究与理论探索深度结合的途径,即每期围绕一个问题组织专题版块,以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为共同作者,引导讨论和交流,同时,其他常规栏目展开多样话题的讨论。这样,就形成了有块有点、有深有浅、有理论有实践的整体布局。本书所选文章大约有一半来自“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学习型组织建设”、“新课程建设与管理”、“中小学学校合并研究”、“校本教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专题,其他文章则来自众多作者的散论。在这种编辑思路的指导下,杂志的理论文章有指向,实践文章有升华,给作者、读者、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找到了结合点。
  
  二、占领高度,赢在细节
  
  要为校长服务,就要统观教育发展的全局,关注新的教育理念、管理观念和重大政策等话题,从宏观上给校长以启发,用新思想推动学校的发展。从创刊以来,杂志这种高屋建瓴的取向是非常明确的,在第二个10年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在这方面,杂志具有作者的优势。一批行政官员、学者和优秀校长是杂志的忠实作者,他们从各个视角对当前一些理论、政策问题进行了解读。在本书中,罗洁的《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政策选择与实践探索》、文吉吉的《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叶澜的《校长今天应该怎样学习?》、熊川武的《中小学需要战略管理》、魏志春的《转型时期现代学校制度的解析》、邬志辉的《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季苹的《学校管理学应该研究什么?》等,分别就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基础教育现代化、学校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理论、政策和方法的论述。这些文章的作者所进行的探究,走在了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前列,其中的思想观点至今仍然充满活力。
  要为基层服务,就要把选题做深做细,就要方便读者借鉴和引发读者思考,这也是编辑部经常议论的话题。所谓深,不一定是理论的深度,但一定是对问题的深层挖掘。所谓细,主要是指选题要适度地小,有操作性,不泛泛而论。据我所知,为了更深更细地为基层服务,编辑们通过到学校调研、参加会议和访谈专家等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现实问题不断进行梳理,为选编稿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书选编的文章大体代表了这种风格。在重读秦德兵的《“四舍五入”当校长》、李卫兵和李轶的《新校长的烦恼》、郭友等人的《薄弱校如何进行校本培训?》、陈如平的《如何提出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等文章时,读者可以再次感受到这种特点。
  
  三、把握政策,直面争议
  
  近10年是中国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时期,一些理论和政策争论时有发生。怎么反映这种现实,对于《中小学管理》确实是一种比较困难的选择。在我参加的编委会会议上,编委们两次讨论过这个问题,编委会内部在取向和做法上不存在什么争议:一方面,杂志必须宣传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为正确政策的落实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维护政策就必须帮助行政机关了解舆情,协助完善政策。杂志的策略应当是在生动地宣传政策、开放地讨论政策和热情地反映民意方面建立起积极的平衡。在本书中,部分文章是“成对”入选的,即反映了杂志办刊的这种思路。杨银付的《素质教育的十六个为什么?》和萧宗六先生的《推进素质教育应澄清的几个认识问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对于素质教育价值和策略的看法;王文元的《北京市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和李金初的《全面认识、准确把握、科学思考公办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调整》,则从不同角度对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做了分析。还有一些短小的、以现实问题描述为主要内容的文章,直接抒发了校长对一些现行政策和学校管理行为的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言之凿凿,情之切切,给人以启发,以感染。
  
  四、扶持草根,文品升华
  
  与第一个10年精选本的文章相比,杂志的一个很大变化就是扩大了一线的作者群。就数量而言,一线作者要占到50%以上。他们的文章包括办学和教改经验的介绍、政策落实中问题的解剖、工作感想的随笔、对于不同观点的争议等。这些文章给人的感觉不仅实在,而且有思考深度;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事、理、情交融。这种作者队伍结构的变化得益于杂志栏目的调整:不仅在“管理纵横”、“教学管理”、“学生发展与德育管理”等栏目中给实践工作者架设了更大的平台,而且在“探索与争鸣”和“教育行政管理”中,也为基层工作者探讨“高层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舞台。
  由于10年来中小学管理杂志发表的文章数量非常多,所以在编辑本书时,只是重点选编了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转载或上了其索引的文章、在读者评刊活动中受到欢迎的文章,以及内容不过时、有启发性、有借鉴性和有影响力的文章。在文章排序时考虑了文章内容的类别,但是主要是根据文章发表的时间远近来安排的。
  
  (编辑许丽艳)
其他文献
英国摄影师马克斯·埃利斯在自家的花园里拍摄到了小松鼠与 “霸王龙”搏斗的场面。从拍摄到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在这次较量中,小松鼠刚开始还有些紧张,但在认识到这只霸王龙是假的以后,胆子变得大了起来,甚至开始挑衅(xìn)霸王龙。最后,小松鼠以爬到霸王龙的背上来宣告了它的胜利!
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一种个头不大的蚂蚁——切叶蚁,它们被称为“森林小霸王”。这种蚂蚁长有一对像剪刀一样的大牙,常常组成庞大的军队,浩浩荡荡地爬上树,将树上的叶子剪切成碎片,然后带回蚁巢去种植它们喜爱吃的蘑菇。切叶蚁的工作效率很高,往往一夜之间就能将一棵树的叶子全部剪光。凡是有切叶蚁肆虐的丛林,那里的树木大多都在劫难逃。然而,丛林里有一种树叫蚁栖树,它们从不会受到这伙“强盗”的劫掠。  看似
当今世界,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接踵而至,日新月异。教育领域也不例外,MOOC、STEAM课程、项目式学习等此起彼伏,风靡校园;以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等为主题的各种论坛会议、专题研讨接二连三。现实似乎也正如人们所言说的那样,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但是,未来的教育究竟会朝向哪个方向?未来的学校到底将有怎样的改变?我们究竟如何面对未来?面对这些当下教育工作者常常萦绕于心、纠结于怀的问题,朱永新老
我出身于一个教师家庭,对教育有一份天然的依偎。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以“行者无疆”为信条,出荆州,上北海,进杭州,“八千里路云和月”,试图给自己视之为精神和生命双重寄托的教育画上一个圆,可愈是这样,就愈是困惑,愈是惭愧。  这是因为,我每天都要面对的教育。教育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作为一名校长,我曾试图从元认知上把握教育的本质,在原点上思考并实践教育的核心价值。我总试图依托我的工作团队,用我们
进入21世纪以来。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已成为世界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体现了这一趋势。当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教学改革之关键所在。那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真正落地于学科教学?  2017年5月18~19日,在由贵州省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乌当区人民政府主办,乌当区教育局、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小学承办的第十届中
学校精神的孕育和生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有86年建校历史的津门名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为突破口,用名校文化滋养教师,营造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气质。下面仅举几例。    1 了解学校历史,强化名校效应    强化名校效应是基于这样一件事:我校从东北师范大学招聘的几位新教师一起到马路餐桌吃饭,老板在与他们闲聊中知道他们是应聘来耀华中学当教师的,态度马上发生了变化,一再夸他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对美国《健康与幸福》教材的愿景、目标及内容结构的分析,结合我国现行健康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及中小学的现实需要,界定了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并提出了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框架,以期为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健康素养;中小学健康教育;《健康与幸福》教材;健康技能;健康意识;健康倡导者  中图分类号G
摘要 “读懂学生”是落实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职业能力。教师要想“读懂学生”,一是要在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形成“读懂学生”的态度,二是要学会综合运用测试、观察、访谈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三是要不断提升自身在教学内容知识(PCK)方面量与质的水平。  关键词 学生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读懂学生”;学生立场;教学内容知识(PCK)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就像飞行的战机一样,一旦起飞就得耗油,而油箱的容量毕竟有限,想让飞行器飞得更远,就需要在空中“加油”。“天宫二号”作为中国首个空间站的雏形,要保证它在太空停留的时间长久,也得给它补充燃料——推进剂。科学家称这种技术为“推进剂在轨补加”,它是未来建设空间站的基础性技术。这一次,科学家要在“天宫二号”的身上验证这项技术。  “天宫二号”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它能保证所有的分支系统有序地运行。仪表控制器是
在澳大利亚的菲利普岛自然公园里,住着一群世界上最小的企鹅,人们称这种企鹅为小蓝企鹅。每当夜幕降临,这些小萌(méng)货们就会结队上岸,一摇一摆地返回自己的巢(cháo)穴,这可爱的景象萌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又名小企鹅、蓝企鹅、神仙企鹅,身上长着蓝色的羽毛,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小蓝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附近的海岸上。  咦?不远处出现了几只另类的小蓝企鹅——它们穿着五颜